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刚过,都吃了粽子,划了龙舟,你们知道还有别的端午民俗吗? 端午其实不止于粽子,雄黄酒画额防五毒、插菖蒲艾叶、服安宫、挂香囊等也是端午民俗。 在古代,五月被视为“毒月”,其中更有九天伤身损气耗精元的日子,端午当天是九毒之首,农历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以及二五、二六、二七,此九天为 “天地交泰九毒日”。让我们看看古代的“辟邪驱毒”是怎么演变过来的吧! 辟 “辟”本为会意宇。金文上部是关闭的两扇门,下为手,会用手把门推开之意。小篆发生讹变。隶变后楷书写作“闢”。汉字简化后写作“辟”。 《説文解字》:“闢,法也。从卩,从辛,从口,用法者也。凡闢之属皆从闢。”《闢,法度。由卩、由辛会意,表示节制人们犯罪的意思;由口表示执法的人。大凡闢的部属都从闢。) “辟”的本义为打开。如“辟门”,就表示广罗贤才。引申为开辟、开拓。如“开天辟地”中的“辟”就是这种用法。又引申为驳斥。如“辟谣”。 “辟”又通“僻”。如《论语,先进》:“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也。”意思是高柴愚直,曾参迟钝,颛孙师(子张〉偏激孤僻。 邪 “邪”的本义是郡名,秦汉时有琅邪郡、琅邪县,如今还有琅邪山,在在山东胶南县南。 还指大襟斜掩。引申泛指倾斜、歪斜。由歪斜引申为不正当、邪恶。如成语“邪门歪道”。又弓引申指妖异怪诞的事,或鬼怪带来的灾祸。如“中邪”、“辟邪”。 还指中医里引起疾病的各种环境因素。如“寒邪”、 还用于“莫邪”,又写作“镆铘”,是古代宝剑名。 ![]() 驱 《説文解字》:“驅,马驰也。从馬,區声。”(驅,用棰策鞭打马,使马奔驰向前。从馬,區声。) “驱”的本义为赶马。如《诗经·唐风·山有枢》:“子有车马,弗驰弗驱。”意思是,你有车马,却不乘坐、不驱赶。又引申指驱逐、赶走。如“驱寒”、“驱除”。 又引申指逼迫、迫使。如陶渊明《乞食》:“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 ![]() 毒 《説文解字》:毒,厚也。害人之艸,往往而生。从屮,从毒。( 毒,滋味厚涩苦烈的野草,野地里到处生长。字形采用“屮、毒”会义。)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