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5.口腻

 昼三夜二205 2018-09-14

85.口腻

[概念]

口腻,是指口舌黏腻,滞涩不爽,甚则食不知味。

本症在古代医学文献中多混杂于'口干不欲饮'等症中,至清代温病学派始称为'口粘'、或'口舌粘腻'等。

口腻一症,常兼有口苦、口甘、口酸、口淡等口味异常,而以口舌粘腻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它以口味异常为主者,均不属本条讨论范围,可参见有关条目。

[鉴别]

常见证候

寒湿困脾口腻:口中粘腻,口淡不渴,不思饮食,胃脘满闷,倦怠乏力,大便溏薄,小便不利,舌体胖淡,苔白腻水滑,脉濡缓。

湿热中阻口腻:口粘滞涩,口气秽浊,食不知味,口干不欲饮,脘腹胀满,胃纳减退,大便溏垢,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痰热阻滞口腻:口中粘腻,口渴不欲饮,胸膈满闷,心烦不宁,痰黄而粘滞不易咯出,食少纳呆,舌质红,苔黄腻而干,脉滑数。

鉴别分析

塞湿困脾口腻与湿热中阻口腻:二者皆是湿邪为患,但寒热性质迿异,脾主运化水湿,为胃行其津液。若气候潮湿,感冒雾露,淋雨涉水,汗出沾衣,或久居卑湿之地,则外湿侵犯人体,引动内湿;或恣食生冷瓜果及油腻肥甘之物,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则湿从内生,停聚为患。湿性粘滞重浊,脾胃湿浊上泛于口,而见囗舌粘腻不爽。寒湿困脾囗腻系患者素体脾胃虚寒,湿从寒化,脾阳被困,运化失司,故口腻较轻,囗淡泛味而不渴。湿热中阻囗腻多因脾胃积热,湿热上蒸于囗,故囗腻滞涩较重,而口气秽浊,囗渴而不欲饮。其鉴别要点是:寒湿困脾之囗腻较轻,囗淡乏味,囗中不渴,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濡而缓;湿热中阻之囗腻较重,囗气秽浊,味觉不佳,或苦或甘,口渴不欲饮,大便粘滞不爽,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前者治宜芳香化浊,健脾燥湿,方用藿香正气散、平胃散;后者治宜清热化湿,方用三仁汤、藿朴夏苓汤。若兼囗甘者,湿热多在脾胃,兼以芳香辟浊醒脾,方选兰香饮子、甘露消毒丹;若兼口苦而胁痛者,湿热多涉及肝胆,可选用龙胆泻肝汤,或用连朴饮化裁。

痰热阻滞囗腻:多由脾虚不运,聚湿生痰,蕴久化热;或气郁化火,炼津为痰,痰热阻滞,而见囗舌粘腻。其临床特点是:囗中粘腻,口渴不欲饮,多有黄痰而不易咯出,胸膈满闷,心烦不宁,舌红苔黄,脉滑数。其与寒湿困脾囗腻的鉴别较易,而与湿热中阻囗腻颇多疑似。湿热中阻口腻,大便溏垢不爽,小便黄赤,胀满在脘腹部位,脉多濡数或弦数;痰热阻滞囗腻,多有黄稠痰液咯出,满闷部位在胸膈,脉多滑数。痰热阻滞囗腻治宜清热化痰,方选黄连温胆汤,或用清气化痰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