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承平
我国有悠久的白酒文化,早在古代,白酒就受到了人民的欢迎,它在保健、治病功效方面更被医家们所看好,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白酒的功效主要有以下6方面: 1. 2. 3. 4. 5. 6 喝白酒的好处: 中国是白酒的故乡,白酒不仅好喝,对身体也有极大的好处,常喝白酒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从饮食方面来说,酒精既是一种调味品或刺激剂,也是一种营养料,每克酒精在人体内燃烧,完全氧化后,能产生热量7.1千卡。例如每克淀粉可发热量4.1千卡,葡萄糖仅发3.37卡热量。过去,有人认为乙醇有较强的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它在体内代谢燃烧时,不但乙醇本身的热量散出体外,还能被人体利用,而且促进其它营养素吸收,增加代谢率,也造成散发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所产生的热量。 白酒在药用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夜晚睡前饮用适量的白酒,可平缓的促进血液循环,起到催眠的作用。饮用适量白酒,可刺激胃液分泌与唾液分泌,因而起到健胃和止疼痛、利小便及驱虫的作用。中医用白酒治疗疾病或作为强肾补剂已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西医也经常劝告感冒的人饮些白兰地酒,也有用白酒外涂,作为杀菌消毒的作用。 对老年人来说,适量饮用白酒对身体健康有益,能促进血液循环,尤其是在冬天,适量饮用白酒,能加速血液循环,抗寒暖身的效果更佳明显,可以防止动脉硬化,使循环系统发生兴奋效能。有失眠症者,睡前饮用适量的白酒,有促进睡眠的作用,并能刺激胃液分泌与唾液分泌,起到健胃作用。白酒有通风、散寒、舒筋、活血的作用。 喝白酒的危害: 什么事物都是有利有弊的,喝酒也是一样的,如果适量地喝酒,又有点好菜,心情舒畅,往往会化害为益,收到意外的好处。因为酒精经肝脏分解时需要多种酶与维生素的参与,酒的酒精度数越高,肌体所消耗的酶与维生素就越多,故应及时补充。新鲜蔬菜、鲜鱼、瘦肉、豆类、蛋类等均可作为佐菜。而咸鱼、香肠、腊肉等食品,因含有色素与亚硝酸盐,与酒精反应不仅会伤害肝脏,而且易造成口腔与食道粘膜的损害,所以,不宜过多用以佐菜。 有些人饮酒时只喝酒不吃菜,就会使肝脏遭殃。从保健角度来说,酒的醇度越高,越要吃动物性蛋白质丰富的菜,这也是饮酒的一个窍门,市场上出售的保肝药中就含有蛋氨酸和胆碱成分。 而牛肉、烧鸡、鱼以及其他动物性食品和大豆制品中,含大量蛋氨酸和胆碱。因此,吃这些食品等于服了保肝药。碱性食物,如醋拌的凉菜、青菜及水果等,对保护肝脏也有益。 另外,酒和肉都是酸性食物,喝酒同时吃些呈碱性的食物如蔬菜,就可以中和酸性,从而减轻肝脏的负担。在喝酒时多吃鱼、鸡肉、豆腐和豆豉等也有益处。 一、概念说明: 所谓“酒是陈的香”。白酒在人们的观念里,肯定是越老越好,年份越早越好,所以,在市面上,存在大量的老酒、年份酒的概念和产品,那么,我们要问,老酒和年份酒之间到底有什么差别呢?什么叫老酒?什么叫年份酒? 老酒: 所谓老酒,顾名思义,就是酿造出来之后,经过了正常存放后的酒,这个存放时间可以是几年甚至是几十年,老酒的说法更像是民间消费者对其的称号。能够经过时间沉淀的老酒,肯定在品质上足够卓越,也就是说本身就是好酒,经过长时间的存放,才能越存越香,价值也是越存越高。 时间作为一种资源,让酒本身得到升值,这样得到时间加持的酒在市面上越来越少,体现出稀缺属性,自然就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的一部分,从而让其拥有更高的收藏价值。当然,酒本身也在汲取日月精华,使得口感更加醇厚,让人饮用更加舒适。 年份酒: 年份酒的概念更加的“官方”。其概念最初流行于国外,当初是对葡萄酒、白兰地、威士忌等酒类的等级概念。上个世纪90年代,在我国才逐渐推出年份酒的概念。 二、为何要划分年份酒呢? 白酒为什么也要划分年份酒呢?因为不同年份的陈年酒在口感、质量、风格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之处,酒厂利用年份这一概念作为区分,方便消费者进行选购。 三、年份酒如何生产的? 在大众的眼里,年份酒的概念存在一定的误解,人们都以为年份酒的具体年份就是整瓶酒存放的时间,其实不然,这其实仅仅是用于勾调的基酒的时间。 我们以茅台为例:比如,茅台15年年份酒是用不低于15年的基酒,按照15年陈年贵州茅台酒标准精心勾兑而成,未添加任何香气。 那么,对于消费而言,这是不是一种“概念的混淆”呢? 其实,酒厂这么做有客观和主观的原因。酒厂都有生产规律,物质也有组成规律,因为不同酒精浓度、不同香型、不同轮次、在不同储存容器和不同储存环境条件下的不同年龄的酒,品质会有差异,单纯是某一年份、某一轮次的贮存老酒,若未经勾兑,未经严格的理化分析,香味组合成分的量比关系会失调,并不好喝。 具体以茅台酒来说,茅台酒需要多轮次发酵、长期储存,标准体系非常复杂,每一轮次都有自己的标准,基酒样本非常宽泛。因此,茅台酒的勾兑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要勾兑出色、香、味俱佳,口感风格相对恒定的茅台酒,要用少则三四十种,多则一百多种,甚至更多不同年份、不同轮次、不同典型酒体、不同酒精度的酒样来调配融合,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精心勾兑”。 除此之外,不同批次的茅台年份酒,因参与勾兑的酒样不完全一样,物质组成必然是个变量。为了保证彼此基本一致的口感质量,茅台制定了实物标准,以确保各批次酒的质量。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酒类产品也博大精深,喝酒已经成为国人生活的一部分。都说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那么问题来了:白酒是怎么酿出来的?本期话题,小编将和各位酒友共同见证一下白酒的酿造的神奇过程。 酿酒的原理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含一定浓度酒精饮料的过程,当然,实际操作的时候远远不是这么简单。大致来讲,一瓶白酒的诞生,一般要经过这样几个步骤:选料、制曲、发酵、蒸馏、陈酿、勾兑、灌装。小编尽量用简单易懂的文字为您具体呈现。 一、选料。 粮为酒之肉,一般是将高梁、玉米、小麦、大米、糯米、大麦、荞麦、青稞等粮食和豆类等(不包括薯类与果蔬类)作为原料,要求作物的颗粒均匀饱满、新鲜、无虫蛀、无霉变、干燥适宜、无泥沙、无异杂味、无其它杂物。 当然,原料中还包括一些辅料,除此之外水也是重要的原料之一,所谓“水为酒之血”“好水酿好酒”,说的就是水源对酿酒的重要意义。 二、制曲。 曲为酒之骨,制曲是酿酒过程中重要的环节,纵观世界各国用谷物原料酿酒的历史,可发现有两大类, 一类是以谷物发芽的方式,利用谷物发芽时产生的酶将原料本身糖化成糖份,再用酵母菌将糖份转变成酒精(比如啤酒);另一类是用发霉的谷物,制成酒曲,用酒曲中所含的酶制剂将谷物原料糖化发酵成酒。白酒酿造采用的就是第二种方式,这个过程主要是将淀粉糖化(转化成葡萄糖)。 三、发酵。 从配料、蒸粮、糖化、发酵、蒸酒等生产过程中都采用固体状态流转而酿制的白酒,才能称为固态发酵白酒。发酵的过程其实就是将上一个阶段生成的糖发酵转化成酒精的过程。 四、蒸馏。 靠发酵产生的酒精度数其实是很低的,为了提高酒精含量(度数),一般还要进行蒸馏提纯,主要采用甑桶作容器(半固态法出外)进行缓慢蒸馏,还可采取将黄水、酒尾倒入锅底进行蒸馏等措施。经过蒸馏操作后,得到的原酒度数一般比较高,不同批次的原酒其质量、风格都不相同,需要分批存放。 五、陈酿。 陈酿也叫老熟,我们说的“酒是陈的香”,就是指经过“陈酿”过程的酒。经过蒸馏的高度原酒只能算半成品,辛辣,不醇和,只有在特定环境中贮存一段时间使其自然老熟,才能使酒体绵软适口,醇厚香浓。贮酒容器最好是在放在陶坛中,更大的贮存容器可用不锈钢等作材质,尽量不采用金属铝质容器。贮酒应采用自然老熟,禁止用催化剂等化学方法催陈。 六、勾兑。 对,小编说的就是勾兑,尽管行业内有人为了消费者误解将这一过程称为“勾调”,但小编需要强调的是,这里说的勾兑和通常意义上大家理解的“三精一水”的勾兑完全是两码事。这里的勾兑是指,允许用不同轮次和不同等级的酒及各种调味酒进行勾调,绝不允许配加混合香酯和非白酒发酵的香味物质。 前面已经解释了,从酒甑(俗称蒸锅)中蒸馏出的是原酒(也叫基酒),酒精含量一般在70度至85度之间。这种原酒或基酒,由于生产批次和蒸馏批次不同,酒的味道、风格并不统一,是无法直接饮用的,为了统一口味,去除杂质,协调香味,降低度数,便于消费者饮用,唯一的做法就是“勾兑”,白酒厂家也叫勾调。 七、灌装。 经过勾兑后的成品酒经过检验合格后,方可灌瓶贴标。然后就可以进入市场和消费者见面了。 好了,讲到这里,众位酒友对酿酒的过程算是有了基本的了解。现在你已经知道什么是粮食酒了。 那么什么是“原浆酒”呢,原浆酒其实就是原酒,也就是在蒸馏过程结束后得到的酒,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市面上出售的原浆酒都是高度酒。从上述酿酒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原浆酒和成品酒相比其实是省略了“勾兑”过程,那么原浆酒和勾兑以后的成品酒在口感上有什么区别呢? 由于原浆酒没有经过勾兑、组合、调味,其风格口感上比较单一,缺乏成品酒丰富的口感和持久的香气,而且由于不同批次的原酒其口感、质量也不尽相同,这导致了产品缺乏稳定性和一致性,试想一下,如果每瓶酒味道都不尽相同,这为市场监管和质量控制也带来了不便。 接下来说一说“勾兑酒”,事实上,只要你读到这里,相信你已经对勾兑酒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三精一水”是怎么回事? 原来新中国成立不久,为了节省酿酒用的粮食,国家提出要发展酿酒新工艺,大家用木薯啊、红薯啊来酿酒,这样酿出的酒精,那叫一个难喝。这个时候有“砖家”开始往这些酒精里加糖精、香精,再加上水。我们著名的“三精一水”就这样诞生啦! 好了,现在大家应该清楚了,所谓“勾兑酒”有两层含义,一种是我们所说“酒勾酒”,是白酒酿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艺环节,另外一层含义是“三精一水”,是酒精勾兑的酒。“酒勾酒”和“酒精勾兑”是两种概念,“酒勾酒”实质上还是属于粮食酒,而“酒精勾兑”只能说是新工艺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