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体系在拱墅——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音乐教学评价改革

 昵称59614352 2018-09-14

【新体系在拱墅

姚丽雅名师工作室

姚丽雅老师是省音乐特级教师

                    拱墅区音乐教研员 

 2012年,姚丽雅工作室走进新体系;
 2013年,拱墅区开始新体系实践;
 2014年,新体系课堂在“千课万人”舞台展示;
 2015年,举办全国新体系教学研讨会;
 2016年,新体系课堂在全国经典课堂亮相;
 2017年,“新体系在拱墅”教学改革现场会;




五年来,拱墅区的音乐教育教学工作以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实践与研究为载体,带动区域音乐教师专业发展、音乐课堂转型、学生音乐素养形成以及音乐教育新环境打造等方面的协同发展。基本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为本体、以体验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的音乐教学新常态。然而,这样的课堂会对学生发生怎样积极的影响?我们可以从哪些视角来评判一节课的价值?因此,只有当我们把落脚点放在学生身上,去关注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用评价的杠杆来审视我们的教育价值时,我们才能发现新体系音乐教育的真正意义。




 音乐教育新体系:核心素养形成的新路径

 2015年3月,一个崭新的概念——“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国家文件中,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作为音乐学科,如何通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使之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音乐表达和创造表现的兴趣和意识;具有生成和创造美的能力;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提高生活品质等能力是当下学科教学应该努力的新方向。中央音乐学院提出的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改革,提出“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人”的教育理念;实现以培养学生综合音乐素养为主要目标;以掌握系统音乐经验为基本教学内容;以感性音乐活动为主要教学过程;以实现自主情感体验为基本教学要求;将音乐实践活动为重要教学途径等。这些行为均指向素质型音乐教育,体现在学生具备适应自主音乐发展和社会音乐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1.积极的自主音乐需要


普通人学习音乐是为了什么?——为了自己的精神生活更加美好!是为了自我情感表达的需要。因此,当我们在重新审视课堂的时候,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有温度的课堂氛围等等因素。我们需要为孩子提供丰富有趣的音乐课堂,帮助学生发现音乐学习的乐趣,构建音乐学习的内在动力。让他们在音乐学习中获得好心情,培养音乐兴趣;并在音乐活动中体会音乐学习的意义,提高使用音乐的意向;并把参加音乐活动作为一种修养,养成文明的音乐习惯。

为了让孩子们爱上音乐,拱墅区在音乐环境打造上形成了区域特色,对全区的音乐教室进行了标准化建设。各学校打造了音乐活动室、合唱排练室、舞蹈室等多功能教室,以满足音乐课的不同要求,如省科教院附小的音乐教室有二百多平方,地上有钢琴键盘、线谱,墙上挂着乐器,孩子们触手可得,长阳小学的音乐乐园,成为孩子们最向往的地方。这几年,拱墅区努力打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建立和谐互助的师生关系;构建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新常态等来满足孩子的自主音乐需要。

为了让学生有更加丰富的表达方式,拱墅区在小型乐器进课堂方面初见成效:全区所有学校都配置了奥尔夫乐器,以满足低段学生的奥尔夫乐器合作的需求。全区所有学生都配置了小型乐器,使小型乐器进课堂成为常态。像省教科院附小还要求全校老师都会吹奏,能够进行师生合作演奏。大关小学要求每位孩子都会演奏笛子,并且形成了自己的校本课程。拱宸桥小学的竖笛也有了自己的教材体系,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竖笛演奏能力提出要求,如二三年级要求会和同伴齐奏教材作品,四年级能够独立演奏,到了五六年级要会与同伴进行有声部的合奏等等。还有人民小学的口琴也颇具特色,用考级以及汇报演出等形式让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口琴的演奏中,并爱上口琴演奏。



 2.实用的音乐实践能力

 实用的音乐实践能力表现在为学生积累音乐经验,提高其音乐实践能力;帮助学生积累听、唱的经验;实现以唱为先,以用为本的基本音乐实践技能;培养音乐的读写能力等。

作为情感表达最直接的方式——歌唱在拱墅区得到充分的重视。通过核心素养标准对学生的合唱能力提出要求,形成“跟随性合唱——表达性合唱——表演性合唱”的螺旋式上升,助推学生合唱能力的发展,完成自我情感表达、与他人共同情感表达以及与听众的情感交流等经验。各校定期进行班级合唱展示,开展学习合唱节等,也积极为学生搭建音乐表现平台,如“少儿之声”、“天天有歌声”等。通过一系列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喜爱歌唱,主动参与集体歌唱,会选择音乐活动与作品,能积极参与社会音乐活动,让学生学会用音乐表达情感,能用音乐满足内心情感需要。另外,作为音乐实践能力很重要一项内容:读谱能力在拱墅区得到了重视。以“直映式”读谱的实践与研究为载体,通过联觉式“五步读谱”法来提高读谱能力,并运用线谱和简谱双向进行、低段的字母谱的运用、节奏名读法等有效手段提高孩子的读谱能力,为孩子们的音乐实践运用奠定基础。



 3.优质的音乐情感体验

 新体系采用的是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音乐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实现情感体验,获得音乐经验。在每节课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教材中的情感元素,带领孩子们走入音乐世界,获得音乐情感的满足。通过音乐情绪体验、内容情感体验以及音乐审美体验,丰盈学生的内心情感。在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情感体验方面,拱墅区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初步形成了整体性感受——元素性体验——情感性表达等情感体验三部曲。首先,充分尊重学生的听觉感受,把学生浸润在音乐情境中,通过身体律动感受音乐情绪及基本音乐特征,建立与作曲家的情感交流,获得情感认同。其次,通过元素性体验,进一步达到情感的共鸣。通过对作品意境、歌词、旋律、节奏以及结构、调性等音乐元素的挖掘,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经验。最后,通过不同的作品形成自己的情感经验库,丰富自我情感的表达能力。在我区的音乐课堂评价指标中,帮助学生建立优质的音乐情感体验被放在很重要的位置,获得老师们的重视。



4.全面的音乐文化理解

全面的音乐文化理解包括音乐形式与情感本质、音响模式与内容意义的关系,作品风格与社会文化的关系,音乐艺术与其他艺术种类的关系和中外音乐的异同等。在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音乐文化理解方面,拱墅区的音乐老师们也开始了新的尝试。如林琼老师通过以知识体系作为单元的核心框架来组织起相关的内容学习的方式来促进学生获得全面的音乐文化理解很有意义。




素养构建:音乐教学评价的新杠杆

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改革的聚焦点是学生素养的形成。因此,建立科学系统的学生素养达成标准是推动学校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拱墅区以《音乐课程标准》及国外学生各阶段能力发展建议为指导,构建起拱墅区中小学各阶段的学生能力发展要求,并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评价内容从以往以欣赏为主的单一性评价扩展到以合唱、律动、欣赏、即兴、读谱等综合性指标来评价学生的音乐学习态度、合作能力、欣赏能力、音乐反应能力、音乐读谱能力、音乐创造能力等综合音乐素养。评价形式也以终结性评价转变为过程性评价,通过过程性评价及指导性建议指导教师关注学生的音乐学习状态,关注学生音乐能力的和谐发展。帮助教师建立从结果出发对教学行为的诊断、反思及改进行为,助推学校音乐教育改革的健康发展。如下图示:



1. 评价意义——以助推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

  构建学生音乐素养达成标准的意义在于让老师们清晰学生音乐能力发展脉络,形成纵向的学科发展观,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形成更为科学系统,并以此指导教师的常态教学。

以音乐素养中的音感听力构建为例,看看从一册到五册学生音感听力的纵向发展。第1册:能够辨别出音的长短、强弱;5—3—6(先5—3,再5—6)三音列稳定的音准及音高辨别能力;并能进行旋律的模唱及4拍长度的旋律模仿及记忆;第2册:能够辨别力度的变化;5—3—6(在稳定二度、三度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四度)三音列稳定的音准及音高辨别能力;并能进行旋律的模唱及4拍长度的旋律模仿及记忆;第3册:5—6—3—1四音列稳定的音准及音高辨别能力;并能进行旋律的模唱及4拍长度的旋律模仿及记忆;第4册:能够辨别出音的力度变化;5—6—3—1—2五音列稳定的音准及音高辨别能力;并能进行旋律的模唱及8拍长度的旋律模仿及记忆;第5册:能够感受到音乐的速度变化;6—5—4—3—2—1六音列稳定音乐的音准及音高辨别能力;并能进行旋律的模唱及8拍长度的旋律模仿及记忆;能够辨别三度音程并且能进行上方和下方的三度构置。以上可看到学生音列形成的系统性过程,弥补教材中音乐认知系统性缺失的问题。

再如为了构建学生的班级合唱能力,第一册就要求进行手脚嘴的多声部自我身体节奏合作;第二册加入了与他人的固定音型的节奏合作以及视觉卡农的活动;第三册加入了卡农的节奏合作及双声部节奏合作等等,为学生进入合唱之前积累一脑多用能力、注意力的分配等合作经验。



 2.评价内容——以综合音乐能力诊断为重点


  拱墅区的学生音乐素养评价以综合音乐能力为重心。聚集二个版块:音乐经验与态度和音乐知识与技能。其中音乐经验与态度包含:音乐兴趣、歌唱、音乐欣赏、身体律动、器乐演奏等五项内容;音乐知识与技能包含:音乐感知技能与音乐知识二方面内容,涵盖节奏感、音感听力、节奏要素、旋律要素、结构要素、即兴表达、读与写等7项指标。并对每项内容都制定了相应的达成标准,如对第一册学生的身体律动要求是:能够听到音乐后身体做出积极的反应(状态、情绪等);能随音乐做即兴律动(二拍子的即兴律动)。对第一册学生的节奏感要求是:在活动中表现出较为稳定的恒拍;能进行二拍子、三拍子的节拍感体验;能够进行脚走恒拍,手拍节奏的二声部身体合作;能进行4拍长度的节奏模仿及记忆。


3.评价方式——以情境式音乐活动为核心

 拱墅区的学生音乐素养评价以情境式音乐活动为主。用音乐情境来串联评价内容,用现场展示的方式进行。如中央音乐学院一年级教材中的《小熊过冬》就通过故事情境把教材中的歌曲演唱、奥尔夫乐器、律动、即兴等内容结合在一起,在趣味性音乐活动中进行展示。再如对节奏感的评价中,可采用传球的方式来观察学生的恒拍感和音乐反应能力。同时,我们还鼓励各校采用多元方式进行评价,既可以用学校音乐会的方式,也可以用视频记录的方式进行,还可以用音乐活动的方式融入在常态课堂中,每课一评价来诊断每节课的学习效果,形成过程性记录,帮助老师自我反省教学效能。只要以区域学生素养达成指标为依据,每所学校可以自主选择各种方式进行,鼓励各校积极探索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学生喜爱的评价方式。


经过几年的实践,拱墅区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上了一个新台阶。特别是工作室成员所带的第一批学生,无论是音乐感觉、音乐认知还是音乐经验以及音乐表达等各方面能力均远远高于平行班。林琼所带的第一届教学班在千课万人活动中进行了学生素养片断展示,学生的律动感、和声构建、双声部读谱等能力给与会老师留下深刻印象。当然,我区学生的音乐素养形成还很不均衡,不同教师所教班级呈现的素养状况差异很大。教师对学生学生素养形成的纵向发展观还需要不断建立和完善。但我们坚信,在以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的音乐教学评价改革的推动下,音乐教育定会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The end-


文章转载自中小学音乐教育 

图文编辑 | 燕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