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主要生产路线分为:油头(催化裂化、蒸汽裂解)、煤头(MTO、MTP)、气头(PDH)三种,下游产品主要有聚丙烯、丙烯腈、环氧丙烷、丙烯酸等。由于09-13年丙烯价格维持高位,国内上马了大量专产丙烯的气头和煤头产能,致使国内2017年产量高达近2600万吨,较2013年的产量高出877万吨之多,产量增量占比全球增量的57%。我国2017年丙烯进口量为309.88万吨,净进口量较去年更是增长6.75%。究其原因,无外乎是下游的需求更加强烈所致。 丙烯产业链结构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国内外丙烯产量(万吨)及增量(%)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国内丙烯净进口量(万吨)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互联网+丙烯行业市场潜力现状与投资吸引力研究报告》 供给端方面,截至2017年,全球丙烯产能为1.09亿吨/年,过去五年产能复合增长率仅为3.3%。不难发现,海外市场对于丙烯供给端产能扩张的意愿明显不够强烈,这主要是由于海外乙烷裂解制乙烯具有更好的投资价值,使得海外对丙烯产业链投资相对较少;展望未来,即使当丙烯产业投资优于乙烯时,出于对中国市场发展的忌惮,海外市场仍不太可能对丙烯进行大规模扩产。再看国内情况,2012年国内丙烯产能为1658万吨,到2017年已经扩大到3422万吨,复合增速达到15.6%,期间14年产能增速更是高达30%以上,这主要源于13-16年国内大幅扩建煤头和气头的产能。再看2017年,丙烯产能增速已经下降为5.3%,产能扩张热度大幅下降。预计到2020年,我国丙烯新增产能大约在745吨左右,对应产能复合增长率则将进一步下降为6.8%,国内丙烯供给端的增速已经逐步趋缓。 全球及国内丙烯产能(万吨)及增速(%)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2020年国内丙烯扩产情况(万吨)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自2016年开始,乙烯盈利能力优于丙烯的局面逐渐显现,海外企业投资以乙烷裂解为主,丙烯装置投资量非常少。国内企业面对该增量市场自然也不甘落后.自2017年9月起,卫星石化与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连云港徐圩新区)管委会签署价值300亿的《年产400万吨烯烃综合利用示范产业园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书》,打响了国内乙烷制乙烯市场的第一枪,公司欲填补国内乙烷裂解制乙烯技术装置空白。自此之后,天津渤化,南山集团,江苏新浦化学等企业也纷纷参与到乙烯项目的规划中,这很大程度上也分流了国内对丙烯的建设热情。预计2018-2020年国内丙烯投产量分别为93、371和281万吨。海外装置2018年有泰国的S-oil和韩国的乐天扩产,未来还有美国的两套PDH。泰国和韩国项目对丙烯供给会形成有效增量,北美装置是为自身PP装置配套,虽然会增加地区丙稀的商品量,但由于北美丙烯出口能力不足,对于全球来说影响可能非常有限。 2018-2020 年国外丙烯扩产情况(万吨)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丙烯-丙烷与乙烯-乙烷价差情况比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国内乙烷制乙烯产能规划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2020年国内丙烯投产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与丙烯供给端增速放缓不同的是,丙烯的需求呈现加速态势。2017年国内丙烯表观消费量达到2907万吨,同比去年大幅增加14%,近五年的消费量复合增长率高达10%。此外,丙烯的进口量同样逐年递增,截至2017年国内丙烯进口量高达309.87万吨,过去五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6%.需求端的增加无外乎下游增速刺激,丙烯下游主要有聚丙烯(PP)、环氧丙烷(PO)、丙烯腈、丙烯酸(AA)、丁辛醇等,其中PP、丙烯腈、环氧丙烷和丙烯酸分列丙烯消费量占比的前四位,累计占比高达91%。 2017年国内丙烯下游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