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适逢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张世麟先生诞辰100周年。为了纪念张世麟先生对京剧武戏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并以此纪念活动为契机,开创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9月9日,天津京剧院举办了纪念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张世麟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天津市文广局党委书记黄永刚和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万镜明,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艺术家和专家一起座谈,回顾了张世麟先生对京剧艺术不懈追求的一生,研讨了张世麟艺术体系及“张派”艺术与京剧武戏的发展。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幼麟 张世麟,京剧表演艺术家,工武生,在不断的舞台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立的“张派武生”流派以武功筑底,以勇猛见长,代表剧目众多,塑造角色众多,传人众多,已成为当今武生一大重要流派,在全国京剧艺术界享有很高的荣誉和广泛的影响力。 张幼麟与张派武生 上午的座谈会由天津京剧院党委书记朱义海主持,会议全程气氛热烈,论述精彩。京剧表演艺术家刘秀荣说张世麟先生的技巧和身段干净、漂亮、大气,他能取得如此成就源于他对“功夫”的理解就是时间加苦练。而在京剧表演艺术家王玉珍看来,纪念是为了致敬。她说,张世麟先生功底扎实,武技独具特色,塑造的武松、黄天霸、姜维、关羽生动形象,深入人心。京剧表演艺术家王平回忆了与张世麟先生相处的难忘时光。戏曲评论家、导演赵景勃对张世麟先生的创新思想进行了论述。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张关正从张世麟先生和武生流派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张世麟先生的艺术成就和影响足以称其为京剧大师,实至名归。戏曲评论家刘连群论述张先生的艺术特色就是自强不息,台上的功夫,都是用汗水一滴一滴换来的。张世麟之子、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幼麟先生说今天的座谈活动不是终点,而是努力的起点,他表示要继承父亲的遗志,为振兴京剧武戏尽一份绵薄之力。来自全国十余家院团的领导一一发言,联系各自院团的实际情况从张派武生艺术对振兴武戏的作用和意义谈起,提出张派武生艺术重视苦练基本功,提倡广学和在艺术上求真的思想,切合院团发展武戏的实际需要。 座谈会现场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秀荣 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理事长王玉珍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王平 万镜明书记以张世麟先生艺术历程的重要年份为切入点,论述了张世麟先生在艺术上的重要成就,并鼓励大家以先生为榜样大力发展京剧武戏。黄永刚书记强调在纪念张世麟先生百年诞辰之际,不光要认真研习、高水平传承好“张派”武生代表剧目,还要继承好张世麟先生的精神财富。他认为张世麟先生艺术财富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京剧艺术的深刻自信。二是对京剧艺术的不懈追求。三是对京剧艺术的持续创新。他说在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自信”,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今天,我们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要按照总书记对文化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方面的重要作用,从世麟先生的艺术思想和艺术实践中吸取有益的养分,把世麟先生武戏艺术的精神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在扎实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为振兴京剧、弘扬民族文化做出积极的贡献。 下午的座谈会由刘连群主持,会议内容丰富,讲述生动。谭孝曾、赵慧秋、王紫苓、杨少春、李幼斌、李玉声、刘少泉、刘琦、叶钧、苏德贵、李卜春、邓沐玮、李经文、奚中路、石晓亮、翁国生、李凤阁、张志云、尚明珠、何佩森、田有亮等艺术家、专家讲述了和张世麟先生交往的故事,论述了张世麟先生的艺术风范,提出以张幼麟为首的张派武生第一代传人,不光要为先生传艺、更要为先生传道,为京剧武戏的发展,为张派武生艺术的传承传播做出新的贡献。 座谈会参会人员合影 著名戏曲评论家、编剧刘连群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孝曾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赵慧秋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王紫苓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玉声 历时一天的座谈会论述的亮点频现、理想的火花不断,取得较大的学术成果。天津京剧院将很好的总结此次座谈会的思路、观点,指导剧院发展好张派武生艺术,大力振兴京 剧武戏。 振兴京剧、弘扬国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