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密:“钢铁巨无霸”,二战日本重型坦克到底有多烂

 半梦书斋 2018-09-13

许多坦克爱好者都认为,在二战期间,小日本只有轻型坦克和名为“中战车”、实际上跟轻型坦克差不多的“中型坦克”。其实不然。日本人在二战中不仅研制过重型坦克和水陆坦克,而且还不止研制过一种型号。

在这里,让我们还是先从“91式重战车”谈起吧!日本人管“坦克”叫“战车”,“91式重战车”就是“91式重型坦克”的意思。

解密:“钢铁巨无霸”,二战日本重型坦克到底有多烂

日本的第一种国产坦克是89式中型坦克,1929年研制成功,并开始批量生产装备日军。它的战斗全重只有13吨,比今天的轻型坦克还要轻。在此之前,日本大阪兵工厂曾研制出“试制一号战车”,即第一号试验型坦克。这种坦克的战斗全重达到18吨,当时的日本军方认为“车重太重”而未予采纳,转而研制89乙坦克。

不过,当时研制的厂家和部分日本军方人士认为,“试制一号战车”的性能还是不错的,“弃之可惜”。于是,大阪兵工厂于1929年对其继续完善,于1931年研制成功,因这一年是日本神武天皇纪元的2591年,因此定名为“试制91式重战车”。

91式重型坦克的战斗全重只有18吨,拿今天的标准看,只能算是轻型坦克。乘员为5人。主要武器是一门70毫米火炮;辅助武器为3挺6.5毫米机枪,一挺装在炮塔上,另外两挺分别装在车体前后的小机枪塔上。也就是说,91式重型坦克为“多炮塔式坦克”。

解密:“钢铁巨无霸”,二战日本重型坦克到底有多烂

91式重型坦克动力装置为224马力的汽油机,坦克的最大速度为25千米/小时。令人感兴趣的是,它每侧有17个小直径负重轮,成为世界上负重轮最多的坦克。负重轮数量多,提高了越野行驶的平稳性和对地面的适应性,但是,它极大地限制了越野行驶速度的提高,所以,后来的各国坦克没人再采用这种结构。

按说,91式重型坦克的性能还是不错的,尤其是机动性,在当时还是说得过去的。但是,日本军方的主流意见青睐于89乙坦克,致使91式重战车未能转入批量生产,仅仅停留在样车研制阶段。仅生产4辆的95式重型坦克虽然“试制91式重战车”被日本军方否决,但是,一些热衷于“重战车”的人并不死心。

日军的一些军方人士认为:从“满洲事变”(即“九一八事变”)和“第一次上海事变”(即“一二八淞沪抗战”)的战事来看,有研制“重战车”的必要。于是,从1932年7月起,开始研制25吨级的“重战车”,1935年定型后,定名为“95式重战车”。它和91式重型坦克相比,从外形到内部结构,都有相当大的变化95式重型坦克的战斗全重为26吨,比91式重型坦克增加了8吨。按照世界上通常的划分方法,它只能算是中型坦克,而按照日本军队当时的划分方法,战斗全重在20吨以上,甚至接近20吨的,都算作是“重战车”。

95式重战车乘员为5人。车长为6470毫米,车宽为2700毫米,车高为2900毫米,车底距地高为510毫米。主要武器是一门94式70毫米坦克炮,装于主旋转炮塔上,弹药基数为100发;次要武器为一门94式37毫米火炮,装于车体前面的小炮塔上,携弹250发;辅助武器为2挺7.7毫米机枪,携弹2940发,其中的一挺装于炮塔后部,和车体纵轴线有一定夹角,另一挺机枪装于车体后部。在车体和炮塔的后部装上机枪,是二战中日本坦克经常采用的做法。

解密:“钢铁巨无霸”,二战日本重型坦克到底有多烂

95式重战车其动力装置为直列、6缸、水冷汽油机,最大功率为290马力。行动装置为每侧9个小直径负重轮、4个托带轮,第一负重轮是独立的,第2~9负重轮分为两组,每两个负重轮又分为一小组,4个负重轮构成一大组,成为双重平衡悬挂装置。诱导轮在前,主动轮在后。战车的最大速度为22千米/小时,最大行程为110千米。采用小直径负重轮和平衡式悬挂装置的好处是,履带板各处的压力比较均衡,最大的缺点是负重轮的动行程小,使坦克无法高速越野行驶,克服障碍的能力也较差,现代坦克已不采用这种结构。

95式重战车车体和炮塔为钢装甲铆接结构,车体正面装甲厚度为35毫米,车体侧面装甲厚度为30毫米;炮塔正面为30毫米,侧面为25毫米,装甲防护性上比91式重型坦克要强不少,比日本的89式和97式中型坦克更强些,但和二战时期其他各国的重型坦克相比,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虽然95式重型坦克的火力和防护性还说得过去,但机动性较差。日本军方对这种“重战车”不太感兴趣,所以,最终仅生产了4辆。其中的一辆由三菱重工业公司改装成100毫米自行火炮。95式重型坦克虽然拿到诺门坎事件中比试比试,但并没有发挥什么作用,也未受到损失。

日本战车中的“巨无霸”鲜为人知的是,二战中的小日本还研制过“巨无霸”级的超重型坦克,这就是100吨级的超重型坦克和150吨级的超重型坦克。

解密:“钢铁巨无霸”,二战日本重型坦克到底有多烂

二战中德国军队“闪击战”的巨大成功,加上1939年苏日诺门坎事件中,日军的小坦克不敌苏联红军BT快速坦克的残酷事实,使得日本军方在大力研制中型坦克的同时,也萌发了研制超重型坦克的念头,企图使它能成为无敌的“活动堡垒”。这里介绍的是,二战期间日本研制过的两种“巨无霸”级的超重型坦克。

1940年日本陆军开始了极其秘密的100吨坦克的研制工作。担任设计工作的总负责人为日本第四技术研究所的村田大佐。为了保守秘密,各部分分头设计并派人监视,总装工作在三菱重工业公司的东京制作所完成。

不过,100吨超重型坦克未能命名。其战斗全重约100吨,乘员11人,车长约10米,车宽为4.2米,车高为4.0米。和小巧玲珑的日本小坦克相比,它那庞大的身躯,活像一名“横纲”级的日本相扑运动员。

这种超重型坦克其主要武器是一门改进型的92式100毫米加农炮,装于中央主炮塔上;次要武器为2门37毫米坦克炮,装于车体前部的小炮塔上。也就是说,100吨超重型坦克为多炮塔式超重型坦克。辅助武器为2挺7.7毫米机枪,一挺为车体前机枪,一挺为炮塔后机枪。武器众多,也是它乘员多的原因之一。

解密:“钢铁巨无霸”,二战日本重型坦克到底有多烂

坦克其动力装置位于车体后部左右两侧。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它的动力装置为两台功率各为550马力的航空发动机,并联使用,最大功率达1100马力。发动机的动力通过离合器传递到变速箱,经转向机构和侧减速器,将动力传递到主动轮和履带,推动坦克前进。主动轮在后,诱导轮在前。每侧有12个小直径负重轮,分为3组,为双重平衡式悬挂装置。操纵装置采用液压助力式操纵装置。坦克的最大速度为25千米/小时,最大爬坡度为31度。车体和炮塔为钢装甲铆接结构,基体装甲板厚度为35毫米,但车体正面又加装了两层35毫米厚的钢装甲板,达到105毫米厚。车体两侧有35毫米厚的钢装甲板。这样的装甲厚度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很少见的。

单从性能上讲,日本这种100吨级的超重型坦克还是蛮可以的。但是,实际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在整车试制过程中,由于它的形体过于庞大,样车装配好了之后,由装配车间运至试验场时,仅仅50千米的路程,足足“走”了10天,简直跟乌龟爬行一般!这里面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出于高度保密的原因,样车只能在夜间机动,白天蒙得严严实实,正像抗日影片中鬼子进村那样“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另一方面,车体太宽,运输时要卸下悬挂装置的一些部件,样车只能靠拖车一点一点挪动,跟蜗牛差不多。

不过,日本军方对这种100吨超重型坦克的试验非常重视。日本陆军的一些要员以及被称为“日本战车之父”的原乙未生少将都参观了100吨超重型坦克样车的行驶试验。无奈,这个“钢铁巨无霸”很不争气,刚刚跑出没多远就压坏了路面,车体下陷,紧接着坦克的转向又十分困难……这一切使得这次期待已久的实车试验早早收兵。样车只好秘密地存放在相模原试验场的仓库里。

1944年末,日本军方下令将这辆100吨超重型坦克分解销毁,这辆“钢铁巨无霸”就这样悄悄地消失了……“欧伊”——日本顶级的“钢铁巨无霸”,虽然100吨级的超重型坦克以失败告终,但小日本仍不死心。

1943年,日本军方又秘密地研制了一种更重的超重型坦克,这就是“欧伊”超重型坦克的来历。研制的代号为“欧伊”车,意思是“超级第一号”。其性能在100吨级的超重型坦克的基础上又有许多新的提高。设想的战斗全重为150吨,车长为10.12米,车宽为4.84米,车高为3.63米,车体高为2.53米。“欧伊”坦克的块头比日本97改中型坦克和苏联T-34-85坦克大上一倍,而和德国“鼠”式超重型坦克差不多。说明“欧伊”坦克和“鼠”式坦克一样,是属于“巨无霸”级的“钢铁怪兽”。

解密:“钢铁巨无霸”,二战日本重型坦克到底有多烂

“欧伊”超重型坦克的乘员人数预计为10名。“欧伊”超重型坦克为多炮塔式坦克,一个主炮塔,两个副炮塔,外加车体后部一个小的机枪塔。到了20世纪40年代中期,多炮塔式坦克已经过时,而这个时候小日本仍然还在搞多炮塔式坦克,有点不合潮流。这只能说明日本军方无非是想用厚重的装甲和强大的坦克火力来拼命,活像一个输红了眼的赌徒。

让我们设想的“欧伊”超重型坦克的战场运用方式,也有点“离经叛道”,让人不可理喻。日本军方居然想让“欧伊”超重型坦克打头阵,用来冲锋陷阵!这种坦克前进的队形,和二战时期的典型坦克作战的排兵布阵正好相反。二战中,各国坦克作战的典型布阵是,中型坦克打头阵,用来冲锋陷阵;而重型坦克则跟随在中型坦克之后,作为支援火力来使用。

“欧伊”超重型坦克的这种运用方式,无疑带有“玩命”的性质。还可以认为,坦克的这种布阵方式,主要是为了攻陷敌方坚固设防的阵地,而不是主要和敌坦克作战用。

解密:“钢铁巨无霸”,二战日本重型坦克到底有多烂

让我们设想的“欧伊”超重型坦克的主要武器,是一门长身管的105毫米加农炮(一说为150毫米榴弹炮),比起同一级别的德国“鼠”式超重型坦克的128毫米坦克炮,要差一大截。车体前部左右两侧的副炮塔上,各装一门47毫米坦克炮,为次要武器。辅助武器为3挺重机枪,一挺为并列机枪,另外两挺为装在车体后部小机枪塔上的双联装机枪。从火力机动性上看,主炮塔可以360度旋转;而两个车体副炮塔仅能作有限角度的旋转;后机枪塔的旋转角度要稍大些,可大于180度。

不过,直到小日本投降时,炮塔和火炮也未能制造出来。其动力装置为V型、12缸、水冷汽油机,最大功率为600马力。一个150吨的大家伙,居然只配用600马力的动力装置,坦克的单位功率实在太低。计算表明,它的标准速度仅为18.7千米/小时,最大速度也只有29千米/小时。整车的机动性相当差。

据称,其车体和炮塔正面的装甲厚度达到200毫米,这在二战时期的日本坦克中是空前绝后的。令人不解的是,整车的装甲结构,居然以铆接结构为主。而铆接结构是坦克装甲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水平。

解密:“钢铁巨无霸”,二战日本重型坦克到底有多烂

由于“欧伊”超重型坦克还有一些重大的技术问题未解决,加上二战后期日本的战局吃紧,研制进度十分缓慢;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二战中后期,日本军方奉行“南进”的政策,作战的重点放在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上,而放弃了进攻苏联的幻想,这也使得对“欧伊”一类超重型坦克的需求陡然降低。

到二战后期,承制方的三菱重工业公司共绘制出676张蓝图,制成了底盘部分的零件并组装成功。但上部的炮塔部分,连个影都没有。直到1945年8月小日本投降时,“欧伊”坦克只能说有个“半成品”;日本投降前,还被日本军方销毁。一个小日本制造的“钢铁巨无霸”就这样胎死腹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