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芪

 昼三夜二205 2018-09-13

黄芪(《神农本草经》)

  

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蒙古黄芪主产于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河北、山西等地膜荚黄芪主产于山西、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等地。栽培或野生,春、秋两季挖根。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均以根条粗长、皱纹少、质地坚而绵、粉性足、味甜者为佳。炮制品有生黄芪、蜜炙黄芪。

【历史】黄芪之名,李时珍《本草纲目》日:“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养之长,故名。今俗作黄芪”。黄芪大多为褐黄色、浅黄色、淡黄白色,然亦有赤褐色或赤色黑褐色或黑色之不同,不可一概而论。本品的异名有戴掺(《神农本草经》),戴椹、独椹、芰草、蜀脂、百本(《名医别录》),王孙(《药性论》),羊肉(《日华子本草》),绵黄耆、白水耆、赤白耆、木耆(《图经本草》),箭芪(《医学集成》),口芪(《药材手册》)等。

《神农本草经》将该药列为上品,谓其“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其后《名医别录》加以补充,言其疗“妇人脏风邪气,逐五脏间恶血,补扶虚损,五劳羸瘦,止渴,腹痛,泄痢,益气,利阴气”。唐·《药性论》增入“治发背”,“主虚喘、肾衰、耳聋”,“疗寒热”。《日华子本草》认为本品“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破癥瘕”,治“瘰疬瘿赘,肠风,血崩,带下,赤白痢,产前后一切病,月候不勻,消渴,痰嗽”,“并治头风,热毒赤目”等。继后,金元医家加以发扬,张元素指出本品甘温纯阳,其用有五。补诸虚不足,一也益元气,二也壮脾胃,三也;去肌热,四也;排脓止痛,活血生血,内托阴疽,为疮家圣药,五也。“无汗则发之,有汗则止之”;王好古日:“治气虚盗汗并自汗,即皮表之药又治肤痛,则表药可知;又治咯血,柔脾胃,是为中州之药也又治伤寒尺脉不至,又补肾脏元气为里药是上中下内外三焦之药”;李杲道:“黄耆温分肉,益皮毛,实腠理,不令汗出,以益元气而补三焦”;朱震亨日:“黄耆补元气,肥白而多汗者为宜”(《本草纲目》)。明·倪朱谟《本草汇言》增入“贼风之疴,偏中血脉,而手足不随者,黄芪可以荣筋骨”。明·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谓:“黄芪在补中益气汤甘温能除大热,为治劳倦发热之要剂”。清·张璐《本经逢原》认为黄芪“能调血脉”,“同白术防风,则运脾湿同防己防风,则祛风湿同桂枝附子,则治卫虚亡阳汗不止”。张秉臣《本草便读》说黄芪炙用能治“阳虚血脱”。清以前对黄芪功用的认识趋于完善。现代对该药的功效应用,认识更为深入。

【性能】甘,微温。主归脾、肺经。

【功效】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行滞通痹。

【应用】

一、脾虚证

黄芪味甘微温,入脾经,善于补益脾气、升举中阳,“中气不振,脾土虚弱,清气下陷者最宜”(《本草正义》)。

1. 脾气虚证   脾气虚弱、运化失常,可致食少、腹胀、便溏、倦怠乏力、萎黄等症,可单用黄芪熬膏服,或与党参(或人参)合用,如《全国中成药处方集》参芪膏。若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或泄泻,与白术配伍,健脾止泻,如芪术膏。若脾虚,大便溏而不多、有时作泻、腹中鸣、小便黄者,与柴胡、当归、益智仁等配伍,健脾止泻、调气调血,如《兰室秘藏》黄芪补胃汤。若脾胃虚弱,不能制湿的怠卧、肢体酸重疼痛、大便不调、小便频数与人参、白术、羌活、独活、泽泻等配伍,补脾益胃升阳,如《脾胃论》升阳益胃汤。若中焦虚寒、腹中挛痛,本品与桂枝、黄芪配伍温中补虚、和中缓急,如《金匮要略》黄芪建中汤。若产后气虚、排尿淋漓不断者,与当归、白术、人参、猪尿脖等同用,补脾固脬,如《医宗金鉴》黄芪当归散。

2. 中气下陷证   脾气虚衰、升举无力、清阳下陷多见久泻脱肛、阴挺、脏器下垂等症。黄芪甘温,既善于补气,又长于升阳,治疗中气下陷之证最宜。气虚下陷、久泻脱肛者,常与人参、白术、升麻、柴胡等药配伍,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如《脾胃论》补中益气汤。胸中大气下陷、气促气短、呼吸困难者,与知母、桔梗、升麻、柴胡配伍,补气升陷,如《医学衷中参西录》升陷汤。气机下陷、小便滴沥不通者,用生黄芪,与当归、升麻、柴胡配伍,益气升陷,如《医学衷中参西录》升麻黄芪汤。中气不足、清阳不升、耳脉空虚、司听失聪与人参、柴胡、升麻、木香等配伍,益气升阳,如《脾胃论》调中益气汤。脾气虚弱、中气下陷、眼睑无力、常欲垂闭、眼昏不明,与蔓荆子、白术、当归、柴胡、升麻配伍,益气升阳、祛风和血明目,如《审视瑶函》助阳活血汤。

3. 气不摄血证   气为血帅,脾气虚衰不能摄血,血溢脉外,可见吐血、便血、尿血、衄血或崩漏等症。黄芪甘温,补气力强,又兼升提,治上述气不摄血证,常与人参、白术、当归等药配伍,补气摄血养血,如《校注妇人良方》归脾汤。妇人气不摄血,症见暴崩下血、或淋漓不净者,配伍人参、当归、黑姜等益气止血养血,如《傅青主女科》固本止崩汤。若妇人崩漏不止、反复发作者,配伍人参、当归、白芍、升麻、柴胡等,补气摄血,如《罗氏会约医镜》加味补中益气汤。若妇人气虚下陷、不能摄血而见月经量多、过期不止,或崩漏、淋滴不尽者与人参、白术、炙甘草、升麻配伍,《景岳全书》举元煎,益气升阳摄血。

4. 气虚发热证   脾气虚损,清阳下陷,内郁而不能外达,下陷而不能上升,阳气郁结,而见发热者,黄芪甘温,入脾而长于补气升阳,与人参、白术、柴胡配伍,补气升阳、甘温除热,如《脾胃论》补中益气汤。

二、肺气虚证

黄芪入肺经,补肺气。咳喘日久、肺气虚弱、气短神瘀、咳痰者,常与紫菀、款冬花、杏仁等配伍脾肺气虚而见咳喘气短、痰多稀白、神瘀懒言、食少便溏等症,黄芪多与党参、茯苓、紫菀、陈皮配伍,如《千家妙方》肺脾益气汤。肺脾两虚、身体衰弱、精神倦怠、食欲缺乏、自汗、易于感冒者,配伍党参、白术、龙眼肉,补脾益肺、实卫固表、养心宁神,即《中药成方配本》代参膏。脾肺气虚、鼻鼽、鼻窒、鼻渊等与葛根、麻黄、白芷等配伍,益气升阳、疏风通窍如《兰室秘藏》丽泽通气汤。肺肾两虚、咳喘者,与人参、蛤蚧等配伍。

三、 自汗盗汗证

黄芪能“甘温补气,禀升发之性,专走表分而固皮毛”(《本草正义》),“补肺健脾,实卫敛汗”(《本草汇言》),凡阳气虚衰之自汗、阴虚内热之盗汗,均可用本品补脾肺、温分肉、固表止汗。

1. 自汗   脾肺气虚、表卫不固、腠理不密、津液外泄,而见自汗、稍动即出、气短乏力、不耐风寒、极易感冒等,黄芪常与麻黄根、浮小麦、牡蛎配伍,益气敛汗固表,即《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牡蛎散。若恶风汗出、体虚易感风寒者,与白术、防风同用,益气固表,即《丹溪心法》玉屏风散。若产后气虚出汗、动则加剧、气短懒言、声低乏力者,与白术、麦冬、防风、煅牡蛎配伍,补益固表、和中止汗,如《济阴纲目》黄芪汤。若阳气虚衰、汗出不止、肢体倦怠者,蜜炙黄芪与炮附子等份,水煎服,补气助阳、固表止汗,即《赤水玄珠》芪附汤。若表虚自汗、湿郁风疹、湿疹、皮肤瘙痒者,配伍苍术、白术、黄柏、金银花等份,清热祛湿、益气固表,如《疡医经验录》扶脾坚表汤。

2. 盗汗   阴血亏损、虚火内生、阴液不能敛藏、盗汗频作,当与当归、生地、黄柏等药配伍滋阴降火、固表止汗,如《兰室秘藏》当归六黄汤。虚热盗汗,黄芪与煅牡蛎、生地黄各等份为末,水煎不拘时服益气养阴敛汗,即《小儿药证直诀》黄芪散。

临床研究报道,单用黄芪15g,水煎服,或制成黄芪片(含生药0.5g)每次5片1天3次,或50%黄芪水煎液喷鼻,隔日1次,每次0.5ml预防性治疗感冒易患者,效果良好[新疆中医药,19924)49]。用黄芪15g、大枣10g制成固表防感冲剂2小包1日2次,1次1包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感冒的发生,明显降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7(4)13]

四、 气血两虚证

黄芪甘温健脾益气生血常用于气血双亏症见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少气懒言、乏力自汗、心悸失眠等,常用黄芪配伍当归,补气生血,即《内外伤辨惑论》当归补血汤。若心脾两虚、气血不足,症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食少体倦等,本品与人参、白术、当归、熟地等药配伍,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如《时方歌括》黑归脾丸。若气虚血少、惊惕不宁、心悸怔忡者,本品与人参、当归、柏子仁、五味子等药配伍,益气补血、养心宁神,如《证治准绳·类方》养心汤。若产后气血两虚,乳少清稀、甚或全无,面色少华,神瘀食少者,与人参、当归、木通、桔梗配伍,益气养血通乳,如《傅青主女科》通乳丹。若气血两虚、耳鸣耳聋者,配伍人参、肉桂、熟地、当归等药,补益气血、温阳通窍,如《辨证录》发阳通阴汤。若气血两虚,症见牙宣、口疮、溃烂色淡、牙龈萎缩等,与当归、川芎、人参、茯苓配伍,温补气血、扶正祛邪,如《外科正宗》参苓内托散。

五、疮疡

黄芪甘温升补,又能托毒生肌,《神农本草经》首言“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本草备要》称为“疮痈圣药”,善治疮疡日久不溃,或溃后久不收口。亦可用于体虚阴疽、流注、瘿疬等阴证。

痈疡中期,难腐难溃、脓毒难泄之证,黄芪既能透脓托毒,又能补气托毒。若肿疡酿脓或脓难成溃,症见痈疡漫肿、不能成脓、或红肿热痛、不易外溃、溃则脓水黄稠腥臭、脓出不畅者,本品与皂刺、白芷、金银花等配伍,透脓溃坚、托毒消痈,如《医学心悟》透脓散。若痈疡邪盛、正虚不能托毒,症见痈疮平塌、化脓迟缓、或脓成难溃、或溃后脓水稀少与人参、川芎、白芷等药配伍,补益气血、托里消毒,如《外科正宗》托里消毒散。若脓耳、耳疮、鼻疖、喉痈而见气血不足、脓成难溃、或溃后脓出不畅者,与当归、白术、皂角刺等配伍,补益气血、溃坚排脓,如《医宗金鉴》黄芪内托散。

疮疡后期,气血不足,溃疡久不收口,黄芪能补气升阳、敛疮生肌。若疮疡溃后、正虚不敛者,与人参、白术、当归配伍,温补气血、敛疮生肌,如《外科正宗》保元大成汤。若痈疽溃后、气血两虚、溃处作痛,与人参、当归等配伍,补益气血、养阴生肌,如《外科发挥》内补黄芪汤。若气血阴阳亏损、痰湿流结尻尾所致鹳口疽、溃后敛迟者,配伍人参、当归、肉桂等药,温补气血、生肌敛疮,如《医宗金鉴》滋肾保元汤。若消渴并发疮疡久不愈合者,与山茱萸、生地、山药煎汤,送服猪胰子,益气养阴、生肌敛疮,如《医学衷中参西录》滋障汤。若石痈久不瘥者,黄芪、当归为末,温酒调下,益气生血托毒,即《圣济总录》黄芪当归散。

热毒蕴结、气阴两伤所致脱痈,与金银花、蒲公英、当归等配伍,清热解毒、益气和营,如《外科真诠》顾步汤。阴阳气血亏虚、寒湿凝滞经脉之阴疽发背本品与制附子、人参、当归等药配伍,温补气血、散寒通滞,如《外科正宗》回阳三建汤。痰湿凝结、气血阻滞之流注、瘰疬,本品与川芎、当归、紫苏等药配伍,行气和血、祛风燥湿,如《外科正宗》木香流气饮。

六、 水肿

黄芪既能补气,又能利水,为治疗气虚浮肿尿少之要药,单用即效。若与健脾利水之品同用疗效更佳。风水表虚、汗出恶风、身重小便不利,与防己、白术、炒甘草配伍,益气祛风、健脾利水,如《金匮要略》防己黄芪汤。皮水阳虚、四肢肿,与桂枝、茯苓配伍,益气通阳利水,如《金匮要略》防己茯苓汤。肾病综合征、脾肾两虚、肢体浮肿者,与白术、淫羊藿、泽泻等药配伍,健脾补肾、利水消肿,如《中西医结合儿科试用新方》肾病缓解汤。临床报道,黄芪注射液2ml(含生药3g)肌内注射,治疗慢性肾炎,有效率为61.7%[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7)403]。亦有报道,黄芪120g、生苡仁30g、焦杜仲30g,治疗慢性肾炎,收到良好效果[四川中医198455]。

七、 血痹证

黄芪补气力强,气足则血旺而运行有力可用于血痹之证。正如《本草汇言》所言“贼风之疴,偏中血脉而手足不随者,黄芪可以荣筋骨”。气虚血亏、血行不畅致血痹、肌肤麻木不仁者,与桂枝、芍药、生姜、大枣配伍,温经和营、养血通痹,即《金匮要略》黄芪桂枝五物汤。风寒湿痹、手足麻木者,配伍羌活、姜黄、当归等药,益气活血、祛风除湿,如《百一选方》蠲痹汤。痹病甚则手足麻木不知者,配伍防风、牛膝、附子等药,浸酒服用,即《杂病源流犀烛》黄芪酒。气虚半身不遂、手足弛纵、不能步履者,配伍党参、白术、牛膝等药,如《医醇賸义》黄芪九物汤。中风后遗症、正气亏虚、脉络瘀阻、体失濡养而见半身不遂、口眼埚斜者,配伍当归、川芎、桃仁等药,补气活血通络,如《医林改错》补阳还五汤。

八、 消渴证

黄芪补气生津,气津两伤之消渴证,单用熬膏服用即效。若气虚水精不布、胃燥耗津,而见口渴引饮、小便频数者,配伍山药、知母、五味子等药,益气生津、润燥止渴,如《医学衷中参西录》玉液汤。若气津两伤而见消渴引饮,配伍麦冬、生地、芍药,益气生津止渴,如《千金要方》黄芪汤。若消渴并发疮疡久不愈合者,配伍山茱萸、生地、山药煎汤送服猪胰子,《医学衷中参西录》滋障汤。临床用黄芪30g、生地30g、山药90g,水煎服,1日1剂,可以提高消渴证的论治效果(《中医内科学》)。

此外,黄芪还具有抗感染、抗肿瘤、增强免疫功能、降血压等功效,可用于预防和治疗流行性感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性心肌炎、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疾患。

【用法用量】9~30g。补气升阳宜蜜炙用,对其他方面宜生用。亦入丸、散剂,熬膏服,或切片,合鸡、鸭、鸽子、猪蹄等食物炖服^

【使用注意】

1. 凡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内停、阴虚阳亢、疮痈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证均不宜用。

2. 临床报道,黄芪过量可引起头晕、胸闷、失眠等症,或引起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临床应用时应加以注意。

【按语】

一、关于黄芪品种、品质优劣的讨论

黄芪品种较多,历代黄芪道地品种变化亦大。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记载黄芪产于四川、陕西、甘肃以甘肃所产品质为优。宋代以后以山西绵黄芪为好,至清·《植物名实图考》所载“黄芪有数种,山西、蒙古产者为佳。”《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蒙古黄芪、膜荚黄芪两种,品质较优。但目前各地入药的黄芪品种较多,除蒙古黄芪、膜荚黄芪外,还有木黄芪、岩黄芪、梭果黄芪、多花黄芪等,品质较劣,功力较弱,功用有别,临证应用,应加以注意。

二、关于黄芪炮制品与性能功用关系的讨论

黄芪的炮制早在汉代《金匮要略》中就有去芦的记载,南北朝出现蒸制,宋始创蜜炙、盐水制、酒制、炒制等,明代出现了姜汁制、米泔水制等,清代创乳制、煨制、醋制、米炒等。历代应用黄芪炮制饮片品种达18种之多,应用最广泛的是蜜制黄芪,其次是生品,以及盐制、酒制、炒制品。

从历代本草文献记载来看,黄芪的炮制品不同,性能功用有别。如明·张景岳《本草正》谓黄芪“生者微凉,可治痈疽蜜炙性温,能补虚损。”清·严西亭《得配本草》认为黄芪“补虚,蜜炒;嘈杂病乳炒解毒,盐水炒;胃虚,米泔炒;瞥胃,除泻痢,酒拌炒泻心火,退虚热,托疮疡,生用。”清·黄宫绣《本草求真》谓“血虚,肺燥,捶扁蜜炙。发表生用。气虚肺寒,酒炒。肾虚气薄,盐汤蒸润切片用。”清·汪昂《本草备要》对盐水浸炙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补肾及治崩带淋浊,宜盐水浸炒……非欲抑黄芪使入肾也,取其补中升气,则肾受阴,而带浊崩淋自止,即日华所谓气盛自无陷下之忧也,有上病而下取,下病而上取补彼经而益及此经者,此类是也,清·陈士铎《本草新编》对生品、炮炙品提出自己的看法提出“世人谓黄芪炙则补而生则泻,其实生用未尝不补也”。

目前国内普遍采用黄芪生品和蜜制饮品,尚有个别地区沿用酒制和盐炙制品。黄芪生品利于达表托毒,多用于气虚表卫不固、疮疡日久不溃或溃后久不收口。黄芪经蜜炙后增强补中益气、升阳的作用,并兼能润燥,多用于脾气虚衰、中气下陷、气不摄血、肺脾两虚等证。黄芪酒制有助于散寒,用于气虚肺寒、胃阳不振之诸证。黄芪盐制沉降,益于利水退肿,用于水肿、带下、白浊、淋证。

三、关于黄芪“发汗”和“止汗”作用的讨论

张元素谓黄芪有“无汗则发之,有汗则止之”的功效,明清本草著作多照录此说。清·《本草求真》还加以解释认为黄芪“无汗能发,有汗能收,是明指其表实则邪可逐,故见无汗能发;表固则气不外泄,故见有汗能止耳”。清·《得配本草》认为“使升柴,发汗”。明清以来,误认为黄芪为发汗、止汗的专药。

黄芪味甘性温,善于补气升阳、实卫固表,为固表止汗之药,又怎样能发汗逐表邪呢?若表实邪盛,误用黄芪则有助阳之弊,不但无功,反而有害。

黄芪与升麻、柴胡配伍,补气升阳举陷,治疗中气下陷之证,如补中益气汤、升陷汤、举元煎等。若黄芪与升麻、柴胡配伍发汗,以上方剂岂不成了发汗解表之剂?与临床实际不符。

所以,黄芪为固表止汗之品,无发汗之力,宜用于自汗表虚之体,不宜用于表实邪盛之证。

四、关于黄芪为“疮家圣药”的讨论

早在《神农本草经》就记载黄芪“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此后,历代本草均记载黄芪为治疗疮疡之药。金元时期,元素首次提出黄芪“排脓止痛,活血生血,内托阴疽,为疮家圣药”。《本草备要》亦谓黄芪“排脓内托,疮痈圣药。”庸医庸书治疡各方,不问寒热虚实,加入黄芪,以为为疮家必用之药。实际上黄芪只适宜于疮疡“久败”之证或疮疡阴证,即气血亏虚,疮痈不溃破,或溃后久不收口,或阴疽流注、瘿疬痰核者,取黄芪益气托毒、排脓生肌,使正气恢复疮疡易溃易愈、阴证得除。凡疮痈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阳实热证,黄芪绝不可投,否则以热益热,加重病情,医者不可不慎。

五、关于黄芪用量与不良反应的讨论

临床报道,黄芪有用3~5g而起效者[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8(9)564]有用至250g而起效者[吉林中医药1987(6)23],用量差异较大。其原因有以下几个主要的因素:①黄芪的品种、品质不同,用量不同。膜荚黄芪、内蒙古黄芪品质较优,用量亦轻岩黄芪、梭果黄芪等品质较差,药力较弱,用量亦大。②患者的年龄、体质、病程、病势不同,用量不同。小儿、体弱者、病程长者和病轻者,用量亦较轻成人、体壮者、病程短和病势急者,用量亦大。③应用目的不同,用量不同。用于防治感冒、哮喘,治疗萎缩性胃炎、轮状病毒性肠炎等,用量轻用于治疗脏器下垂、肾炎、尿潴留、虚性疮疡等,用量重。

《本草害利》谓黄芪有“极滞胃口”的副作用。耿鉴庭谓黄芪服用过量,则“胸满气闷,不思饮食”[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9(6)329]。临床报道,黄芪诱发胆囊炎、胆结石引起的头痛[中医杂志,1986,(9)68]黄芪用量过大,引起头昏、潮热[新中医,19869)49]、身感气往上冲、头重脚轻、周身不适、血压上升[湖南中医杂志,1988,5)45]等副作用;以及黄芪引起过敏性药疹[中药通报,19841)34]和过敏性休克的不良反应[临床皮肤科杂志,19882)108]。

所以,黄芪的用量不在大,而在精,只要能切中病机防病治病即可。不要以为黄芪为大补剂之品,多多益善,反生弊端,造成不良后果。

六、关于黄芪减肥作用的讨论

黄芪既能益气,又能利水治疗气虚肥胖症多为要药。中医认为,肥胖症多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为主,标实以膏脂、痰浊为主,常兼水湿。黄芪为益气健脾、利水渗湿之品,且具降血脂作用,故气虚肥胖症每多选用,如《金匮要略》防己黄芪汤。现代用黄芪与防己、白术等药配伍,益气健脾、利水消肿用于脾虚不运、聚湿而成肥胖者。如现代临床研究报道,郑州市管城红十字会医院用黄芪、五味子、泽泻等配伍,益气健脾、利水减肥,治疗肥胖病393例,治疗5天,体重减轻0.5kg以上者占95.85%北京积水潭医院用黄芪与茯苓、山楂、决明子等配伍,健脾利水、降脂减肥,治疗单纯性肥胖51例,体重减轻1.5kg以上401医院用黄芪与首乌、川军、泽泻等配伍,治疗肥胖病70例,30天为1个疗程,有效率为77.17%海军总医院用黄芪与防己、生大黄、荷叶等配伍,治疗单纯性肥胖40例,平均体重减轻3.7kg总有效率为'75%[中医杂志,1995,36(5)303]。

【现代研究】

一、 化学成分

黄芪主要含有黄酮类、皂苷类和多糖、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其中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黄酮、异黄酮、异黄烷和紫檀烷四大类,黄芪属植物中分得黄酮或黄酮类物质30多种主要有槲皮素、山柰黄素、异鼠李素、鼠李异柠檬素、羟基异黄酮、异黄烷、芦丁、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等。皂苷类主要有黄芪苷III、IIIIVV、VIVII、异黄芪苷IIIIV及大豆皂苷I40多种。多糖类主要有葡聚糖和杂多糖,其中葡聚糖又有水溶性葡聚糖和水不溶性葡聚糖,分别是α-(1—4)(H)葡聚糖和α-(1—4)葡聚糖黄芪中所含的杂多糖多为水溶性酸性杂多糖主要由葡萄糖、鼠李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组成,少量含有糖酸酸,由半乳糖醛酸和葡萄糖酸酸组成而有些杂多糖仅由葡萄糖和阿拉伯糖组成。黄芪中所含的氨基酸类物质共25种,如γ-氨基丁酸、天冬酰胺、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胱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和亮氨酸等。

此外,黄芪中还含有微量元素、固醇类物质、叶酸、亚麻酸、亚油酸、甜菜碱、胆碱、咖啡酸、尼克酸、香豆素、烟酸、维生素B2、维生素P、淀粉E、蛋白质、维生素D、驱油酸、香草酸、阿魏酸、异阿魏酸、对羟苯基丙烯酸、绿原酸、棕榈酸、β-谷固醇、胡萝卜苷、羽扇豆醇,正十六醇等成分。

二、 药理作用

黄芪具有免疫调节,耐缺氧、抗疲劳抗应激,抗氧化、抗衰老,抗炎、镇痛,性激素样作用,保肾,对骨的影响,生长促进,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调节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保肝、抗肝纤维化,脑、神经元保护,益智,抗病原微生物,抗辐射,抗糖尿病损伤,抗肿瘤,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等药理作用。其中黄芪提取物能提高实验小鼠降低的单核细胞吞噬能力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以及血中IFn-γ含量黄芪多糖可以提高模型小鼠降低的胸腺和脾指数,明显提高气虚小鼠的TH细胞,降低TS细胞,提高TH/TS比值,提髙血清的IL-6、IFn-γ水平,而调节肺气虚小鼠机体免疫力。黄芪冷冻微粉可明显延长小鼠在缺氧状态下的存活时间和转棒时间,说明其有明显的抗应激和抗疲劳作用,且效果优于普通粉黄芪水煎剂可延长小鼠缺氧情况下的存活时间,增加小鼠肝糖原的含量,减少乳酸含量明显黄芪水提液可使小鼠负重游泳力竭时间延长,血清SOD活性增强,MDA值下降从而增强小鼠抗疲劳能力;黄芪注射液给大鼠灌胃可显著减轻应激状态下大鼠胃黏膜细胞损伤程度和毛细血管及其周围间质的水肿。黄芪黄酮可明显降低衰老小鼠胸腺NOMDA含量,提高SOD活性,抑制胸腺细胞凋亡,改善或延缓衰老小鼠胸腺细胞的退行性变化黄芪多糖可显著提高实验小鼠血SODCATGSH-Px活力,降低血浆、脑匀浆及肝匀浆中LPO水平且可显著降低实验家兔TGTCLDL-CApoAApoBMDATRAC水平,升高HDL-CSOD水平而有抗衰老及抗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黄芪水煎剂可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壳肿胀,减少冰醋酸所致的小鼠的扭体次数。黄芪注射液可明显减少大鼠双侧睾丸生殖细胞凋亡在体外可明显提高人精子的活力;黄芪水煎剂给去卵巢大鼠自然口服,可显著降低因去卵巢引起的大鼠体重、Lee's指数的增加及血清FFA、MDA水平的升高,提高血清T-AOC水平,而可抑制去卵巢大鼠的肥胖,提高机体的抗氧化力。黄芪水提液能防治类固醇性大鼠的骨质疏松黄芪总黄酮能显著提高维A酸致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骨密度,并且对大鼠的骨长度指数、体重及生殖器官脏器指数也有一定的影响。黄芪提取物可明显增加戊巴比妥钠和维拉帕米致心力衰竭模型犬动脉收缩压、心率、左心室内收缩压和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且可对抗戊巴比妥钠和维拉帕米所致心力衰竭;黄芪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心肌损伤大鼠有心肌保护的作用;黄芪注射液可对抗家兔肾上腺素性心律失常黄芪水煎剂能明显降低肾性高血压模型大鼠的收缩压、心率和血浆AngDET水平黄芪总提物对胶原蛋白-肾上腺素诱发的小鼠体内血栓的形成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体外形成的大鼠血凝块有明显的溶解作用。黄芪水提取物可明显下降高脂血症模型小鼠血清TCTGLDL-C含量,明显增强SODGSH-Px活性,明显下降血清LPO含量;黄芪多糖可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减少肝脏脂质沉积,提高肝脏和血液的抗氧化能力,减轻实验大鼠高脂饮食导致的氧化损伤。黄芪煎剂可使CC14致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血清ALTHAIVCPCHILn水平明显降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有明显改善黄芪总提取物能降低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小鼠肝匀浆MDA含量和提高GSH含量,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TG含量和改善肝脏脂变程度黄芪多糖可减轻CC14对大鼠肝脏组织的损伤程度,明显减少肝组织Hyp含量;黄芪注射液对梗阻性黄疸诱发的肝脏损害有保护作用。黄芪多糖可促进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大鼠损伤神经的再生黄芪总苷能提髙运动力竭大鼠脑组织的ATP酶活性,提高Mg2+-ATTaseCa2+Mg2+-ATPase的活力,而具有保护力竭运动大鼠脑组织的作用黄芪注射液对家兔周围神经纤维具有保护与修复作用,对周围神经功能具有良好的支持作用,可抑制大鼠脊髓损伤后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脊髓继发性损害,促进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功能恢复,发挥神经保护作用。黄芪总苷AST)和黄芪甲苷(ASI)能改善氢化可的松致老前期学习记忆损伤模型小鼠的记忆功能,降低小鼠胸腺细胞和海马神经元突触体C?+,改善海马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可明显改善跳台试验中血管性痴呆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缩短避暗试验中小鼠的潜伏期,减少错误次数,与模型组比较,可明显提高实验小鼠脑组织SOD活性,降低MDAN0含量及N0S活性。黄芪水浸出液有增强小鼠抗7射线辐射的作用;黄芪甲苷可对抗中波紫外线致永生化角质形成的人皮肤永生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损伤,可使细胞增殖活性下降,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分泌显著增加;黄芪总黄酮对紫外线所致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紫外线所致红细胞溶血有很好的防护作用。

三、临床新用

1. 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黄芪注射液给患者1~2ml/kg1/日,静脉输注,21天为1个疗程,同时配以综合治疗和对症治疗。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40例,总有效率为92.3%[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6)749-750]。黄芪人参汤(黄芪30g、西洋参20g、当归15g、远志12g、炙甘草8g、川芎12g、白芍10g、桂枝10g、白术12g)邪毒浸心型,加板蓝根20g、佩兰12g、白花蛇舌草20g气阴两虚型,加麦冬12g、枸杞子15g、泽泻10g邪伤气阴型,加板蓝根15g、佩兰10g阴阳两虚型,加麦冬15g、枸杞子15g、肉桂12g。随症加减治疗成人病毒性心肌炎90例,每日1剂,水煎3次服,10天为1个疗程,共服3个月,总有效率为95.56%[中医研究2005,18(2)32-34]

2. 治疗扩张型心肌病   黄芪注射液20ml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20天后改为口服10ml/次,每天3次,再加常规治疗(极化液、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治疗扩张型心肌病66例,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3~6个月后,疗效较常规治疗显著提高[延安大学学报20053(4)15-16]。

3. 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黄芪防己汤(炙黄芪60g、汉防己15g、土炒白术10g、生姜3片、红枣6枚、炙甘草3g)阳虚火衰、明显浮肿加熟附片、肉桂、车前子痰湿内盛加白芥子、半夏曲、广陈皮、云茯苓痹阻经络加秦艽、土细辛、千年健气滞血凝加生蒲黄、乳香、没药、制香附虚阳浮越加生龙骨、牡蛎、双钩藤;肾阳亏损、冲任不足加仙茅、淫羊藿、右归丸10g。随症加减治疗阳虚型原发性高血压40例,每日1剂水煎早、晚2次服7天为1个疗程1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显效29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511(21)3099]。

4. 治疗低血压病   补中益气汤加味(黄芪20g、红参15g、柴胡9g、升麻9g、炙甘草10g、桂枝10g、当归12g、陈皮6g、白术10g)随症加减治疗低血压82例,每日1剂,水煎服3次服,10剂为1个疗程,服药1~2个疗程。结果70例血压恢复正常(為90/60mmHg)12例血压较治疗前升高3~7mmHg,有效率为100%[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24(1)20-21]。

5. 治疗糖尿病性冠心病   黄芪益心汤(黄芪15g、太子参15g、麦冬12g、生地12g、桑椹12g、红花10g、鸡血藤12g、郁金12g)随症加减治疗糖尿病性冠心病65例,每日1剂,水煎3次服,2周为1个疗程。结果显效28例、有效3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4%[中医医学研究与临床,20086(6)66-67]。

6. 治疗急性颅脑损伤   黄芪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7天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1~2个疗程,且予常规西医治疗脱水、止血、营养脑细胞、维持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防治并发症,有手术指征时及时手术治疗。治疗急性颅脑损伤47例,结果显效31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为93.62%[中国中医急症,200716(6)683]。

7. 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黄芪建中汤加减[黄芪、白芍各15g,炙甘草6g桂枝6g胶饴15g(烊化冲服),大枣3枚,生姜3片],呕吐清涎加法半夏、干姜;吐酸去胶饴加吴茱萸、煅瓦楞、乌贼骨、蒲公英腹胀痞满加枳实、白术12g纳呆加砂仁、炒谷麦芽。随症加减治疗老年脾胃虚寒型反流性食管炎39例,每日1剂,水煎早、中、晚3次温服。显效13例、有效2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3%[四川中医200624(1)60-61]。

8. 治疗便秘   补中益气汤(炙黄芪、党参各20g白术15g,当归10g,陈皮9g,炙甘草、升麻、柴胡各6g)随症加减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116例。以水约500ml浸泡30分钟,煎煮2次,每次取汁300ml,混合后早、中、晚饭后各温服200ml疗程为4周,第1~2周1剂/日,第3~4周1剂/2日,4周后停药。结果显效60例、有效41例、好转10例、无效5例,显效率为51.72%、有效率为87.07%、好转率为95.69%[陕西中医,200930(1)38-39]。

9. 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自拟黄芪三仙汤(黄芪30g、仙茅15g、淫羊藿15g、肉苁蓉20g、田七5g、丹参15g),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36例,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结果显效24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7%[中医药导报,200915:9-11]。

10. 治疗小儿雅克什综合征   黄芪注射液每日8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0天为1个疗程辅以合理饮食,抗生素控制感染,静脉推注钙剂,口服铁剂、叶酸,严重者输鲜血及对症处理等综合治疗。治疗小儿雅克什综合征88例,结果治愈78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100%[中原医刊,200431(5)39]。

11. 治疗白癜风   患者每氐3次口服玉屏风胶囊1.0g服用1个月停10天,连服6个月(疗程共8个月);同时外用米松乳膏,每天1次,用5天停2天(眼、鼻处不用),共8个月(根据个体具体情况外用激素)。治疗白癜风40例,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65%总有效率为90%[青岛医药卫生,200840361-362]。

12. 治疗荨麻疹   玉屏风散加味(黄芪20g,白术、防风、荆芥各15g当归20g蝉蜕、红花各15g甘草10g),随症加减治疗人工荨麻疹35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5天为1个疗程,可连用4个疗程。结果显效21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5.7%[辽宁中医杂志200431(11)%0]。

13. 治疗重症肌无力   自拟黄芪葛根汤(黄芪20g、葛根15g、当归15g、赤芍15g、陈皮10g、甘草10g)脾胃气虚加山药、白术、党参、升麻脾肾俱虚,阳虚为主加肉桂、附子、鹿角胶、巴戟天,阴虚为主加生地、山萸肉、枸杞子、五味子脾虚肝旺加柴胡、胆草、白芍。随症加减治疗重症肌无力68例,每天1剂,早、晚服用2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临床痊愈29例、显效28例、好转8例、无效2例、复发1例,总有效率为95.7%[中华医学研究与实践,20053:77-79]。

14. 治疗顽固性伤口不愈   黄芪注射液于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隔天或每天1次,同时距离伤创口1~2cm处环形23cm1点,不超6点作为阿是穴注射,每穴0.5~2nil药液,10次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率为100%[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5)3984-3985]。

15.治疗血管炎   黄芪40~50g水煎服,治疗结节性血管炎,服药15~20剂后痊愈[实用医学杂志,1988,(2)43]。

16. 治疗萎缩性胃炎   黄芪注射液(含生药lg/ml)每次肌内注射2ml每天2次。治疗萎缩性胃炎50例,连用3~6个月,结果显效11例、好转35例[新疆中医药,19924)49]。

17. 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   黄芪3~5g,水煎服,每天1次干扰素2万U肌内注射,每天1次。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25例,结果痊愈5例(20%)、显效14例(56%)、有效4例16%)、无效2例(8%)[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9)564]。

18. 治疗梨状肌综合征   黄芪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各1支(每支10ml含生药10g),混合后做痛点深部注射,每3天1次,3~4次为1个疗程。治疗梨状肌综合征43例,结果痊愈23例、好转14例、无效6例[江苏中医,1988(2)2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