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松,汉声杂志总策划,杂志创办人之一。奔走两岸30年采集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的守护者。 全世界都知道中国有四大发明,对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巨大作用。但“四大”发明的提法并不准确,中国有那么多推动文明的工艺,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也是大发明。工艺,是推动人类文明的基本力量。
在西北的一些地区,现在还有做百家衣的习惯,这是一件伟大的事。有小孩出生,家人便向乡亲讨取零星碎布和祝福语,缝成一件百家衣给小孩穿上,衣服十分漂亮又有祝福伴随着成长。这是一种民俗,也是一门手艺,很有人情味。我们现在的技术很发达,但也不要忘掉科技的发展与文化的传承其实都是为人类服务的。
在宁波天工之城,我策划了一个竹工艺文化馆。看看工艺吧!一位匠师扛来6米长的大毛竹演示剖竹,竹竿有两掌合圈那么粗。本想去帮帮忙,他拒绝了。只见他用砍刀在竹竿粗的一端剖了一刀,两只手扣住边缘,突然大喝一声,一根粗壮的毛竹瞬间裂成6米长的两半。势如破竹啊!就出现在我眼前,内心瞬间被感动。这就是手工的力量,人的力量。
我们都知道竹是速生材质,3个月即可成林,但树需要10年才成木。现在雾霾、二氧化碳、节能减碳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我们现在的技术可以上太空,难道还不能将竹合成新材料代替木和钢筋吗?竹,可以为现代文明做推进,大量使用竹材有四利:一、供应新工业材料;二、能快速绿化大地,吸收二氧化碳,供应氧气;三、有竹林世界,现代城市里的“雅文化”就有丰厚的背景;四、农村的劳动力就可以发挥种竹采竹的功能。它比新材质更有亲切感,我们可以用竹竹工艺的承先启后来创建新的文明。这,就是温故知新。 这种文明,就是匠人创造的。所以现代社会,我们也把匠推到了一个新高度,从普通的手艺人,到设计师,甚至是发明家都算匠人。但匠分老匠新匠,芸芸众生中,匠也有好坏之分,毕竟手指也有长短。因为社会大环境的发展,与手工艺相关的社会活动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老匠人走近知识分子的生活。 但常有人说他们的东西太传统,太老土,所以我们需要与他们互动,促成温故知新,你向他学老技艺、老经验,他向你学新知识。与匠人沟通,要有耐心,变成朋友,才会相互产生好的思想。有了好的思想,才会有好的作品产生。
也常有人问我,日本同样经历了工业化发展的时代,为什么他们还保留着较好的匠人制度与精神,做出的作品这么美?
而现在我们的社会变化却是翻天覆的。文明推动文明太快,学新知识都来不及,自然就会忽略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但现在有很多做设计的年轻人,逐渐加入到我们这个推动文化传承的行动中,制作的东西才有民族风味,才有归属感。 三百六十行,需要有行业规范,这是靠精气神与敬畏感形成的,匠人,要靠良心做事。我们都说无印良品好,它的确是良品,但我们要做的是善良品。很多新发明的工具、用具是良品,但达不到善良品。过去的人们是使用工具,而现在的我们是被工具使用。所以无论是小到竹签,还是大到科技设计,我们需要的是善良品,而不只是良品。无论怎样,都希望我们的社会要走得稳,才能好,“善良品”的设计制造应该是新匠人的责任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