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中药大辞典》、保健保长寿。 作者。宋宾武

 牵挂柔情众数她 2018-09-14
一一给你推荐一本好书《中药大辞典》
六十年代学雷锋;七十年代学毛著;八十九十年代学经商;二千年学教书育人;今天我学中医中药学。学习中医中药学首推《中药大辞典》。它里面含有丰富的药理学、药物分析、药物功效、药物禁忌、药物医治、药物种植、采集、加工炮制,成方以及各家学说等等。比如,我们日常吃的瓜果、蔬菜薯芋、五谷杂粮等,在《中药大辞典》里都有详细的记载。对于这些常见的食物,我们只是知道它们都能填饱肚子或者是佐餐,又有几个知道它们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神奇的药用价值呢。请打开《中药大辞典》。要不,你先跟随我的文字一起去了解一二:
一、番薯汤传奇
60年代初,由于前两年的“穷过渡”和“放卫星”,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许多人家吃蕉树头(根)、咽米糠充饥,缺医少药。我家也不例外。我由于饥不饱腹、骨瘦如柴,身体抗病能力甚差,得了个湿热黄疸(肝炎病)。父母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因为贫穷,无钱投医治病,只好四处问人,寻求土办法给我治病。我父母在车缝社工作,人缘好,很快便搜揾到几条专治黄疸的处方,什么士茵陈、山枝子、车前草等,有些父母都懂,有些知道哪里有,但是哪有时间去採,哪有钱去买?幸好有一位提供了一条简单而又易于接受的处方,就是一餐碗番薯汤,(番薯别名也叫红薯、土瓜、地瓜、金薯、白薯、紫薯等)。番薯去皮切成块煮汤当粥饭吃,每天四餐,这四小时一餐。兴许你也不相信,我吃了几天番薯汤,病居然好了。当时工人农民不像现在这样分得很清楚,土地管理有点乱,城镇居民也可以开荒种地。于是,我父母不知道是对番薯的感恩还是让番薯启发了什么,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在南流江岸边开荒种地,种下了几亩番薯。这几亩番薯就是我们家四口人的粮食。它不需要蔬菜和肉类的配送,再简单不过了。要么放点盐巴煮汤吃,要么连皮蒸熟了白开水送,连油也省了。就这样,父母和三哥每人每月26斤的粮票,我未成年每月18斤粮票,共计90斤粮票,倒腾出来,一年1080斤,三年过后,加上父母上班的工资,居然买到了一间五十多平米的二层天地楼。为二哥取媳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时街上人有房屋的取媳妇是不要聘礼的。
不好意思,有点离题了,言归正传:番薯能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宽肠胃、通便排毒,还有古书为证:
《纲目拾遗》说番薯:“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白皮白肉者,益肺气,生津。煮时加生姜一片,调中与姜枣同功;同红花煮食,可理气,使不外泄。”
《本草求原》:“凉血活血,宽肠胃,通便秘,去宿瘀脏毒,舒筋络,止血热渴,产妇最宜。和鲥鱼、鲤鱼食,调中补虚。”
《随息居饮食谱》:“煮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凡渡海注船者,不论生熟,食少许即安。”
《岭南采药录》:“醋煮食,治全身肿。”
其实番薯全身都是宝。70年代以前,浦北县的寨圩、官垌、六万山和乐民几个北部乡镇就以薯叶做主莱,现在已经普及全县,是家庭的菜蔬的首选品。番薯叶一方面不会有农药残留,一方面又有清热解毒和滑肠通便之功效,肯定受欢迎的。番薯叶炖煮猪腩肉,产妇服后还可以通乳呢。
值得指出的是,中满腹胀的人要少吃,最好是先治好肚子再吃。胃酸过多的人最好不要加糖吃。
信不信由你,反正《中药大辞典》是这么记载的。
二,黄瓜效应
儿时的我再怎么孱弱、怎么瘦小,我都没有尿过床,但那天晚上由于吃了好多好多的黄瓜,我这几十年的人生,总算有过尿床的前嫌了。想当初,我们老家石埇圩是个巴掌大的小圩镇。老街新街后面全是农田,、自留地,除了中间街,两边的街的屋子,一旦开了后门都有菜地。虾公二、吴昌河、亚妹和我几个要好的朋友将踏青理解成了踩青,可是踩青又变成了釆青。其实那晚我们是去偷青。看完电影已经十点多钟了,我们一起去捉蝉子的幼虫,它们刚从土里爬出来,一旦爬到树上,第二天就变成蝉子了,就可以唱歌了。但是我们不喜欢它们的吵吵嚷嚷的,只喜欢它们安静地进入到我们的肠胃做营养供给品,做我们的美味佳肴。不到一个小时,我们每人捉到十几个蝉幼虫。回到昌河家才发现少了什么。炸蝉幼虫固然好吃,但少了点酸甜辣。黄瓜,黄瓜是制作酸甜辣的上乘佳品。石埇圩就亚劳妹家和来路婆家会做,五分钱一串。那时候的五分钱可以和现在的五十元钱相庇美!虾公二叫我和亚妹去摘黄瓜,他负责做菜。二话不说,不到十分钟,我们便摘下了十多条黄瓜回来,。三条炒作菜,余下全作黄瓜酸。黄瓜酸是用刀切成薄片但不断开,一条黄瓜开边后,每边可以分为三四段。先用开水烫一下,再用盐腌,去掉水,再放糖和醋和辣椒腌好,一会儿就可以吃了。黄瓜酸甜辣清脆爽口、健脾开胃,配上那炸得香喷喷的炸蝉幼虫儿,吃得我肚子胀臌臌的。一直闹腾到凌晨两点多钟才回家睡觉。一倒床就不省人事,第二天醒来,一床的黄瓜尿!
黄瓜水份充足,富含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木糖、果糖、云香甙、异槲皮甙、精氨酸、葡萄糖甙等,还含有咖啡酸、维生素c、维生素G和大量的葫芦素。葫芦素有抗肿瘤、抗癌的神奇功效。黄瓜可治烦渴、咽喉肿痛、风火赤眼、烫火伤、除热利水及解毒等,是糖尿病生吃瓜果的首选品。
有一句俗话说:“半夜吃黄瓜,不知头尾。”其实不然,那是因为以讹传讹才成就这句俗话的。黄瓜果实不管多大多小,它都长得均匀,头尾几乎一样。但不论怎样都可以认得出头尾的。直观头有蒂、茎、口、,尾没有;吃的时候就更容易分别出来。头部吃起来很苦,而瓜尾就没有半丁点的苦味。不论是半夜吃还是蒙着眼睛吃,或者是瞎了的吃,都可以分辨出黄瓜的头尾的。黄瓜头的苦味就是葫芦素,上面提到过,它可以防癌抗肿瘤,以后你吃黄瓜时,千万别因为苦而把这最宝贵的部分给扔了。
黄瓜全身都是宝:
黄瓜叶捣烂取汁加少量白糖兑温开水服,可治小儿腹泻、热痢。
黄瓜藤利水解毒,降血压,治热痢,淋病、癫痫等。煅存与枯矾为末,敷黄水疮甚妙。
黄瓜根,凤尾草(鲜)各100克,煲水服,同时取黄瓜根捣烂敷肚脐上,治小儿腹泻及日久转痢、利水通淋、消胀。
黄瓜的功效远远不止这些,不信你们可以翻开《中药大辞典》看看。
三、 五谷之王一一包粟
前些年,我体检查出患了肾结石病。有人叫我去做激光碎石治疗,又有人说碎了还会再有,还会复发病。真叫我左右为难。幸好我人缘好,好朋友多。一位朋友告诉我,不用去医院,不用激光碎石,不用打针,不用吃药,只要捡把包粟须煲水当茶饮就可以了。具体做法是:包粟须150克,兑水500克,煎熬到250克,这是一次量,每日四次。我试着按朋友说的去做,包粟须做汤,清淡无异味,很好服用,大人小孩都可以服用。一个月后,复查,无事。
其实包粟须的功能效应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力和认知。包粟须利尿泄热,平肝利胆。可治疗肾结石、肾炎水肿、脚气病、黄疸型肝炎、高血压、胆囊炎、胆结石、肾结石、糖尿病、吐血、吐衄、鼻炎、乳痈等诸多病症。我们可以以书为证:
巜滇南本草》称其“宽肠下气,治妇人乳结、乳汁不通、红肿疼痛、怕冷发热、头痛体困。”
《岭南采药录》说它:“和猪肉煎汤治糖尿病,又治小便淋沥砂石、苦痛不可忍,煎汤频服。”
《现代实用中药》则认为它是:“利尿药,对肾脏病、浮肿性疾患、糖尿病等有效,又为胆囊炎、胆结石、肝炎性黄疸等的有效药。”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记载为:“能降低血压、利尿消肿、治鼻血红崩。”
《河北药材》说“包粟须能治水肿性脚气。”
《浙江民间草药》载:“开胃平肝,祛风。”
《四川中草药志》记:“清血热、利小便,治黄疸、风热、出疹、吐血及红崩。”
大家如有兴趣,可按上述书籍查考验正和搜索验方妙药。
包粟叶、包粟茎(主杆)、包粟根、包粟心(长包粟米那根棒)也是甘平无毒之物,有健脾利湿、利尿去瘀之功效。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脚气、湿热泄泻、砂淋、吐血、衄血等病症。它们还含有抗癌作用的多糖。
包粟米,调中开胃、中饱胃囊,可作粮食,是五谷作物之一,众人皆知。
鲜嫩的包粟米、马蹄子、胡萝卜、梅头瘦肉、韮莱等份作饺子陷包成饺子爽而不腻,我们一家人聚在一起时常作饭食。
包粟米像制木薯淀粉一样制成包粟淀粉,比木薯淀粉平和宜人健康,可以辅佐成菜。
八十年代我到广西的靖西德堡一带考察,发现几乎每户村民都有一座手推石磨,他们将包粟米磨成浆煮粥,这是少数民族的一大食谱。
包粟粉可以制成各种风味小吃、糕点、饼类。
心神不定、夜寝难寐,可用鲜嫩的包粟米150克、猪心100克煲汤,盛出后兑入一克水飞过的辰砂饮食。
肺热咳嗽、干咳不止、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口舌生疮等,可选鲜嫩包粟米150克、去核生黄榄100克、猪肺100克,煲汤饮食就OK了。
这两个处方是我多年来一直使用的方剂,无毒无害,无任何副作用,有病除病,无病当粥饭吃,多吃有益健康,不防一试。
哦,忘记告诉你了,包粟是我们客家人的客家 方言,包粟的真实名字叫做玉蜀黍,别名叫玉米、玉麦、玉蜀秫、红须麦、包谷、粟米、御米、苞米等等。长吃包粟可以长寿,故有包粟五谷之王之称,君不知以为否?反正我接触过的少数民族的百岁老人,大都是以包粟为主食。
四、黄榄的妙用
黄榄也是客家人的俗称,。黄榄的正宗名字叫做橄榄。鸽子衡着橄榄枝象征和平,于是,这橄榄是举世闻名的。橄榄虽然举世闻名,但它们有什么用处却又鲜为人知。
大家都知道和尚榄、黄榄干和黄榄糠是从几米到十几米高的黄榄树上摘下的果实。前两款只做零食,但遗憾的是,这些黄榄制成前是用了大量的白矾和其他防腐剂把黄榄浸泡在水中保存下来的。有的黄榄果被浸泡的时间长达几个月到一年多,那些黄榄又黑又臭,还会产生有毒的硫化氢气体。2010年7月30日下午2点左右,浦北县张黄镇横山村的一个黄榄池,由于产生大量的硫化氢毒气,夺走了包括泡制黄榄老板在内的几条人命。这些有毒的黄榄被捞出沥干、水洗漂清水、换水反复冲洗晒干再佐以甜蜜素、白糖和其他辅料泡制而成。它们原来的功能效应已经为零。就难怪有人称之为垃圾食品了。建议对这类食物不吃或少吃为妙。
黄榄糠就是将生黄榄捣成碎糠去硬核后加盐收藏起来的一种普通的生吃菜肴。夏秋季节,黄榄糠配送清简粥,是客家人的一大喜好。用不了一汤匙的黄榄糠配送,一大碗粥就叽哩咕噜地下到肚子里了。养胃润肺、清心健体,耐人寻味。这是黄榄的传统价值观。其实黄榄的药理功效是很广的。  
五六月,釆下黄榄(还没有核)果子晒干备用,其名叫青果,吃上火了,咽喉肿痛,拿几个放入嘴里咬破了慢慢地,嚼,慢咽,嚼到无味,如此三五次保证OK。(2)生黄榄二十余颗和一只白萝卜煲汤喝,治风火牙痛、咽喉肿痛。这是《王氏医案》著名的青龙白虎汤。 (3)喝酒过度而伤神昏闷,取十多个生黄榄煲汤喝,一样无事。(4)心胃气痛,取黄榄糠30克,鲜人中黄30克用纸包坭封煅存性,煎水喝。(5)黄榄煅存性研末,每次10克,米汤送服,可治肠风下血。(6)生黄榄捣汁饮,可解豚鱼毒,可化咽喉里面的鱼骨刺。(7)黄榄煅存性猪油调涂,治嘴唇干裂生疮,治下部疳疮。黄榄核烧存性,研末猪油调涂可治冻疮(9)黄榄树根200克、米醋100克、水200克,炖汤漱喉,每日五六次,治咽喉炎、双单蛾。(10)黄榄树根150克,猪前脚一只,炖汤饮食,可治脚气病。(11)黄榄树根200克,黄酒200克,水200克,炖服治筋骨酸痛,腰肌劳损等。
好了,我向大家介绍了番薯、黄瓜、包粟、黄榄的传奇故事和它们的神奇功效,其实在《中药大辞典》里,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中药大辞典》内容5767味中药,其中包括植物药4773味,动物药740味,矿物质药82味,以及传统作为单味药使用的加工制成品(如神曲)等172味。
5767味中药的后面相信每一味中药都有着不同的传奇故事。我相信也不止于书中所载着的功能效应,有待我你他去发现、挖掘、揭秘、利用和总结。
据悉,当前全球40多亿人口中,有80%的人使用天然医药。在日本,中医药已经纳入其医疗保险体系,有70%的日本医生开中药处方,用中医中药。整个亚洲地区的人民都喜欢中医中药,泰国每年约需要价值5000万美元的中药材,马来西亚约需要3000万美元的中药材,新加坡从我国进口的中药材超过7000万 美元,香港约有60%的人使用中医药进行保健与治疗。韩国许多电视剧都看到过有中草药市场和中药店店铺和经常听到说要去抓中药吃。
看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形势?如果我们再不好好的学习我们的国宝一一中医中药,我们不单止是落后,还会被老外嘲笑和嗤之以鼻!于是,我想不单是我要读一下《中药大辞典》,大家也都要好好去读一读《中药大辞典》。去探讨我们熟悉中的不熟悉,去研究很平常的食材中的不平常的用途,借以促进我们的健康长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