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89.胎水

 昼三夜二205 2018-09-14

289.胎水

[概念]

胎水,是指妊娠五、六月以后,腹大异常,胸膈胀满,喘急不安病等症状而言。《妇科玉尺胎前》说:'若不早治,生子手足必然软短,形体残疾,或水下即死。'说明本症常常发生畸胎或死胎。

本症《诸病源候论》谓之'妊娠肿满',又称'子满';《妇人良方》称为'胎水肿满';《济阴纲目》始称'胎水';《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则将本症列为'妊娠肿胀'。然胎水与'妊娠肿胀'不同,后者是既肿且胀,而胎水仅有水肿,故不可混称。

[鉴别]

常见证候

脾虚胎水:妊娠五、六月后,腹部迅速增大,手足面目浮肿,小便短少,重则胸闷气喘,不能平卧,舌质淡,苔薄白而润,脉沉细而滑。

脾肾阳虚胎水:妊娠五、六月后,腹部异常增大,气促心悸,遍身俱肿,腰脊酸痛,两膝软弱,肢冷畏寒,或大便溏薄,面色晦黯或苍黄,舌质淡、苔薄白而滑,脉沉弦滑。

鉴别分析

脾虚胎水与脾肾阳虚胎水:均为阳虚之证。脾虚胎水,多因脾胃素虚,或饮食不节,恣食生冷,损伤脾阳,或因泄泻下痢,耗损脾胃,或因寒热疟疾,烦渴引饮太过,湿渍脾胃,中阳不运,致水湿停聚胎中;脾肾阳虚胎水,则因平素脾肾之阳不足,或房室不节,肾气内伤,肾阳衰微,不能温养脾土,或脾虚益甚,导致肾阳亦衰。脾肾阳虚,水湿停聚,开阖不利,而因水蓄胞中。其临床表现:腹部增大之快与妊月不符,胸闷气喘,四肢浮肿,均为共有的症状。但脾虚胎水,必见脾胃虚弱,中阳不振的证候,如四肢无力,不思饮食,面色淡黄等,而脾肾阳虚胎水,必兼肾阳虚衰的证候,如肢冷畏寒,腰脊酸痛,两膝软弱,面色晦黯等。脾虚胎水治宜健脾利湿,轻者用黄耆赤昆汤,喘促不得平卧者,可用千金鲤鱼汤与四君子汤、全生白朮散加减;脾肾阳虚胎水,治宜温肾健脾、理气行水,方用千金鲤鱼汤加桂枝、紫苏、砂仁,或实脾饮加减。

[文献别录]

《女科经纶胎前证上》引齐仲甫曰:'子满,若水停不去,浸渍其胎,则令胎坏。如脉浮腹满兼喘者,胎未坏也。'

《张氏医通妇人门》:'妊娠通身浮肿,胸胁不分,或心腹急胀,名曰胎水,千金鲤鱼汤。服前汤三五剂,大小便皆下恶水,肿消胀去,遂下死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