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一我灵魂的召唤

 慎不二 2018-09-14

  对心理咨询来说,咨询师自身的经历和情感体验是最好的工作资源。而家庭往往又是人性表达更无遮拦更完整更深刻的地方,那我个人体验的梳理就主要从我的家庭谈起。  

  我出生在河北省唐山市,一个普通的五口之家,父母,2个哥哥和我。妈妈是中学的校医。爸爸在大学里教哲学。受爸爸影响,我从小尝试着对事物发生的因果做一些初步的哲学思考。  

  而我的神经类型又是细致敏感的,还记得小时候有一次生病,迷迷糊糊中听见爸爸对妈妈说:我们一吵架这孩子就发高烧!7岁时有个晚上妈妈跟爸爸吵过架后一摔门就出门了。她想自己走走静一静。可我很担心,就开了门在黑夜里从后面跟踪妈妈,还悄悄地不让她看见我。跟了很远,最后还是被妈妈发现了。  

  多少人彼此相爱却争吵着相伴,相斗相爱,苦着乐着,靠不近,离不开,循环往复直至生死。关于这份对人性的困惑成了我探究人性运作机制,寻找人与人相处和谐的方法,减缓关系中自他痛苦的最初心理学动力。

  我踏上探寻离苦得乐之路。渐渐地,我看清了苦的原型,苦的本身不起源于道德。苦有其生物学的背景和意义。

我踏上探寻离苦得乐之路。渐渐地,我看清了苦的原型,苦的本身不起源于道德。苦有其生物学的背景和意义。  

  大自然的进化规则是为了让各物种在数量上更多,存在时间更长。进化目的本身不是为了快乐,而是把短暂的快乐作为奖赏用于进化,比如成就感是愉悦的,但很快就会被新的愿望新的不满足覆盖。竞争和不满足被写进生物程序。而攻击性作为工具也被镶嵌在DNA里用以防御或拓宽疆土。竞争机制是通过与同类的比较获得势差信息。势差就像齿轮,带动着进化。而相比较的结果带来的情绪不是自卑(向内攻击)就是傲慢(向外攻击)。这些都是造成自他痛苦的原因。 

  知道了苦不是故意的,就是说我找到了施苦者(或称施虐者)的动机根源,ta也是大自然设置自我拓展程序的无明实施者,即,ta也是大自然的傀儡,而不完全是ta的自我意识体现,在大自然的程序设置面前狼羊都是平等执行者的角色,而那些曾经欺负撕咬过羊的狼也正在被那些狮子虎豹大象巨蟒鳄鱼撕咬吞噬着。无论羊或是狼都有他们自己不能逃避的苦。  

  而人类也是如此,只不过比起动物,人的智力决定了不想被动地承受这份苦。人类中有一些特质的人,就致力于想要减缓这份痛苦,要找到那个大自然程序设置的漏洞。他们了解到了人类是可以通过变异来改写生物程序的!通过对人性的不懈研究并找到有效方法改进理念和行为,以期获得关系中双赢的更大可能,以此让彼此在关系中都能享受到更多的快乐,让生命存在得轻松些。具有这些特质的人就是心理学人!通过他们多年的努力,科学家已经可以测量到目前人类生命快乐的能量级别比以往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这是令人振奋的消息!我恰巧也属于这一族群,灵魂深处有一声音总是引导我朝着探究人性真相的方向走,哪怕承认这个真相让我羞愧让我吃亏也还是选择承认真相,一边流泪一边承认。  

  我个人对离苦得乐的探求缘分可能注定先走佛学禅修的方式求道。佛学就像是我在人生之苦海沉溺中向我漂浮过来的第一个树干,我拼命抓住了它!一抓就是16年。

      佛教禅修的方法就是冥想息念,全方位的立体觉察,在觉察中感受信息的层次先后以辩因果(次序先后)然后在生活关系的应对中磨练熏习。强调修慈悲对自他离苦的重要性。慈悲对应心理学的高超我,但也有区别。高超我有本我比着还有压抑伴随痛苦。慈悲是欢喜地去做,对方的快乐就是自己的快乐,自他一体,自他想换。但这是理想的境界和功夫,非大圣大贤不能做到。而多一份努力的趋近,也的确能对别人的慈悲,对自己苦的解脱。无论对人对己,修行都是值得去做的离苦得乐之路。

  慈悲是为强者定义的概念。  

  我看过一个国外动物园的视频,是一只老虎爱上了它的一只饲料羊,不吃羊,温柔地看着羊,有了食物躲到边上先让羊吃,任羊踢,顶,受羊的气。这是虎对羊的慈悲,是强者对弱者的爱和退让。每个人都曾做过或必然会做某个处境的弱者,比如人在疾病与生死面前都得臣服。所以慈悲作为同一个社会理念对所有人都有意义,利他的价值本身就有利己的性质,即,今天我对你好,有一天我是弱者了,你也能对我好(虽然互利对象不一定是同一人),这一点佛学与心理学都是对接的,彼此不相背离的,是哥俩,是一体二身。  

  除了佛学,我多年来还坚持自学心理学的各流派,以及我阅读过程中我认为跟心理学有关联的政治(国家与国家间的关系与人际交往模式的雷同之处)、经济(关系中利益交换中的潜意识评估)、文化(多年的集体潜意识体现和多样性)、医学(大脑构造的显性表达和基因的改变与后天经历痕迹的关系)、自然(大自然的进化法则)、天文(星象对命运和情绪的影响)、地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内涵),还有光子物理(量子纠缠现象对人心理发生的信息传递的机制是怎样的关系)等凡与人有关,与人心理有关的知识信息都广泛阅读研究思考体验,并将这些信息进行心理学层面上的整合,将他们进行心理归因上的融合对接。

  中医上讲通则不痛,不通则痛。心理学也是一样。我们的很多负面的情绪比如内疚,愤怒,哀伤等等等等,很大程度来源于事理不明。越是对生活中各个面向的因果关系有更多些的清晰明了就越能理性平静地处理问题,使我们更多地享受轻松顺利喜悦安详。而另一方面也还得承认,人终归是有局限性的,有自己喜怒哀乐的天然限定,这份不完美的遗憾,也注定了修行之路永无停歇,同时也正是这份遗憾成就了人类永恒的探索动机与活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