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心必先修德,养身须先制怒。

 无心过失 2018-09-13

承千年精粹,为往圣继绝学。

传承上古流传下来的智慧,知行不断入境入道

修行之人的寻道之旅,问道之途,成道之基

 


修心必先修德,养身须先制怒。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脾气粗暴,动不动就大发雷霆。有些人则慈眉善目,忍辱礼让,有一副谦恭待人的好气度,这都是忍字有术,就看你自己的修为如何了。修心必先修德,养身须先制怒,你对什么事情忍不住,你就做不了什么大事。也许有人会说,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生活在充满矛盾的世界上,谁不曾遇到过生气别扭、令人气愤发怒的事呢?

然而,生气发怒无论从人体养生还是修心养性上讲,都是有百害无一利的。古人云:“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一个人如果能做到宽怀大度,忍辱不辩,自然就能远离是非,无忧无虑,度过一个逍遥自在的人生。


《论语·卫灵公》中说:“小不忍,则乱大谋”;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小不忍害大义”;


民间也有“忍能生百福,和可致千祥”、“一勤天下无难事,百忍堂中养太和”的谚语。


唐代张公艺写的《百忍歌》中说:“仁者忍人所难忍,智者忍人所不忍。思前想后忍之方,装聋作哑忍之准。忍字可以走天下,忍字可以结邻近。忍得淡泊可养神,忍得饥寒可立品。忍得勤苦有余积,忍得荒淫无疾病。”


火气太大的人,需先有自知之明,加强修养,注意“制怒”,心平气和,以理服人,不可放纵心头无名之火,否则既伤害他人又伤害自己。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那你还有什么事情难倒你的。


中国古代的中医,对于“怒”有着精辟的论述。中医认为,怒皆由气而生,气和怒是两个孪生的兄弟。由怒忿不平,而怒火勃发。怒气会使“血气耗,肝火旺,怒伤肝”这些常识早巳被人们所熟知。而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生气、盛怒而身亡者。


俗话说:“一碗饭填不饱肚子,一口气能把人撑死”。


当人在极度愤怒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毒素。


这些毒素会侵害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进而影响全身的器官以及八大系统。一个很简单的判断标准是;皮肤是否干燥,瘙痒,脸色暗淡发黑,毛囊发炎(青春痘)等。这些都是毒素横排的结果。


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长了你的智慧;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让你学会了忍耐;感激生命中所有结缘的众生,因为他们的存在使你的人生丰富多彩。 


从中西方的不同研究角度,结果得出了一个相同的结论,做什么事情要忍让为先,宽容大方,这样的你的人生才会平顺,你做的事情才能成功,自然的你对别人宽容大方,别人也会这样对待你。
所以你的态度改变你的人生。




首次公开披露隐传两千多年前的上乘炼性技术

抉破生命轮转的秘密,解奥大道至公的定律,使人在恍然之间荡灭三生、踏平六道,以太乙归真诀,则临终成就,逍遥物化,易如反掌!


抉破生命轮转的秘密,解奥大道至公的定律,使人在恍然之间荡灭三生、踏平六道,以太乙归真诀,则临终成就,逍遥物化,易如反掌!点击查看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