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量变到质变

 天地虚怀xia 2018-09-13

从量变到质变

从量变到质变

太极网 


    “我练拳,拳练我”,这是一个有趣的命题。早年也曾听人说起过,只觉得好玩而已。一晃几十年过去了,今天重新听到这个妙不可言的”拳练我”.细细一想,倒真是一个高超的见识和说词。堪称拳论妙典,并非文字游戏。
    “拳练我”虽然只有三个字,却包含了难以尽言的玄奥,闪烁着中华文化博大的光辉。
    “拳练我”是一种个人的体验,必然带有个性差异,但异中有同,探讨其共性、共识,可以共同提高。
    笔者以为“拳练我”是一种境界.太极拳与书法相通,不妨借用一段元人郝经《论书》的话,将其中的”书“字改为“拳”字,作为借鉴。抄录如下:
    淡然无欲,悠然无为,心手相忘,纵意所如,不知“拳”之为我,我之为“拳”,悠然而化,然后技入于道。
    “淡然无欲”是”二念不向前.一切皆自在”,淡泊名利。”悠然无为”好比是无官一身轻,自由自在.是彻底的解脱。这无欲无为的心态,对于学习书法和太极拳都很重要,有志者应自勉之,有利于拳我相忘,技进乎道。
    “拳练我”的“拳”究竟是什么呢?。笔者以为是“无形无象.全体透空”的内气。内气是什么呢?杨澄甫先生有一段很通俗的解说:“意气即骨外肉内流动物也.至于练拳打手.想得言不出着一种的兴趣来(笔者按:原文如此。大意是:要想得到一处说不出的趣味),必使流动物满身能跑.意左即左,意右即右.就是太极有虚有实的变化。意气的换法,犹如半瓶水,左侧则左荡,右侧则右荡。能如是,不但得圆活之趣,更有手舞足蹈之乐。至此境地若人阻我练拳.恐欲罢不能也.因知身体受无限之幸福矣。”
    杨澄甫是杨式太极拳实践的一座高峰,从他的这段话中.可以明确认识到,太极拳的真谛.是“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这也是太极拳的终极境界.所以他说:”至此境地,若人阻我练拳,恐欲罢不能也。”此时,自己已经管不了自己.不正是“拳练我“么!“拳练我”多么美妙.多么神奇啊!
    从《十三势行功心解》的开宗明义第一句“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来看.“拳练我”者呼吸是一大关键,必须熟习“逆腹式呼吸法”,呼吸必须配合拳势蓄发.奉行”气宜鼓荡.神宜内敛”,上有虚灵顶劲.下有气沉丹田,“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从而使“骨外肉内流动物”收敛入骨,更添沉稳。
    接下去.从“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来看,“拳练我”者,浑然是一团内气的运转,一动无有不动,呼吸吐纳.升降鼓荡.周而复始,生生不息.活泼泼地,以至左冲右突,意趣横生。例如”单鞭”一势,内气运到右勾手,经由肩背,直逼左掌,意到气到,气到力到.便利从心,势不可遏。
    由此可见,“拳练我”的实质、真谛就是“以心行气”“以气运身”。
    或许有人要说,你这样讲,还不等于说是“我练拳”J对l”我练拳.拳练我”本是相依相生,相反相成,相得益彰的一对矛盾。没有“我练拳”,哪来”拳练我”?没有“拳练我”永远进不了太极拳的殿堂。有了“我练拳”,才会有“拳练我”,有了“拳练我”仍不排斥”我练拳”。“我练拳”时.自我意识明显,“拳练我”时,自我意识隐晦。意识逐渐让位给感觉,“跟着感觉走”,从量变到质变.实现从“我练拳”向“拳练我”的飞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