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故事通常是套路的,不套路的通常不是好故事

 王天神 2018-09-13

人生有写作,才有High点 


故事讲述的是人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活在故事里

  

  主角第一次出场,已然自带身世,样貌,体态,性格以及境遇。待到故事结束,主角又将被故事里的生活雕琢成另一个样子。一前一后,两个不同的形象,在动笔之初本已经存在于作者的心里。有这样前后差异的两个样子垫底,故事的发展才更容易把握。

  

  结局只会有两种情况,对比开场时候,主角最终变得更好或者变得更糟。这只发生在故事里的历程,是主角个人的生活记录。故事情节的安排,恰是促使主角转变的那一些因素。

  

  第一个转变应该作为故事的第一个情节。它可以从身世,样貌体态,性格中任选其一。为什么会发生转变?原因可分为两类。一是被动的,例如穿越,受伤,失忆,绝症,身处险境,爸爸不是亲爸爸奶奶不是亲奶奶。二是主动的,内心涌动起渴望,要与过去的自我告别,向往一个新的世界。

  

  第一个转变出现后,主角在故事中的生活随之真正展开。这时候就有其他人物出场,并开始遭遇各种的事情。这些人和事与主角互动,促使主角成为最终结局里的那一个形象。它们将从主角身上抹去一些烙印,再增添一些痕迹。它们修饰着主角的妆容,授予主角荣耀的金冠,又偷偷在主角的躯体雕刻斑斑伤痕。

  

  主角在故事中感受着这一切所带来的欢愉和苦痛。这同样的感受,从作者的心底流入故事中,又从故事中穿透出来,投射进读者的内心。怎样使主角从虚拟的人物演变为现实中的存在,这已经超出了本文的范围,暂不多说。

  

  如同现实中的我们一样,主角在故事中也要面对生活做出选择。故事中的每一个事件,每一个情节,都只为看到主角的回应而出现。主角只会给出唯一的选择,也只会是作者需要主角做出的那一种反应。选择的唯一性,带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并导致情节出现唯一的结果。

  

  选择的唯一性,意味着就算主角内心并不情愿,也不得不接受这一选择。内心的意愿与选择之间的矛盾冲突,使得故事具有了更多的戏剧张力,激发出更强烈的情感释放。又正是这唯一的选择,让主角完成了前后形象之中失去与获得的转换。

  

  至此,一个故事的大致框架就已经完成了。

  

  当我们想要写一个故事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写主角的形象。主角的形象有两个,一个在故事的开场,一个在故事的结局。这两个形象之间的差异,正是在故事的讲述中完成的。同时,这一差异又出自作者的设定。因此,故事的讲述,也完全出自作者的意愿。于是,情节的铺设与发展,就全部回到作者的掌握之中。

  

  第一步,主角的开场形象。故事讲述主角的改变。这一改变必定需要被读者看到,甚至被读者铭记。主角出场时的形象,将与他所发生的改变相对应,并且会产生对比的效果。因此,出场形象需要鲜明突出,并与之后改变后的形象产生强烈的反差。越是开场时明显看得到的,越能够在之后呈现出这一效果。

  

  第二步,开场情节。开场分两种,慢热或开门见山。慢热是让主角的最初形象更为固定,为主角设计一个最能够发挥最初形象的场景。开门见山则跳过这一设定,直接将主角带入到发生改变时的那一个场景。

  

  第三步,主角的改变过程。此时需要其他角色出现,并在特定的场景中与主角互动。这一特定场景,显然出于作者的刻意安排。在这一场景中,主角必然失去原有形象中的某一部分。这一失去是此时的主角无力抗拒的,从而促使主角思考自己的人生。

  

  第四步,同一场景或是下一场景中,主角又收获了以往所没有的体验。这一情节确立了主角在故事中的终极追求。终极追求是否会实现,需要看它是不是与结局中主角的形象相互吻合。

  

  第五步,之后的故事情节围绕终极追求展开。故事情节只有两种类型,只会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主角的追求得以部分实现。另一种是主角的追求被阻碍。此后的情节可以是循环式的,不断重复发生,只变换场景与人物。形象的改变通常不会一次完成,需要许多的铺垫。因而这一部分常常会成为长篇故事的主体。在不断的失去与获得中,主角逐步接近了最终的那一个形象。

  

  第六步,收尾。收尾有两部分需要完成。一是主角最终形象的确定。这一最终形象是在故事中一步步完成的,因而从它身上,又仿佛看到了走过来的每一步,是对故事情节的回顾。二是对终极追求做一个交代。无论是不是实现了终极追求,故事都可以成为完成状态、所交代的,不过是一番回味。

  

  最后,记住一句话:好故事通常是套路的,不套路的通常不是好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