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MeToo运动成为文化爆点,美国《韦氏词典》因「女性主义」(feminism)这一概念搜索量激增,将其评为2017年度词汇。争取性别平等的努力、社会性别观念的变化,同样也呈现在好莱坞主流商业电影中。 2017年的《神奇女侠》以女性作为主角,打破了超级英雄电影的男性格局。 《神奇女侠》 2018年的《瞒天过海:美人计》,更是以「更换性别、重启经典」的方式,对以男性为主导的盗匪片(heist film),进行了某种类型规则改写。 《瞒天过海:美人计》 索德伯格的《十一罗汉》系列,早已成为盗匪片中的经典,以乔治·克鲁尼、布拉德·皮特、马特·达蒙这一全明星阵容演绎团队协作实施高智商犯罪的故事,几乎将好莱坞最有魅力的男明星一网打尽。 《十一罗汉》 作为《十一罗汉》的女性版,《瞒天过海:美人计》也集齐了好莱坞最有魅力的多位当红女星,桑德拉·布洛克、凯特·布兰切特、安妮·海瑟薇、海伦娜·伯翰·卡特、蕾哈娜。 桑德拉·布洛克扮演的Debbie Ocean就是《十一罗汉》中乔治·克鲁尼饰演的Danny Ocean的妹妹,情节模式也几乎照搬《十一罗汉》,讲述了主角召集几位身怀绝技的女性,在时尚界盛典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舞会上策划一场偷窃价值连城珠宝的故事。 可惜,中文片名却并未按惯例译为《八罗汉》,而是用了「美人计」这一有着强烈性别指向的译名,以此吸引眼球,可见主流商业电影对于女性的某种刻板印象依然很难扭转。 如何在主流电影中表现性别,的确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这个社会关于我们究竟是谁所表达的关切和焦虑,而这些是通过故事和叙事再次展现的。 好莱坞类型电影对于性别角色有着非常清晰的界定,不同类型中有着约定俗成的性别定式——从女性角色的人物功能到视觉呈现方式,都有一系列区分性别的叙事策略。 比如男性主导的西部片、黑帮片、黑色电影中女性被设置为什么角色,以及女性主导的歌舞片、疯癫喜剧及家庭情节剧中女性所体现的价值观。这种类型惯例体现了主流电影是如何建构女性并给她们派定角色的(通常是爱人、妻子或母亲)。 盗匪片一直是男性主导的一种类型。在这类电影中,女性往往作为男主角的伴侣或者男主角想要赢得芳心的人物(《十一罗汉》中的茱莉亚·罗伯茨)。在一些盗匪片中,为了平衡性别往往加入一个性感女性作为男主角的帮手或团队一员(《偷天换日》中的查理兹·塞隆)。 《十一罗汉》 《偷天换日》 这类电影中更主流的人物设置模式是,让一个女性警察成为男性偷窃团伙的对立面(《十二罗汉》中的凯瑟琳·泽塔-琼斯)。女性在主流电影中一直以来作为家庭符码出现,而在这种盗匪片中,男性破坏规则,而女性修复规则,这是类型电影赋予女性的一种融合/驯化的人物功能。 《十二罗汉》 也因此,《瞒天过海》以女性角色作为盗匪,则是对主流电影中女性既定社会身份的彻底扭转,女性不再作为家庭符码或者安全的秩序维护者,而是成为了破坏性的力量。 影片从叙事、人物到后期宣传,都为了强调女性作为叙事主导而煞费苦心——为凸显全女性主角的人物设置,刻意将秦少波饰演的第九罗汉隐去,但这一男性角色在此次团伙盗窃中,其实承担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但最终呈现出的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性别思维,不免矫枉过正,有些小家子气了。 《十一罗汉》唐·钱德尔和秦少波 影片中另外两位男性角色,则是作为女性角色对立面存在。女主角卑鄙的渣男前男友与狡猾的保险公司调查员的人物设置和选角,多少体现出这部电影暗藏的对于男性的某种刻板印象和恶意情绪。 詹姆斯·柯登饰演的保险公司调查员,是女主角团队的对立方。如果这一人物过于端正英俊,在人物形象上就接近正面人物,会将女性主角的盗贼身份带向反面。 相反,如果设置为丑男,对男性角色的丑化则会让男性观众感到反感。对于这一人物的塑造,要微妙地找到某种平衡,能力太强就掩盖了女性的光芒,能力太弱则对抗方不够强,也无法凸显片中女性角色的智慧。所以,影片选择了一个憨厚中带着狡黠,痴肥讨喜中又包含一丝油腻的形象。 而女主角令人厌恶的渣男前男友,则成为影片一个的严重败笔。这个角色高大英俊、有艺术品位,但却无耻卑鄙、阴险狡诈,他设计让女主角替他背锅,入狱五年。 但影片的失误正在于,一个精心策划五年、几个优秀女性协同合作的盗窃珠宝行动,只是女主角为了陷害渣男的报复行为,即便这并不是唯一动机,但作为主导动机,却拉低了此次行动所意图彰显的女性主体性。 如果凯特·布兰切特是因为想做窃贼而使她的行为带有强烈的主体性,那么桑德拉·布洛克的报复之举则或多或少消解了行动的意义。 女性因为被男性背叛出卖,而选择铤而走险、对抗社会主导规则进行盗窃,似乎只有弃妇或被侮辱被伤害的女性才有可能觉醒,这个行为逻辑实在是太老套了。 《十一罗汉》中,偷窃任务与赢得前妻茱莉亚·罗伯兹的爱,互为表里。事业/爱情是一体的,男性获得了金钱(成功)也就收获了爱情。 《十一罗汉》 这固然是男性作为主角的电影的某种刻板叙事逻辑,但在《瞒天过海》中,偷窃任务是为了报复渣男前男友,女性赢得了金钱(成功)也就完成了报复,形成了事业/爱情的冲突对立,却又制造出女性作为主角的电影的某种刻板叙事逻辑。 还好,这几位好莱坞最出色女演员的个人魅力,或多或少挽救了这部电影陈旧的叙事套路与不够严谨的叙事逻辑。人见人爱的美国傻大姐桑德拉·布洛克是好莱坞为数不多的顶级喜剧女明星,她能够一边性感一边搞笑的天赋,总能让人感到轻松愉悦。 安妮·海瑟薇近几年的表演越来越细腻丰富,早已摆脱了出道时傻白甜的甜心形象,影片中她的角色也与现实有着某种对应,外表甜美肤浅内在却很有主见。还有古怪精灵的海伦娜·伯翰·卡特、时尚风向标的天后蕾哈娜,当然,还有我们的女王凯特·布兰切特。 布兰切特的脸,女性性别特征明显,性意味与指向却模糊,混合成一种雌雄同体的神秘气息,真正颠倒众生、男女通吃。其中,布洛克54岁、布兰切特50岁,另外几个女明星年级也不小,这确实令人振奋。 即便在好莱坞,以男性为主角的商业电影依然占绝大多数。这种性别优势随着年龄的变化,体现得更明显。 四五十岁或者年纪更大的男性,依然能够独当一面,在商业电影中担任男主角,比如汤姆·克鲁斯、乔治·克鲁尼等,而年纪偏大的中年女性担任主角的电影,则少之又少,艺术电影领域女性的生存状况要好一点,但主流商业电影中能让年纪大的女性担任主角的类型则凤毛麟角。 新世纪初的《古墓丽影》系列与《霹雳娇娃》系列以女性作为动作片主角,称得上是某种革新,但依然要选择年轻貌美、身材性感的女明星。 《古墓丽影》 《霹雳娇娃》 《瞒天过海:美人计》用不同年龄段(更多年纪偏大)、不同种族的女性担任盗匪片主角,确实在某种程度上改写了好莱坞盗匪片的类型规则,打破了主流商业电影的性别、年龄壁垒和僵化规则,从这个角度看,还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这部外表虚张声势与内里不堪一击的女性偷盗电影,是否能为电影中的女性带来更有建设性、更真实和更不拘一格的再现? 我深表怀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