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意力水面行”精义解

 天地虚怀xia 2018-09-13

“意力水面行”精义解

“意力水面行”精义解 

 

太极网

 

 

 或问曰:我修炼意拳十多年了,很早就认真观读您老谈拳论道的文章,颇有启发,受益匪浅!一直想拜访您老解难释疑而没有机会,今日得以拜访您老,有幸当面讨教,实属难得也。王芗斋先生在《意拳论·四·五言排句》中说:“身动挥浪舞,意力水面行;游龙白鹤戏,含笑似蛇惊。”请问:其中“意力水面行”的身法功夫及其运用之精旨妙谛是什么意思?敬请您老开示,不吝赐教!

答曰:赐教谈不上!同道一起切磋探讨,共同提高,才是修炼者的本来面貌!那我就试着解来,记得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发过如下的议论:

 一个习拳者的技击功夫,首要是“听探”的良知。没有听探的“良知”功能,就不能有“顺化”的“触之即发”的“良能”之效用。只有触之即发的良能恐怕也要在施用的功效上大打折扣了。这就表明“良知”的听探功夫是技击功夫中的首要功夫。这是因为听探的良知是技击中“知己知彼”功夫中“知彼”之内容。而触之即发之良能,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属于“知己”的成分,即自己才能知道的内容。有了听探的良知,听探明白,知彼清楚,固然知道自己不能或没有发放击人之良能,尚可以“走”而不被人打,可以化险为夷。这就是“三十六计走为上”之精义。即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走,方可不被对手制住而败。此亦是“良知”的效用,听探功夫的价值。
  而技击功夫中的“良知”之听探、“良能”之顺化,皆表现在“闪展腾挪、拿打踢摔”八法的实战运用能力上。即自身全方位、最节能的“全体大用”之攻防的听探、顺化及其相互为用之技能、功能,而就全方位来说,就有彼此之身法的手肘肩的内中外三盘、头腰足的上中下三盘、上下左右前后之六路。这些内容,对修炼手战之道的人来说,各盘用法,各路进法、退法,运用击敌之法,破解之法,都应当练于平时,了然于心,身体运作精熟,才算具备了攻防技术及运用攻防技术的良知、良能,皆为功夫。
  而良知和良能又是相互为用、相互根生的。有什么样的听探的良知能力,就有什么样的顺化的良能之运用。只有顺化的良能运用之得当与否,才能检验听探的良知之确切与否。经过顺化的良能检验的良知,才是自己的真知。以此真知,才能依法强化自己顺化的良能,技击中的良知良能才能逐步升华、完善,最终功成艺就,而能超凡入圣境。

这段论述清楚的说明:不管修练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从那一门派、拳种入门的,都是修炼“听探之良知,顺化之良能,及其相互为用之能力。”在这一点上是没有门派、拳种界限的。有了这样的基本认识观点,就可以分析、认识“意力水面行”的修炼、建体、至用及攻防功夫艺境的层次了。

“意力”所指为何
首先,要知道王芗斋先生所说的“意力”具体是指什么而说的。这样才能认识这句话的全部之精旨妙谛的内容。我是这样认识的:意者,内气也、内劲也;力者,外形也;两者合看,就是内劲、外形,柔外刚中匹配如一的法式。意力搞清楚了,再说“水面行”的精旨妙谛为何?

“水面行”的说法精义
我记得太极拳大师郝为桢先生《论太极拳》时说过:“练太极拳有三层之意思。初层练习,身体如在水中,两足踏地,周身与手足动作如有水之阻力。第二层练习,身体手足动作如在水中而两足已浮起不着地,如长泅者浮游其间,皆自如也。第三层练习,身体愈轻灵,两足如在水面上行,到此时之景况,心中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心中不敢有一毫放肆之意。神气稍为一散乱,即恐身体沉下也”这样的话。其中说到:“第三层练习,身体愈轻灵,两足如在水面上行。”这就是“水面行”三字的出处所在吧!

其实,这一“水面行”的身法功夫,是太极拳修炼到“全体透空”的太极境界之神拳神明艺境的功夫说。这只是“意力水面行”的一个身法功夫的整体论述介绍,尚有动手攻防较技的“意力水面行”的攻防功夫艺境没有论说到呢!看来我要在下面专题论述这方面的内容了。

攻防较技的“意力水面行”
关于攻防较技的“意力水面行”的艺境之论述,我只举历代前贤的两个论述的内容加以专题论述来说明了。一个是《郭氏锦囊》中的“蜘蛛游网、荷叶滚珠”的说法,一个是张横秋的“不撄人之力”的说法。

[page]

 

《郭氏锦囊》术语解释
㈠、蜘蛛游网

  如果说前面歌诀之解析是对初习拳者有益的话,此“蜘蛛游网”的解释,乃针对有一定功夫的习拳者而说了。拳法中说“打重容易打轻难”。初习拳者的功夫要以松沉而拳势沉重见功夫。在拳势松沉而势重娴熟后,就要转化到轻灵而又稳健的境界中,方见功夫精纯。此“蜘蛛游网”既是转法的方法又是转法后轻灵稳健之借喻说法。

  从修炼拳术攻防之道的“明、暗、化”三境的整体系统工程的过程来讲,明劲法是松沉势重的阶段,娴熟后就要及时转法到暗劲的修炼,即劲形反蓄、阴阳逆从,亦名“来回劲”,或曰“势去意回”法。如果说明劲法的内劲之收放是以丹田气海为中心,与外形收放同步到位为基本方法,则暗劲法已是内劲由足踝为根的全身吸提呼放法,和以中为根的全身内外涨渺的方法,两法相互为用,逆向配合外形的开合和起落以成攻防拳势的。此乃劲形伏机双控的机制,故以轻灵稳健敏捷为尚。轻灵稳健敏捷之势态如何,即“蜘蛛游网”的态势如何才能达到呢?只有“意气换的灵”才是轻灵稳健敏捷的基本法则,即无滞无呆,尚意不尚力才能做得到。即气随心到、心逐气穿、心能普照、气自周全,又尚意不尚力,才能动变轻灵如蜘蛛游网而又稳健。整体如此,但要局部求之。

  步足的轻灵,步如载身之舟车,双足平敷于地,劲意在足踝,则双足之尖根力的转化轻灵,则能足落蹬踩,内劲上升之势充沛而灵,以助拳势之威力。此即步如猫行、如履薄冰、如踩浮萍、踏雪无痕等步法轻灵,如“蜘蛛游网”之谓、之借喻也。

  手法的轻灵,手法攻防首当其冲,负责着攻防之始终的听探对方虚实的任务,寻出对方间隙之部位,并领带全身攻击对方的责任,必须以轻称重,即以铢称镒,方能称量对方的轻沉准确,方能集中优势兵力击溃对方而制胜,此乃“以镒称铢”之谓矣!按拳法说:彼之劲一挨我皮毛,我之意已入其骨里,就知其轻沉虚实,不改变对方,接定彼劲,因时而变,借力而用,此为手法之轻灵的“蜘蛛游网”之精义。

  身法的轻灵,气贯周身,节节贯穿。腰随背,背随项,项随首;首随肩,肩随肘,肘随腕;腕随掌,掌随十指尖,指尖随十趾足尖;足随胫、胫随膝、膝随股、股随臀。如此相随,乃为身随,一唱百和,内外虚实相需,一而贯之,自不期然而然,外形节节由内劲一气贯而穿之,可做到“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极轻灵毫不受力的身法的轻灵如蜘蛛游网之艺境。有了这样轻灵的身法,才能具备“随其变化示神奇”的攻防之妙用,能制人而不为人所制矣!

  故曰:手法、身法、步法,三法合一而用,则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形用半、劲用对五、阴阳逆从、劲形反蓄、中土不离位,尚意不尚力,乃自身如“蜘蛛游网”之轻灵境界;较技时尚意不尚力,顺随为法。以静用动、动中亦静、动静互为其根;柔化刚发、以柔用刚、阴阳迭神其用。以听探用顺化、外形有疆界、内劲知分寸,内外无过无不及,即时能“顺从以为进退四两拨千斤;逆力以为揭献借力打人”,则无不胜也。此乃攻防之用的“蜘蛛游网”的轻灵稳重敏捷之艺境。

  只有通过暗劲的功夫艺境阶段,才能进一步修炼“健顺之德体”的和之至的“太和一气”的“全体透空”的太极艺境与“无形无象”的无极道境,进入轻灵虚空妙有的神明艺境,达到“神化之功”的无上境界。此乃“蜘蛛游网”之借喻说法的其中所涵之精义,即练、用之过程的精义。

[page]

 

㈡、荷叶滚珠
  修炼拳术攻防之道乃方圆立体的攻防之技术、技巧的修证之功夫,是最节能、全方位的立体打法之技术功夫。古言“一撒通身皆是手”的无处不打人的功夫,少林拳法说“八锋不挠”,太极拳门讲“浑身无处无太极,挨着何处何处发”。以上所论,都是解释“用后天之真人呼吸法、寻得真人呼吸处”的尚意不尚力、尚德不尚力的真拳术攻防功夫。

  而炼己既勤,积德通感,至德三光显献,眼藏青苍神光;身有灵光,红光缭绕;体有元光,黄光闪烁。功德至此,是谓“通德三光”。三光浑一,则听探清晰、顺化精明,变化无形,入手神妙。故能有感而应,随感而用,应感而发,无不中的,正是“挨着何处何处发”的“周身光芒不断”的神化之功夫艺境。

  而郭古民前辈正是用“荷叶滚珠”这四字,对“八锋锐利不挠”的艺境到“周身光芒不断”的“浑身无处不太极,挨着何处何处发”的艺境,准确地作了精辟的总结。同是“挨着何处何处发”,但有功夫境界层次的不同,而“荷叶滚珠”却能全面地概括之。

  “荷叶滚珠”之“珠”,正是孙禄堂先生所论述的“太极一点子”中的“一点子”,也是《拳经拳法备要》所言的“心之所在力随往,上下一线似金梭”中的“金梭”,《太极拳论》中“我顺人背谓之粘”的“粘”之刚劲之点。

而“荷叶滚珠”之“荷叶”,乃指自身之外形,珠之所以滚动不止,乃荷叶之动所造之形而有珠的滚动之势生焉。由此而推出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劲形匹配如一的攻防技术方法,就是“柔化刚发”,即“以柔用刚”的技术方法,乃以外形用内劲的柔化刚发。荷叶滚珠之精义,正好借荷叶之动变造成珠之滚动不息,自有性德相同之借用。

由上述歌诀、术语之精义的解析,可知郭古民前辈的功夫艺境之高深、见解之精辟,由此亦可证《郭氏锦囊》实乃传统拳学经典著作之一善本,习拳者必读而精研之,略释一斑,可窥其全貌矣!

其实,这就是对王芗斋先生所说的“意力水面行”的一种解释、阐释呀!            

[page]

          

《张横秋秘授跌打抓拿法拳谱·总序》·注解·点评
试言其手法,则凭虚而入,不撄入之力,乘时而逢适中彼之窍。若僚之弄丸,循环无端。如丁之解牛,游刃而有余。

阐释:

试言功到大成艺境施招用手的方法,及其所显示的状况。手法是凭虚而入,不触及人之力,故能乘时而逢机,发之用必打犯而不伤人,则对手无还手化解之能力。双手似同殿称臣之官僚,相辅相成,摆布对手,如同戏弄弹丸一样(因古有熊宜僚之捶九丸于手之能,故借以喻之),左右逢源,攻防变化循环无端,圆活灵通。施手用招,施招用手,亦如疱丁解牛一般,双手之锋刃,只在对手的种种攻防招法的缝隙间游走而实施,则人击我不着,我击打人无不中的,此正是游刃有余之绝佳妙境。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最节能”的说法,在此论述的清楚明白了,此论可为证验矣!

此段手法的描述,正是“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的一点子粘走相生、柔化刚发,以柔用刚的化打合一的大成艺境。故能达到“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毫不受力之艺境。才能具备攻防较技时“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无上艺境。自然是“英雄所向无敌”,盖由此“不撄人之力,凭虚而入,乘时而逢机,适中彼之窍而及也”。手法如此精妙,真可谓大成矣!再看其又是如何描述身法的。

这段论述中的“凭虚而入,不撄入之力”的说法,就是对王芗斋先生所说:“意力水面行”之攻防功夫艺境的最佳的注解呀!

只有如此的攻防功夫艺境,才能在双方攻防较技时做到“游龙白鹤戏,含笑似蛇惊”的潇洒自如的战胜对方呢!这就是我对“意力水面行”句的精旨妙谛的认识、理解的内容,不知确切否?

或问者曰:谢谢!感谢您老的开示!您老真武学拳门奇人也!我经师所传又苦修十数年,到处拜访良师益友,对于“意力水面行”的见解,尚未有象您老谈拳论道这样的条理分明、如此清晰明了的呢!聆听您老这段论述,我对“意力水面行”的认识、理解又有了崭新的见识了。这可以使我在今后的修炼、运用中更好的理解意拳的修炼、建体、至用的全面内容了!

答曰:好了!你能理解我所论述的内容,就没有白来呀!别再奉承了,小心拐带我过不了“夸扬关”呀!

或问者曰:今日再见!您老多保重!以后还会再来讨教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