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际歌》为什么具有那么强的煽动性与鼓动力?

 邈思遐想 2018-09-14

国际歌的本质是起义宣言,斗争口号,革命檄文。中国历史上也有很多类似的宣言口号,基本可分为三类。


第一:受命于天类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这是东汉末年,张角发动“黄巾起义”时所使用的口号。“苍天”是指东汉政府,“黄天”是黄巾太平道。古代王朝更替讲究五德始终,东汉是火德,火生土,土的代表颜色正是黄色。张角用“黄天”将自己比喻成受命于天的救世主,告诉老百姓这次起义革命将会理所应当的继承东汉王朝法统。类似这样的革命口号还有很多,基本上都是通过神化自己,达到制造祥瑞的目的。


然而到《国际歌》中,不需要这种造神运动了。歌词中高唱:“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这一刻,没有个人英雄,没有神仙妖魔。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人民。人民在争取自己的幸福生活,不管谁要阻挡,我都把你打个稀巴烂。歌词彻底褪去了神仙妖魔的色彩,突出了人民的主观意识。煽动性如扫叶之风。


第二:满足温饱类

“吃他娘,着她娘,吃着不够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


这是明朝末年,李自成发动农民起义时的口号。崇祯年间灾荒不断,杂税繁多,百姓食不果腹,易子而食。其实大部分农民起来造反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吃饱饭!在死亡线上挣扎的人,你给谈礼义廉耻,忠义孝悌都是扯淡。谁给我饭吃,我就跟谁干。谁给我衣穿,我就给谁卖命。最终在“闯王来了不纳粮”这种理想蓝图的号召下,一夫作难,万民响应,敲响了大明王朝灭亡的丧钟。


然而到《国际歌》中,不需要这种温饱蓝图了。歌词中高唱:“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人民起来斗争,不是因为某人给我们恩惠,是为夺回自己应该获得的劳动果实。哪怕我食不果腹,哪怕我衣衫褴褛,都抵挡不住大家追求崇高真理的步伐。歌词跨越了物质满足,上升到了精神境界。煽动性如破局之剑。


第三:谩骂攻击类

“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票狡锋协,好乱乐祸。是以兖豫有无聊之民,帝都有吁嗟之怨。历观载籍,无道之臣,贪残酷烈,于操为甚!”


“伪临朝武氏者,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移檄州郡,咸使知闻。”


以上两段话分别摘抄自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文》,骆宾王的《代李敬业讨武曌檄》,前者作于袁绍和曹操开战之前,后者作于李敬业与武则天开战之前。两篇文章都是千古名文,更是骂人的标准范本。文采与论据并存,正义与愤怒并存,可胜过千军万马矣。然而这种个人的私德攻击终究站不住脚。当袁绍与李敬业失败后,这两篇文章的说服力就大打折扣了。陈琳最终做了曹操的官,骆宾王的下落也不为人知。文人才子的笔杆子再犀利,也终究抵不过高明政治家们的枪杆子呀。


然而到《国际歌》中,不需要这种人身攻击了。歌词中唱到:“这一切归劳动者所有,哪里容得下寄生虫!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歌词没有具体对某个人进行辱骂,而是直刺统治阶级的本质。这种本质不会因强弱而妥协,更不会因胜败而改变。你的腐朽已经不言而喻,已经不需要这种空洞的骂声来揭露你的黑暗了。人民要做的只有斗争!斗争!斗争!煽动性如惊天之雷。


总结:

《国际歌》从1923开始流传于中国,“英特纳雄耐尔”的精神也悄悄在中国人民心中潜滋暗长。等到爆发的时候,这种摧枯拉朽的力量,已经无人能够挡了。《国际歌》堪称历史上人民反抗的最强音!人民反抗的声音转了一圈之后,到《国际歌》这里又回归到了它最原始的本质意义,那就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此推荐唐朝乐队的摇滚版《国际歌》,如果说骆宾王的檄文可以抵得过千军万马,那么这首《国际歌》 摇滚,可以胜过原子弹了。时至今天,不管你信不信共产主义,这首歌依旧可以作为统治者心头的戒尺,人民手中的利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