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 为百合科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天冬的块根。主产于贵州、四川、广西等地。野生或栽培。以贵州产量最大,品质亦佳。秋、冬两季采挖,但以冬季采者质量较好。洗净,除去茎基和须根,置沸水中煮或蒸至透心,趁热除去外皮,洗净,干燥。气微,味甘、微苦。一般以肥满、致密、黄白色、半透明者为佳。切薄片,生用,其他炮制品的名称有炒天门冬、炙天门冬、朱天门冬。 【历史】天冬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天门冬。《本草纲目》云:“此草蔓茂而功同麦门冬,故日天门冬。”历史本草著作多以天门冬为正名,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以天冬为正名,以其为依据,故正名应为天冬。 别名有天门冬(《神农本草经》)、大当门根(《石药尔雅》)、天棘(《本草纲目》)。为强调优质饮片入药,还常用明天冬、肥天冬、大天冬等名。 本品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于上品,谓“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杀三虫,去伏尸。久服,轻身益气延年”。《名医别录》谓“保定肺气……冷而能补”。由此明确了本品养阴益肺的补益作用。《药性论》谓:“主肺气咳逆,喘息促急,除热,通肾气,疗肺痿生痈吐脓,止消渴”,较为全面地概括了天冬的主治范围。其后《日华子本草》增入“镇心、润五脏、益皮肤、悦颜色、补五劳七伤”以及“治肺气并嗽,消痰”之功。《本草蒙筌》又谓其“屡屡滋肾助元”、“润粪燥秘结”。李时珍《本草纲目》则高度概括其功效为“润燥滋阴、清金降火”。天冬的现代临床应用即是以滋阴润燥、清肺降火、生津为主要功效。 【性能】甘、苦,寒。主归肺、肾经。 【功效】养阴润燥,清肺降火,生津。 【应用】 一、阴虚燥热咳嗽证 天冬甘苦性寒,养阴清肺润燥,常用于燥热咳嗽、肺肾阴虚咳嗽、肺热咳嗽之证的治疗。 1. 燥热咳嗽 本品甘苦性寒,入肺经,清肺热、润肺燥,常用于治燥热伤肺,证见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身热脉数,甚则胸痛咯血者,如《医学正传》天门冬膏,单用本品熬膏,治血虚肺燥之证。亦可与麦冬同用熬膏服,以增强其清肺润燥之功,如《张氏医通》二冬膏。还可以之与知母、贝母、瓜蒌等清肺化痰润燥之品配伍,以治燥热咳嗽、痰胶黏难以咳出者。 2. 肺肾阴虚咳嗽 本品入肺、肾二经,功能滋养肺肾之阴,兼能清金降火,为治阴虚咳嗽及阴虚有热咳嗽之佳品。若治阴虚劳嗽、潮热盗汗、形体消瘦之证,可以之与熟地同用,如《症因脉治》天地煎;亦可以之与麦冬、生地、百部、阿胶等同用,共奏养阴清肺止嗽之功,如《医学心悟》月华丸。若治肾阴涸竭、肾经咳嗽,以之与人参、熟地同用,如《症因脉治》三才封髓丹;亦可以之与生地、当归、白芍、山桅等养阴清热之品配伍,治肾阴虚火旺、咳嗽咯血之证,如《症因脉治》归芍天地煎。 本品亦常用于咳嗽日久证属阴虚有热者,如《肘后备急方》以鲜天冬捣烂取汁与紫菀、饴、酒同用,治肺瘘咳嗽、吐涎沫、心中温温、口燥不渴者;亦可以之与冬瓜仁、麦冬、桑白皮、紫菀等同用,治阴虚燥热、咳嗽剧烈、夜间尤甚者,如《李斯炽医案》三冬汤。 3. 肺热咳嗽 本品味苦性寒,清肺降火之力较强,故宜用于肺热所致咳喘的治疗。可与麦冬、紫菀、款冬花、贝母等同用,治肺热咳嗽、咽喉闭塞之证,如《外台秘要》天门冬煎、《太平圣惠方》天门冬膏。《证治准绳》门冬清肺饮以本品配伍麦冬、知母、桑白皮等治热邪伤肺、咳甚气喘者。现代临床用药常以之与桑白皮、地骨皮、石膏、瓜萎、浙贝母等清肺化痰止咳药同用,治肺火炽盛、咳喘痰黄稠者。 此外,现代临床报道,用天冬15g、百部9g、橘红6g、瓜蒌26g,组成“天冬合剂”,治疗小儿百日咳。其中,以天冬、麦冬清肺滋阴润燥、化痰止咳为主药,配百部、橘红、瓜蒌仁增强其化痰止咳之功。此方在1955年秋冬甘肃武山县百日咳流行中,治疗113例,疗效明显;同年,在重庆地区百日咳流行中,治疗有效率达75%[中医杂志,1956,(12):631;1957,:648]。另有验案报道,用天冬12g,配百部、竹沥、蜂蜜各9g,治疗慢性支气管炎11例,均有良效[山东中医验方集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59:102]。 二、 燥热口渴证 1. 热病阴伤口渴本 品滋阴生津而清热,常用于治疗热病后期、热退阴伤,症见咽燥口干渴、舌红少苔脉细者,可单用或与麦冬同用,如前述天门冬膏、二冬膏;若气阴两伤、咽干口渴、气短神瘀者,常与人参、干地黄同用,共奏益气养阴生津之功,如《温病条辨》三才汤。 2. 燥热阴虚消渴 天冬甘寒滋阴生津、苦寒清热降火,故为治疗燥热阴虚消渴之佳品,因其主归肺、肾二经,故以治上消、下消尤佳。治上消,可与麦冬、天花粉、知母、黄芩等同用,如《医学心悟》二冬汤;治下消,症见尿多饮多、形瘦神瘀乏力、下肢酸软者,可以之与生地、玄参、覆盆子、桑螵蛸同用,如《老中医医案医话选》尿崩汤。若治气阴两虚之消渴,常以之与党参、黄芪、生熟地、麦冬等益气养阴生津之品配伍,如《赵锡武医疗经验》之制糖汤、《施今墨临床经验集》之芪冬汤。 三、 肠燥便秘证 肠中津液干枯,可致便秘。天冬味甘多汁,滋阴生津润燥,兼能清热降火,故以治津枯便秘兼热者用之尤佳。若治阴虚有热者,常以之与麦冬、生地、黑芝麻、牛乳等同用,如《百治百验效方集》养阴清热润肠汤;若治血虚有热者,可与当归、生首乌、蜂蜜等养血润肠之品同用;若治阴血双亏而有热者,可与滋阴养血、润肠之品同用,如《方氏家珍》以之配麦冬、当归、麻仁、生地、炼蜜熬膏,治老入阴血亏虚、大肠燥结不通。 此外,天冬在古代常作延年益寿、养容之品。如《本草纲目》天门冬酒,以天冬去心捣碎,加糯米、细曲酿酒,每日服之,认为能补五脏、调六腑、令人无病;《圣济总录》用天冬曝干,研末,炼蜜为丸,水化洗面,治面黑令白。另有记载用本品催乳、治疝气,如《云南中草药》用天冬60g,炖肉食服,以催乳;同书以天冬30g,水煎点酒为引内服,治疝气。 【用法用量】6~15g;亦可熬膏或入丸、散剂或入酒剂。 【使用注意】 1. 本品性寒而滑,凡虚寒泄泻、外感风寒咳嗽者忌服。 2. 《得配本草》认为天冬忌鲤鱼、铁器,应予注意。 【按语】 一、关于天冬止咳祛痰作用的讨论 天冬为治疗阴虚燥热咳嗽之佳品,早已为历代临床用药所证实。而人们对天冬治疗咳嗽证的这一作用,多从其甘苦性寒、功能养阴清肺润燥这一角度加以认识。实际上,天冬对咳嗽证的治疗,既能养阴润燥、清肺降火以治其本,又能止咳祛痰以治其标,标本同治,临床上广泛用于燥热咳嗽、肺肾阴虚咳嗽、肺热咳嗽等咳嗽证的治疗。如前述《张氏医通》二冬膏,配麦冬治肺热燥咳、痰稠难咳;《儒门事亲》三才汤配入参、地黄蜜丸治嗽。 有关天冬的止咳祛痰作用,历代本草亦有记述。如《药性论》言天冬“主肺气咳逆”,《日华子本草》称其“治肺气并嗽,消痰”。《本草蒙筌》则明确其“止咳消痰”之功,且云:“痰之标在脾,痰之本在肾。半夏惟能治痰之标,不能治痰之本,以是观之,则天门冬惟能治痰之本,不能治痰之标”;“天门冬复走足少阴肾,屡屡滋肾助元,令肺得全其母气,故消痰殊功”^由此可见,前人强调天冬“消痰”,并认为与其滋肾治本之功有关。近代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亦称其“善利痰宁嗽”。本品的现代药理学研究提示,本品所含天冬酰胺有一定的镇咳、祛痰作用。可见,前人所谓天冬“治嗽”、“宁嗽”、“消痰”、“利痰”之功,与现代研究天冬的“止咳祛痰”作用相吻合。 二、关于天冬“利咽”作用的讨论 天冬入肺、肾二经,而咽喉为肺之门户,肾经上循喉咙夹舌本,天冬滋阴润燥、清金降火,兼能利咽喉,长于阴虚燥热或肺热所致咽喉干燥、咽喉肿痛、音哑失声等咽喉不利诸证的治疗,发挥其标本同治之功。《长沙药解》谓其“清金化水,止渴生津,消咽喉肿痛。”若用于治咽干咽燥、肺燥阴伤者,常单用或与麦冬同用,如前述天门冬膏、《张氏医通》二冬膏。若用于治咽喉肿痛,因于肾阴虚火旺者,可与熟地、玄参、麦冬同用,以增强滋阴降火之力;因于肺热火毒者,可与山豆根、板蓝根、桔梗等清热解毒利咽之品同用,如《山东中草药手册》方;因于白喉病,症见咽痛、咽部假膜、刺之出血者,可与黄芩、生地、玄参等清热养阴之品配伍,如《中医秘单偏验方妙用大全》白喉汤。若治肺受火刑、咳嗽音哑者,可重用天冬,与麦冬、贝母、桔梗、诃子等同用,如《医级》清宁膏。由此可见,天冬具有较好的“利咽”作用,为治疗咽喉不利诸证的常用之品。 三、关于天冬益寿延年作用的讨论 《神农本草经》谓天冬“久服轻身益气延年”,天冬自古以来就作为延年益寿之品。与前述之麦冬比较而言,两者都有一定的益寿延年之功。但天冬能入肾经,前人谓其能“滋肾助元”,即天冬能滋肾气而助真元,故历来更为注重天冬的益寿延年之功。 《列仙传》记载:“赤须子食天门冬,齿落更生,细发复出。”《千金要方》记载:“蒯道人近200岁,常告皇隆云:但取天门冬,去心皮,切,干之,酒服方寸匕,日三,令人不老,补中益气,愈百病也。”历代许多延年益寿方剂也常配伍天冬,如《普济方》驻颜延年方、胡麻散,《圣济总录》灵仙丹,《太平圣惠方》延年不老散,《千金翼方》辟谷延年千岁方,《本草纲目》天门冬酒。天冬的现代研究提示本品具有显著的增强机体免疫的作用和一定的抗癌活性,此可为天冬的延年益寿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现代研究】 一、 化学成分 天冬主要含留体皂苷类成分:天冬呋留醇寡糖苷、甲基原薯蓣皂苷、伪原薯蓣皂苷等;氨基酸:天冬酰胺、谷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瓜氨酸、丝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等。另含寡糖类成分如新酮糖,多糖类成分如天冬多糖A、B、C、D等。 二、 药理作用 天冬对实验动物有较强的镇咳、祛痰、平喘作用。天冬的醇提物能抑制溃疡形成,并能对抗小鼠因蓖麻油所致的小肠性腹泻。天冬能抗血栓形成,具备抗衰老作用。对小鼠有非常显著的抗细胞突变作用,升高肿瘤细胞cAMP水平,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天冬煎剂和醇提取液可促进抗体生成,延长抗体生存时间;天冬提取液显示有抗风湿性关节炎的效用;天冬煎剂对炭疽杆菌、甲型及乙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枯草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三、 临床新用 1.治疗乳腺小叶增生及乳腺癌 每天以天冬63g,剥去外皮,放瓷碗中加黄酒适量,隔水蒸0.5~1小时,分早、中、晚3次服完。亦可制成片剂、糖浆剂,或注射液肌内或静脉注射。共治42例,临床治愈16例、显效8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83%。又以上法治疗72例乳腺癌,可见局部肿块及转移淋巴结均有一定程度的缩小[江苏中医,1976,:33]。 2. 降血压 晚餐后,将天冬10~20g用开水50ml浸泡,1小时后再加开水50ml,噪饮约80ml,并慢慢咀嚼一半天冬至睡前咽下;次日晨将剩余的天冬及浸泡液加开水50ml,啜饮,咀嚼剩余的天冬,每日1剂,10日为1个疗程。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伴高血压的患者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光明中医,2004,19:43]。 3. 用于扩张宫颈 于人工流产前12小时,将天冬插入子宫颈管,能使宫颈自然扩张与软化。据84例临床观察,效果良好者达94%,未发现1例感染。操作时按常规消毒,扩张阴道,暴露宫颈外口,以长镊子夹住天冬的系线端,另一端对准宫颈口徐徐插入,达宫颈内口[护理杂志,1966,(1):37]。 4. 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用生天冬15~30g(鲜品30~90g)水煎,每日1次,红糖为引,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和妊娠期阴道出血60余例,效果满意[赤脚医生杂志,1975,(12):594]。 5. 治疗扁平疣 用鲜天冬块根折断,断面置于消毒后刺破的扁平疣上,来回摩擦,每日2次,隔3~5天再进行1次,治疗扁平疣10余例,一般在半个月左右消失,不再复发[临床验方集锦.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204]。 6. 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 将生蜂蜜(中华蜜蜂酿者佳)盛于洁净之陶罐中,纳人去皮鲜天冬,蜂蜜量以恰好淹没天冬为宜,罐口密封,20天后启用。每次生食天冬2支,开水冲服浸用蜂蜜20g,早、晚各1次,10天为1个疗程,对于慢性单纯性鼻炎有良好疗效[中国民间疗法,1997,(2):44-4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