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祗树读古诗,高适的天地庄周马,江湖范蠡船,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

 昵称53120115 2018-09-13

这句诗出自一首高适写给陈希烈的诗,彼时,陈希烈还是大唐左相,身居高位而尸位素餐。笼罩在奸臣李林甫的阴影之下,陈希烈只能闲居在家,稍有疏忽,便是告老还乡。

你说他贪权也罢、贪恋这荣华也罢,作为大唐八百宰相之一,他虽然毫无建树,却也无甚大过。也正是因为陈希烈的毫无建树,引起朝野的不满,高适就是其中之一。

说起陈希烈的升迁之路,也是得来甚易。这货精通玄学、博览群书,正好当时的皇帝唐玄宗也好这口,于是李林甫便投其所好,建议升迁陈希烈为左相。玄宗闻之大喜,不仅给了他宰相之职,还把写诏书这样的重任交给了他。

祗树读古诗,高适的天地庄周马,江湖范蠡船,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

庄周马

得亏陈希烈胸无大志,在朝堂之上翻不起多大浪。要是跟高俅一样心眼儿多,估计就又是一个李林甫了。

陈希烈高升左相之时,高适又在做什么呢?史书记载,天宝六年,陈希烈为左相,此时的高适还在楚地游历,说是游历,其实就是赋闲在家没事瞎逛。一直到天宝八年,才被授予封丘尉一职。

高适何等旷世奇才,又有军功在身,快五十岁了才得了一个封丘尉。你陈希烈不过是凭借一张嘴两头说,就成了宰相?这个世道不公啊!

祗树读古诗,高适的天地庄周马,江湖范蠡船,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

归田园

明眼人都知道陈希烈不过是个傀儡宰相,可陈希烈却乐在其中。陈希烈的不作为,引起朝中大臣怨声载道。高适的《留上陈左相》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问世,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劝退陈希烈:去此从黄绶,归欤任白头

我们来看看这首诗。

德以精灵降,时膺梦寐求。苍生谢安石,天子富平侯。

尊俎资高论,岩廊挹大猷。相门连户牖,卿族嗣弓裘。

豁达云开霁,清明月映秋。能为吉甫颂,善用子房筹。

阶砌思攀陟,门阑尚阻修。高山不易仰,大匠本难投。

迹与松乔合,心缘启沃留。公才山吏部,书癖杜荆州。

幸沐千年圣,何辞一尉休。折腰知宠辱,回首见沉浮。

天地庄生马,江湖范蠡舟。逍遥堪自乐,浩荡信无忧。

去此从黄绶,归欤任白头。风尘与霄汉,瞻望日悠悠。

高适这个边塞诗人,内心旷达,可怼人干架一点都不输那些笔杆子。这首诗第一句就给陈希烈来了个下马威:德以精灵降,时膺梦寐求。很明显的在呛陈,说你没有这个德行,就不要吃宰相这碗饭,德不配位,必有余殃。

然后呢,就如其他乐府诗一样,开始举例子搬古人,指桑骂槐。又是说他资高论、挹大猷,又是说他连户牖、嗣弓裘。总之就是一句话,你丫现在已经是大户人家了,别特么得寸进尺了。

你不光要考虑个人的荣辱,还要想一下时代的进程啊。你说你有什么资格去当宰相?你是能为吉甫颂,还是善用子房筹?无才无德,净拍马屁,还不麻溜儿回家种红薯去啊。

说完这些之后,高适抛出了自己的核心观点:高山不易仰,大匠本难投。做人呢,最重要的是知难而退,高山仰止。

祗树读古诗,高适的天地庄周马,江湖范蠡船,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

范蠡船

最后,才轮的上庄周马、范蠡船登场,这些,不过是高山仰止后的点缀而已。

高适也是见过大场面的人,对政治的敏锐嗅觉也比别人灵敏。他早就看出来陈希烈不过一傀儡,人并不坏,只是被李林甫利用而已。​同为文人,他真的想帮一把陈希烈,却又不能明说,只好以诗来暗示。

《古乐府飞龙曲》之飞龙,乃是汉乐府《飞龙引》,原本就是一首劝退诗。这点,对于博览群书的陈希烈来说,不可能不知道。

唉!都是被荣华富贵高官厚禄迷失了双眼,陈希烈对高适的劝告,视而不见。这也难怪,堂堂一国宰相,怎会听信小小县令的劝言?我想,陈希烈在看了这首诗之后,便将它置之高阁,再无过问。

什么天地庄周马,什么江湖范蠡船,陈希烈深居高宅不一样过得很快活?要什么风尘与霄汉,看什么瞻望日悠悠,都是瞎扯淡!老子拍了几十年的马匹,还不就是为了这一刻的光宗耀祖?

五年之后,安史之乱爆发,陈希烈所有的靠山都倒塌的那一刻,所有的繁华都如泡沫一般碎裂。他并不甘心辉煌逝去,投靠了叛军,而高适却投靠了太子。

安史之乱平息之后,高适活捉了陈希烈。不知道两人再度相遇的那一刻,陈希烈是否想起当年高适为他写的诗?

唉!死则死矣,高适请求黄帝给他最尊严的死法:在家中饮鸩。陈希烈在端起鸩酒时,方知庄周马的旷世,方知范蠡船的豁达,一切,皆晚矣。

祗树读古诗,高适的天地庄周马,江湖范蠡船,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

梦与黄犬

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