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在开学季: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精读君 2022-08-04 发布于福建

又到开学季,也许有一些学生会问:读书学习是为了什么?

作家龙应台曾对这个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通往前方的道路有很多种,而读书能让你的人生拥有更多选择权。

在读书的过程中,还有人存在这样的困惑:为什么读书越多越感觉迷茫?

这或许可以用“读得太少、知易行难”来解释。

下面,我们就来听听读友彼得π是如何看待读书过程中所遇到的这些问题的。

【一】

保持开放而谦卑的心态

荒疏:你觉得我们为什么要阅读?阅读对你的意义是什么?

彼得π:我开始阅读,一度是从实际用途考虑的:

感觉自己时间浪费现象比较严重,于是想看看时间管理的书籍;跟喜欢的女生聊天不知道说什么,那就看本书吧。

这种有目的性的读书,确实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值得警惕的是“过度准备”的心理。比如说,我曾以为,要学好时间管理,就要把这类书都看一遍再开始行动。但是,当我摘录了一大堆理论,却发现这些理论五花八门,甚至互相冲突,我陷入了一种不知从何着手的迷茫。

还有一点,千万不要有我读书,就比别人优越的心理。

学习不止一种途径,读书只是其中一种,也许那些刷剧的人研究的是剧情的安排、电影的构图、台词的设计。我们应该学会在与别人的交往过程中,在日常的生活琐事中去学习,处处留心皆学问,即便是一张广告传单,用心的人都会从中领悟出“微言大义”。

我想这也就是阅读之于我的意义,保持开放而谦卑的心态,“让我即使没有富庶的生活,仍拥有富庶的生命,让我清贫至今也朴素至今,平凡至今也善良至今,渺小至今也强大至今”。

荒疏:市面上的书那么多,你选书时有哪些考虑呢?

彼得π:首先我会结合自己的工作、兴趣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挑选一些实用类的书籍,这个比例超过60%以上;其次会看一些开拓眼界的书;最后会看一些陶冶心灵的书,如经典文学、小说类。

对于希望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读友,我个人建议适当增加一些实用类图书的比重,至于怎么选书,可以上网搜一下各个领域评价比较高的书,每个领域选10本左右,对这个领域就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荒疏:看得出你阅读的书籍类型比较多,为什么要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呢?

彼得π:每本书都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窗户,看不同类型的书,会让我们看待事物的心态更加开放。

《穷查理宝典》里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在手里拿着锤子的人看来,所有的东西都会是钉子

因为手里拿着锤子,遇到任何问题,都会先想怎么用锤子解决。时间一长,容易陷入思维定势。

单一的视角让人们的思考变得简化了,而且它带来的狭隘和局限也容易被我们忽视。

在一个领域精深的基础上进行广泛的跨领域学习,这样的“T”字型人才会最受欢迎。

荒疏:你选书的时候也会考虑经典书籍,为什么我们要阅读经典?

彼得π:现在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每年出版的图书有几万册,我们普通人怕是穷尽一生也学不完这么多知识,以至于现在很多人都患上了知识焦虑症。

如何面对呢?那就是阅读经典,所谓经典,一般都是经历了时间考验,被大多数人认可的,这样可以降低试错成本

另外经典的信息量比较大,常读常新,红楼梦可以研究一辈子,而很多畅销书,恐怕热度不会超过两个月吧。

【二】

阅读需要见缝插针

荒疏:读完一本书,却发现过两天就忘了书里讲了什么。如何才能记住读过的内容?

彼得π:首先读书之前目的要明确,如果只是很随机地打开一本书,实际对这本书没有一些简单的了解,就很难留意到书中的重点。

其次,阅读过程中要主动思考,你觉得这个点很有启发,用自己的话叙述出来,然后再设想可以在今后哪些情形中用到这个知识。你想得越多,理解越深刻;用得越频繁,记得就越牢固。

最后,对于好书只读一遍是不够的,需要定期回想。比如三天后、一周后、一个月后进行回顾,你不需要记住所有细节,只需要记住对你有用的东西。如果笔记记得好,完全可以抛开原书,根据笔记大纲来回顾书中细节。

荒疏:提高阅读效率,你有哪些技巧吗?

彼得π: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利用好碎片时间。忘了是在哪里听过一句话,“只见过人们见缝插针玩手机,却很少有人见缝插针学习”。我们不是没有时间学习,而是把原本可以用来学习的时间都用来刷手机。

于我个人,一本10万字以内的书,大概需要读两个多小时,我会把时间分割成早上通勤路上半小时,午饭后半小时,回家路上半小时,晚上再用一个小时收尾并回顾。

不是没有时间,把碎片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就可以达到聚沙成塔的目的。

荒疏:读完一本书,你有做笔记的习惯吗?你是如何做笔记的呢?

彼得π:重拾阅读习惯的初期,我先培养自己的语感,为了保持阅读过程的流畅,我没有做笔记,在读了十几本书之后,我渐渐地恢复了阅读长文的耐心,同时也能保持更长时间的专注了。

至于读书笔记,我推荐pomonote的大纲读书法

第一,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层级关系。最常见的层级关系是包含关系,比如一个小节下面包含三个知识点,那么,这三个知识点应该缩进在这个小节下面。

第二,只记录关键词,而不是完整的语句。比如,一个概念,只记录它的名字,而不是具体解释。

记完大纲笔记之后,你便完成了对整本书框架的理解,换句话说,你把一本二维的书,还原成了三维的立体架构。

记完大纲笔记之后,不能就此束之高阁,从此不再宠幸它,还需要对照这份大纲笔记,进行不定期的回想。

【三】

微习惯的力量

荒疏:现在,读书已经成为你的一种习惯,养成这个习惯,你有什么技巧吗?

彼得π:首先你要想清楚你为什么需要阅读,于我个人,来自一种危机意识,终身学习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你还抱着毕业后就不用学习的心态,那么可以预见今后可能会遇到不少挫折。

我真正培养起阅读习惯是受益于《微习惯》这本书,作者通过每天坚持1个俯卧撑,每天背1个单词,每天读2页书或者写50个字,完成了减肥和出书的计划。

这不可思议的小行动背后藏着巨大的力量。微习惯简单来说就是制定一个(注意不要超过三个)你真正需要的目标,微量开始,超额完成(非必须),每天坚持

我给自己定每天读5页,这就是两三分钟的事,我对自己说,如果一天连三分钟都抽不出来,可以想见自己的生活已经失控到什么程度。就这样,平均每次我都能至少读20页,即使有时候状态不好,那就读5页就好了。

荒疏:最后,请你再跟读友们说一句话吧。

彼得π:我想借用一位我喜欢的历史人物说过的话,同时也是我的座右铭:静处体悟,事上磨炼。

希望我们都能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强大执行力的人。

荒疏手记:以上,就是此次对读友彼得π的采访。

彼得π说,重新培养阅读的习惯以后,一年内大概读了100本书以上。对他而言,读书已成为一种日常生活方式。阅读让他内心变得宽和平静,也越来越能掌控自己的情绪。

如果你也想拥有更多的选择权,过上想要的生活,成为更好的自己,就加入我们吧。

在这里,已有3000+读友,成为精读读友会会员,写下10000+词条学习评论,和精读君一起,每天进步一点点。

分享有礼,不了解一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