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4日,国家药品监督局批准了仑伐替尼(乐卫玛)在中国上市,用于无法切除的肝细胞肝癌(HCC)的一线治疗。这意味着无法切除的HCC的一线系统治疗药物索拉非尼10年垄断的局面被打破,无法切除的HCC治疗又增加了新的可选方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仑伐替尼(又译乐伐替尼)是一个多靶点的抑制剂,靶点包括VEGFR-1、VEGFR-2、VEGFR-3、FGFR1、PDGFR、cKit、Ret。目前被FDA批准用于治疗甲状腺癌、肾癌和肝癌。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是肝癌高发国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分别排在第三位和第二位,每年发病约46.6万人,死亡42.2万人,发病和死亡人数均超过了全球的50%,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由于HCC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或没有症状导致大部分患者一经发现就已经进展为中晚期,失去了手术切除根治的机会,治疗效果尚不理想。 80%的HCC患者在就诊时即为无法切除,仅能接受局部治疗和系统治疗。长期以来,HCC系统治疗药物贫乏,索拉非尼是最早被证实的能够延长总生存期(OS)的一线治疗药物,并且曾是唯一能够应用于HCC的分子靶向药物,但在索拉非尼应用于HCC治疗后的10年中,多项药物研究均未能获得成功。 在数十年的僵局之后,仑伐替尼和索拉非尼头对头研究(REFLECT研究)证实,仑伐替尼的疗效优于索拉非尼,且在中国亚组的数据证实了仑伐替尼在中国HCC患者中具有明显优势。 REFLECT试验招募了954位未经系统治疗的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肝癌患者,按照1:1随机使用仑伐替尼或者索拉非尼。仑伐替尼的使用剂量按体重进行划分,小于60kg,8mg,每天一次。60kg,12mg,每天一次。索拉菲尼按标准用法400mg,每天2次。比较最终的总生存(OS)、PFS、ORR等指标。 结果显示,仑伐替尼组患者中位OS为13.6个月,索拉非尼组患者中位OS为12.3个月,HR 0.92。仑伐替尼与索拉非尼相比,在主要研究终点,即中位总生存(OS)方面达到非劣效性的统计标准。PFS两组分别为7.4 VS 3.7个月,提高将近一倍。ORR两组为24.1% VS 9.2%。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将中国人群单独进行汇总分析,仑伐替尼中位OS优势更为明显,达到15 VS 10.2个月的差异,可谓是“中国人群靶向药。” 在安全性上,仑伐替尼与索拉菲尼相似,以高血压、手足综合征、消化道反应为多,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高血压、腹泻、食欲下降、体重下降、乏力。 在获得了一线治疗的成功后,仑伐替尼又与PD-1强强联合,在肾癌、子宫内膜癌、肝内胆管癌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我们期待仑伐替尼的上市为更多患者打开新的治疗局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