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2)辽三彩

 南山五彦 2018-09-14
辽三彩
      辽瓷究竟始烧于何时尚无确切证据可考,但从纪年墓葬出土的器物中,发现在辽穆宗应历年[公元951一969]就有了黄、绿等单色釉陶器,由此推断至少在这一时期大辽国就已经开始生产三彩陶器了。
      图为辽代龙泉务窑生产的三彩菩萨塑像。[首都博物馆藏]此尊佛造像神情端庄,面露微笑,双脚盘腿而坐,人物形象刻划生动逼真,是罕见的辽代大型佛造像作品。
      辽三彩承袭了唐三彩的传统,也是一种低温彩釉陶器。其胎质粗而坚硬,呈灰黄、灰白或淡红色,在质量上相对唐三彩略显粗陋。由于身处辽代时期,故称为辽三彩。
      龙泉务窑地处北京门头沟的龙泉务村境内,窑址也由村址命名。在[[宋史]]、[[辽史]]中,都记载有该地属燕云十六州的辖区内。该窑在1958年的一次田野考古调查中被发现,1983年在该窑址出土了三尊佛造像,同时还出土了刻有"寿昌五年"的辽三彩标本;1990一1995年,北京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对该窑开展了正式发掘工作,揭露面积达1270平方米,出土各类器物八千余件。通过科学的发掘证实:该窑总面积有2.76万平方米,也是华北地区最大的一处辽金窑址。该窑以生产日常生活用具为主,主烧白瓷,兼烧黑、青、酱色釉瓷,其中也与内蒙赤峰缸瓦窑一样烧造辽代三彩陶器。龙泉务窑烧造辽三彩始于辽代中期,这一重大发现纠正了学术界原来对辽三彩始烧于辽晚期的错误结论。辽三彩的彩料主要有绿、黄、白、褐四种,装饰上主要有印花、划花两种。器物造型也与中原三彩不同,有方碟、海棠式盘等。这些风格突出的器物,都向世人展示出契丹民族的独特风格及审美取向,它在承袭中原唐三彩的传统基础上,按本民族的审美意识不断地发展,故而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一席地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