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吃竹鼠的一百种理由#火啦 华农小哥不仅吃竹鼠 逃跑的鸭子、淋了雨的鸡 统统抓到河边烤了 感觉被他夸“你好漂亮”的生物都有被吃的危险 甚至在地上抓住了一条蜈蚣 都要被弄去泡药酒 相信抓到蜈蚣、蛇、蝎子就把它们作为药材泡药酒的大有人在 相信“中药材泡酒治百病”的人也不少 中药泡酒有那么神奇吗? 来听听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专家的说法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王东生教授 科普作者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王文波博士 中药泡酒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内经素问》载有“上古圣人作汤液醪醴”,“醪醴”就是治病的药酒。药酒既解酒馋又可治疗和保健,时至今日,仍广泛应用。 药酒,系用白酒浸提药材而得到的澄明液体制剂。用酒来泡药,是因为酒精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中药的各种有效成分都易溶于其中,药借酒力、酒助药势,而充分发挥其效力。 药酒根据主要功用可分为三大类:滋补类、活血化瘀类和抗风湿类。 药酒根据生产标准,可分为养生保健酒和国药准字号药酒。 养生保健酒一般多选用性味平和、药食同源的药材,如山药、茯苓、枸杞、黄精等,多属于保健酒。国药准字号药酒属药,具有和其他药物一样的特性,以治病为目的,用时需谨慎。 市售的药酒都有固定配方,符合中医方药理论。中草药讲究“君臣佐使”和配伍禁忌。无论是界定为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的药酒,都有严格的用量、用法、适应征、禁忌、不良反应、疗程等要求,必须遵医嘱或严格按药品说明书服用,不是多喝更有益。随意调配中药,浸泡药酒饮用,配方的不合理会使药酒失去原有的功效,饮用无益,严重的还可能引起中毒。 有人抓到蜈蚣、蝎子或者蛇等,未经炮制,直接洗一洗就生泡在酒里做“药酒”来治疗风湿。殊不知,这些有毒物自制成的药酒,没有经过质量标准控制,最终含有哪些成分及各种成分含量多少都未可知,给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隐患,甚至可能药酒变毒酒,导致死亡。 一般来说,外用药酒可使用蛇虫鼠蚁等动物性药材,内服还是植物性药材更安全。 规定管理的毒性中药材 (28种): 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生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蝥、红娘虫、青娘虫、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子、闹阳花、生天仙子、雪上一枝蒿、红升丹、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 如今,多数人服用的药酒主要来自三个途径:一是购买具有固定功效的成品药酒,二是自行选材泡制,三是请中医师诊脉开方泡制。其中,第三种最为科学。 中药讲究辨证施治,不是一款中成药就可以医治百病。任何宣传包治百病的中药都是骗子,而不对症用药就基本是下毒。每一种药酒都有适应范围,绝不会适于所有人。如需自制药酒来预防或治疗疾病,应由正规的医疗机构对疾病做出明确诊断,并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调配处方,并按照一定比例添加白酒。 下面我们就为大家分别介绍3款 (滋补类、活血化瘀类和抗风湿类) 常用的药酒 ![]() ![]() 人参枸杞酒 【材料】人参6克,枸杞100克,熟地30克,冰糖100克,白酒2升 【功效】大补气血,养心安神。用治劳伤虚损,阳萎,食少倦怠,惊悸健忘,头痛脑晕,腰膝酸痛。 【服用】每日早晚一次,每次15~30毫升 【制作】 1.将人参去除芦头,用湿布润软,切片;枸杞子与熟地黄除去杂质、洗净,装入纱布袋内,扎紧袋口。 2.冰糖放入锅中,用适量清水加热溶化至沸,微炼至黄色时,趁热用纱布过滤去渣。 3.将白酒装入酒坛内,将药袋放入酒中,加盖密闭,每日翻动搅拌1次,浸泡10~15天 4.泡至参杞色淡味薄,用细布滤除沉淀,加入冰糖搅匀,再静置过滤,澄清即成。 【注意事项】 1. 忌食人群:孕妇及小孩不宜饮用。 2. 食物相克:人参不宜与茶同服,反黎芦,畏五灵脂,恶皂荚、卤碱,黑豆,动紫石英;枸杞一般不宜和过多茶性温热的补品如桂圆、红参、大枣等共同食用。 活血化瘀酒 【材料】三七85克,当归25克,川续断33克,苏木28克,川芎30克,红花18 克,延胡索35克,香附15克,冰糖70克,50度米酒1升。 【功效】活血化瘀止痛。用治跌打损伤,肌肉筋骨疼痛。 【服用】每日早晚一次,每次10~15毫升。亦可外搽患处。 【制作】 1. 将三七打碎或切片,加入当归、川续断、苏木、川芎、红花、延胡索、香附入布袋并用线扎紧袋口,放入盛装白酒的容器中,密封保存; 2.浸泡1个月后,用细纱布将浸泡后的酒过滤,除渣留下过滤后的酒液; 3.将冰糖溶入适当水中,在火上加热熔化至黄色,关火冷却; 4.将冷却后的糖水加入到酒液中,搅匀,静置; 5.15分钟后,再用另外一块细纱布过滤,将过滤后的酒收入容器即可。 【注意事项】高血压病、感冒发热、溃疡病、呼吸道疾病及肝病忌服。 丁公藤风湿药酒 【材料】丁公藤1kg,桂枝30g,麻黄37.5g,羌活3g,当归3g,川芎3g,白芷3g,补骨脂3g,乳香3g,猪牙皂3g,陈皮13g,苍术3g,厚朴3g,香附3g,木香3g,枳壳20g,白术3g,山药3g,黄精8g,菟丝子3g,小茴香3g,苦杏仁3g,泽泻3g,五灵脂3g,蚕砂6.5g,白酒4.25升。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治风寒湿痹,手足麻木,腰腿酸痛,跌仆损伤。 【服用】口服,1次10~15毫升,1日2至3次;外用,擦患处。若有肿痛黑瘀,用生姜捣碎炒热,加入药酒适量,擦患处。 【制作】以上二十五味,丁公藤蒸2小时后,与桂枝等二十四味,置容器内,加入白酒4.25升,密闭浸泡,浸泡期间加温2至5次,每次使浸泡液达35℃,浸泡四十天,滤过即得。 【注意事项】孕妇禁内服,可外擦患处,但忌擦腹部。 ![]() 王东生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教授、主任医师 擅长:中西医结合防治血栓性疾病(心脑血管病),尤其对高脂血症、代谢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肿瘤、支气管与肺病、股骨头坏死、血液病等效验颇多。 ![]() 王文波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医学博士,医师 发表SCI文章2篇,共参与5项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 版权声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