大家好,最近没有更新,因为我上班去了。严格来说也不是上班的锅,是我想有计划地采访一批川菜老厨师,做一系列的口述史。所以现在业余时间都在采访老厨师们,听他们讲半个世纪前的事情,好像自己也多活了一辈子。稿件会陆续跟你们见面,欢迎多提意见——当然,我也会将老师傅们的一些烹饪技巧写到文章里。 丁卤肉 @莲花西路189号 老字号卤菜,每天2点半开门,差不多6点就卖完了。除了卤肉,还有凉拌兔丁、卤肥肠、卤猪耳朵、卤豆腐干、卤鸡脚鸡翅、拌土豆片、炒鸡米芽菜、卤脑花儿……品类无比齐全。卤肥肠都是肠头,保留了一些嚼劲;卤肉香而不柴,拿回家第二顿微波炉打热配米饭简直100分。虽然周围是拆迁的旧房子,我还是愿意坐地铁专门去买一趟。 洞子口张老二凉粉 @文殊院街39号 文殊院对面稳稳当当地开了半个多世纪的老店,做法卖法都还很传统。除了游客,更多的还是本地人。最推荐的是甜水面,采用复制酱油,口感回甜。入味瞬间会感觉辣一下,接下来甜鲜酸辣咸会轮番冲击你的味蕾,每一口劲道弹牙的粗面都回味无穷。 干海椒抄手 @建设路71号八二宿舍一区21栋3单元1楼 说是店,其实就是一个小区的底楼三居住家。常年排长队,屋内屋外都是人。老板显然也很珍惜来之不易的人气,用料新鲜、实在:不辣的土鸡竹荪汤鲜虾蟹籽抄手个头很大,皮薄滑嫩,咬开后鲜虾、蟹籽尽在眼前,很有广式虾饺的风味;辣味的干海椒抄手则较为劲道,入口辣椒粉、花椒碎的香味也很特别。 黄伞肺片 @成都多家店,建议就近品尝 谁能想到当年黄伞巷的一家小店如今遍布成都?这家没有网红推广的网红店靠的是本土阿姨叔叔长年扎起(支持)。小一辈的久了不吃,回来也想尝尝。牛肉肺片入口不老不绵、有嚼劲,肉片得又大又薄,红油很香,辣味适中。建议将汤汁和食材分开打包,带回家再拌,以保证最佳口感。 叶婆婆钵钵鸡 @成都多家分店,建议就近品尝 钵钵鸡到底是啥?最初里面的荤菜都是鸡身上的,能吃的都分解穿成串,就连汤汁也是鸡熬出来的高汤,一钵钵都是鸡所以干脆直接叫“钵钵鸡”。再后来又加入了大家都喜欢吃的一些素菜,就成了现在的样子。叶婆婆算是乐山钵钵鸡在成都的代表,有红油味、藤椒味和五香味,不会特别辣,而且人均几十元吃撑,外地盆友不可不试。 二胖牛油串串 @双林路35号附7号 很多外地盆友分不清串串和火锅,所以我专门选了两家。二胖非常有市井味道,特色的牛肉串、鸭肠一定要点,菜品新鲜,干碟很香——但是没有鸳鸯锅,请注意,串串店一般只有红汤锅底,跟洗脸盆一样给你煮。每串菜都切得很小,人均不过几十元。新店开在宽窄巷子附近,装修更现代了,口味还是一如既往。 刘嬢串串 @太升南路282号附2号民居 太升南路一带都是3C数码用品店,你不经意看到一扇枣红木门,还会疑惑那里是什么地方?刘嬢串串的老板一家就住在这个带深巷的民国老房子里,每天中午经营串串营生(只卖中午)。汤底味道非常清淡,是80年代的操作方式,菜品基本都需要在干碟里点一下蘸点味道。外地盆友再也不会怕辣了……要吃的话最好提前预约,老板是订单生产,保证新鲜。 锦城印象 @成都多家分店,建议就近品尝 我推荐了两家比较“老派”的火锅,成都人吃了很多年,在吃货心里的地位绝非排队打卡的网红餐厅可比。很多外地人以为火锅味道都差不多,但是锦城印象吃完你绝对不会腻。代表菜品也可圈可点:锦城上上签牛肉很嫩、生抠鹅肠是整条上桌才剪。 大妙火锅 @成都多家分店,建议就近品尝 宽窄巷子、太古里、锦里、东郊……基本上你带朋友走到成都的热门景点,都能找到这家店。这里味道不错、且不用排队。其中东郊记忆店可预约靠近舞台的桌位,边吃火锅边看川剧。菜品很新鲜,鸳鸯四格也很方便吃客。与其在网红店排队累惨,不如早点坐下来静静地烫两片毛肚。 明婷饭店 @外曹家巷26号附16号 在成都,说到苍蝇馆子,明婷如果说第二,没有人敢当第一。在这里吃饭,重要的不是环境,而是味道。脑花豆腐、糯米排骨、老表双脆、荷叶酱肉……从20多年前只有附近居民来吃饭,到现在成都吃货们无人不晓,老板两口子为了残疾儿子拼命干,真的不容易。 芙蓉凰花园酒楼 @光华村66号附16-17号3楼 传统川菜的原生呈现,没有所谓“新派川菜”、“江湖菜”那些花哩胡哨的东西。在这里,你吃到的就是川菜厨师多年前津津乐道的那些菜。尤其推荐“芙蓉”系列:芙蓉鸡片、雪花鸡淖、芙蓉杂烩。来这里,你会明白,为什么说川菜“百菜百味”,因为即使以人均90元的价格,也可以吃到很多不辣的川菜。 玉芝兰 @长发街24号附1号 成都唯一一家黑珍珠三钻餐厅。客观来说,菜品并非全部惊艳,但是你能吃到食材的“本味”和兰桂钧先生对川菜调味的精准。坐杠大刀金丝面细如发丝,是传统川菜“白案”的代表,只有在玉芝兰,你能吃到配以高级清汤的做法。更不要说五彩面的怪味、辽参的清爽酸辣、茄子的家常鱼香……以西餐的例份呈现:如果一个人来成都,只吃一顿饭,我会强烈推荐这家。 松云泽 @琉璃路8号翡翠里2-8号 川菜名厨张元富先生主理,传统川菜的宴席菜,也即“大菜”,不适合4人以下去吃,因为本身设计就是会食而非分餐,人少了既不好点菜,也影响商家的呈现:鸡牛汤一大盆,带着清香的肉鲜,入口入心;肝油辽参可以品出细腻的沙感;竹荪肝膏汤清润嫩滑;怪味鸡片红油醇厚……也不必被川菜的正式吓到,你不妨理解为一场用心的家宴更好。(封面图即为松云泽的芙蓉鸡片) 延伸推荐: 当然,适口者珍,我的这份名单,也不可能所有人都觉得“最好吃”。但是至少可以供你闲暇聚会,也足够招待外地朋友。一定也比小谢吃的那些更“成都”,更能代表四川味。另外需要说明,成都好吃的确实多于繁星,我并没有写完,有时间会再推荐一些给大家。 文/:尔雅;图片来源个人和网络 感谢饭团·成都的朋友告诉我自己最喜欢的餐厅 惟味与色无可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