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感发】闻道与求道

 龙泉清溪 2018-09-14

4.8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何晏《集解》:言将至死,不闻世之有道也。

邢昺《注疏》:此章疾世无道也。设若早朝闻世有道,暮夕而死,可无恨也矣。言将至死不闻世之有道也。

朱熹《集注》:道者,事物当然之理。苟得闻之,则生顺死安,无复遗矣。朝夕所以甚言其时之近。


       

  依照何晏和邢昺的说法,孔子在这里很有一些发牢骚的意思,他是看到天下无道的社会现实,表达出了自己的不满。他曾经说过: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也就是说,在天下有道或者无道时,他是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的,但是话是这么说,他自己却并没有去践行,原因是他的理想追求和使命感不允许他那样去做,他愿意站出来,为扭转这个无道的天下做出自己的努力。不能在庙堂里获得权位亲自去践行自己的道德和政治理想,他就广收弟子,有教无类,尽可能地让自己的思想理论得到最广泛的传播,让得其衣钵的弟子们走上工作岗位,去做自己没有做到的事,去影响政治的和道德的发展方向,最后,他整理历史典籍,虽是述而不作,但是让自己的思想贯穿其中,希望用这样的方式对后产生影响。天下有道是他的理想,闻道是他所希望的,但是他看到的天下却是礼崩乐坏,无道可闻,但他也并没有就此颓废或者隐居山林,而是自觉地承担起了求道传道的重任。他离家去国,颠沛流离,虽惶惶如丧家之犬,但却矢志不移,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体现出的是他的顽强的意志和执着的追求精神。他的一生,是求道的一生,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天下。

    钱穆先生在解析此章时说:道,人生之大道。人生必有死,死又不可预知。正因时时可死,故必急求闻道。否则生而为人,不知为人之道,岂不枉了此生?若使朝闻道,夕死即不为枉活。因道亘古今,千万世而常然,一日之道,即千万世之道。故若由道而生,则一日之生,亦犹夫千万世之生矣。本章警策人当汲汲以求道。”道“是事物当然之理”,是做人做事的一些最基本的东西,是恒定不变的,求而得之是有志于求道者的终极理想,故而朝闻道,夕死可矣”。

    求道的过程,其实也就是追求真理的过程。求道未必能够得道,同样追求真理也未必能够拥有真理。但是热爱真理的人,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是永不停息的,他们把追求当成自己生命的全部意义,生命不息,追求不止,必要时,头可断,血可流,杀身以成仁。很显然,孔子朝闻夕死的精神设定对后世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正是有着许许多多仁人志士朝闻夕死的执着的理想追求,虽然我们的民族历经磨难,但是从来都能从困境中获得新生,这正是我们因为从来都不缺乏民族的脊梁,他们担当着民族大义,奔走呼号,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勇于牺牲自己,体现出的是大义凛然的人生境界,由道而生,则一日之生,亦犹夫千万世之生,他们的生命因此而获得永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