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会高血压脑出血的院前急救,能保命!

 e城邦 2018-09-15

急救

常识



医学·常识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丰富却没有节制,代步工具增多,运动反而变得越来越少,促使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俗称“三高”)等基础病变的增多,患病的人数也在上升,而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如果控制不佳,各种心脑血管疾病接踵而至。高血压脑出血作为脑血管疾病中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的疾患,正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必须引起重视。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数也逐年递增,年龄由十几岁到80多岁不等。


高血压脑出血:通常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即自发性或原发性脑出血,绝大多数是在高血压伴发脑内动脉变性的基础上血压骤升的动脉破裂所致,故也称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上多见50岁以上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患者,男多于女。

发病特点:通常在情绪激动、过度脑力与体力劳动等活动状态下、用力排便或饮酒后、少数病人在睡眠中、及冬春季节易发病。多为突然发病,病情变化较快,往往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病情发展到高峰。



一般人都有过血压突然升高的现象,但很少出现脑出血。这说明,高血压脑出血不仅和血压的高低息息相关,而且还与患者的脑血管健康状况、气候、情绪、身体状况等因素有密切联系。


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平时一定要注意:控制血压,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应用并调整降压药物,定期进行血压监测,避免血压波动。饮食上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食物,如鱼类、豆制品、五谷、黄豆等,忌辛辣刺激、油腻食物(如浓茶、咖啡、油炸食物)和兴奋性饮料,多进蔬菜、水果,应多次适量地饮水,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暴饮暴食。生活作息规律,避免熬夜,戒烟酒。另外要注意保持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焦虑,避免脾气暴躁,再就是要注重锻炼身体,避免剧烈运动,根据自身的身体条件选择有氧运动方式如骑自行车、游泳、慢跑、快走等,坚持长期运动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血管弹性,有利于血压的平稳和控制。




警惕先兆:高血压脑出血发病虽多突然,但部分病人在发病前数小时或数日内会有一些轻重不等和易被人们忽视的先兆症状。



主要症状:以头疼、头晕、恶心呕吐、血压升高等高颅压表现为特征,多伴有躁动、嗜睡或昏迷。严重者迅速出现昏迷,伴有相应脑出血部位神经受损所引起的失语、失明、面部麻痹、肢体瘫痪等功能障碍体征,病情进一步恶化者,可在短时间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及循环衰竭而死亡,故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及时抢救尤为重要。


研究发现:有效的院前急救能够显著降低脑出血的死亡率并改善预后。


高血压脑出血的院前急救有三个环节:现场急救、转运途中救护、院内急诊救治,实际为一条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急诊抢救链。


急救的三个环节中,后两个环节都有医护人员参与,这里主要介绍跟大家密切相关的现场急救环节。



一旦患者发病,在场人员应做好相应的现场处理,保持患者平卧、避免随意搬动,昏迷患者解开衣领,头偏向一侧,及时以手指或吸引器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取出活动的义齿;有条件的可给予头颈部降温(头部佩戴冰帽:降低头部的温度降低耗氧量;颈部放置冰袋:由于两侧颈动脉可输送600-800ml/min血液到达脑部,约占全脑血流量的4/5,所以选择两侧颈动脉处持续冰敷,可以达到颅内降温的目的)。及时疏散周围过多围观人员及阻塞车辆,保持救护通道畅通,与此同时,另一名在场人员应及时拨打120,并简单介绍患者的症状、体征、既往史等一般情况,(若只有一名家属,可先拨打120后行急救措施)。如果患者呼吸、心跳皆无,这种情况就是心跳骤停,需要马上实施心肺复苏,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家属镇定不要慌乱,避免发生新的意外!

不要随意搬动,防止出血增加!

不可自行送院就诊,防止发生意外!

不可非医嘱自行服药,降压药误入气管导致误吸,尤其不能按脑梗服用阿司匹林或波立维,导致出血量增加或影响手术治疗时机!


在院前急救的疾病谱中,中风的救护量属于“大户”,仅次于创伤、心脏病和呼吸道急诊。而脑出血又是“大户”中的第一杀手,使患者快速、安全地入院,继而接受进一步治疗,院前急救是重中之重,是基础和根本。因此,正确高效的院前急救对有效挽救患者生命及提高生活质量水平有重大意义。让我们关注高血压,健康饮食,加强锻炼,了解高血压脑出血的前期征兆,有效的预防高血压脑出血,远离疾病,你我同行。




(每一位患者的发病具体情况可能会千差万别,急救重点也会有所不同,以上建议仅供参考。作者和公众号发布者不对因采用本建议而产生的任何后果负责!


文/神经外科  曾小芹

编辑/宣传部 傅媛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