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有浩然 学无止境:经典赋予我前行的力量 | 原创

 恶猪王520 2018-09-15

后台回复0914

获取今日精美日历 


“气有浩然,学无止境”是我母校的校训。

每当我想到这句话,心里就充满了力量。这力量是赋予我前行的力量,并且随着我对儒学理解的深入而更凸显其作用。

“气有浩然,学无止境”是儒家文化所萃之精华,代表着儒家文化一体之两面,联结着德性与知识、内圣与外王,甚至还联结着孟子与荀子这两位儒家先贤,构成了儒家的思想底气与学识气蕴。

“气有浩然”出自《孟子》,是从孟子心间迸发出来的灵光,是孟子为中华民族输入的正能量之一。

孟子是邹国人,私淑孔子,受业于子思之门人,是儒家道统中的重要人物。在浩然正气的感召下,中华民族出现了像文天祥、谭嗣同等一大批舍生取义、青史留名的英雄人物。

这些名字都因浩然正气而长留人间、光耀史册。大丈夫的气节充塞于宇宙之中,垂范于后世,足为我辈楷模。

“气有浩然”联结着德性、内圣的一面,指示着儒家的理想人格。人生天地间,都是气化流行的结果,虽有先天禀赋之不同,但通过长期的“明道”与“集义”,便可以培养出浩然正气。

宋儒发展出了观人气象的理论。而现代人则讲“气场”。据研究,气场是人散发的隐形能量的描述,是一个人气质状况、性格特征以及精神境界的表现。

每个人因成长经历之不同而有着独特的气场。如孔子如玉石般温润含蓄,可谓天地之元气。颜回如和风庆云,似春天艳阳般和煦。

儒家经典之中存在大量的改过迁善、克己复礼、出处进退之方,涵具深刻的齐家之道、辞受之义、处事之方。

通过读经典确实能够改变人之气象,变化人之气质,成就人之品格。所以,每日读点古书,气质便在无形之中已经开始变化了。

“学无止境”这四个字严格说来,出自清朝刘开的《问说》。“学”历来为儒家特重者。如《论语》以《学而》开始,《荀子》以《劝学》点题。

但我更倾向于将“学无止境”归于荀子名下。就是因为学无止境与《劝学》中的“学不可以已”实质完全相同。荀子虽为赵人,少年时代便来到齐国,游学稷下,后长期在兰陵从政,并终老于此。

“学无止境”联结着知识与外王,指向了儒家的现实功业。荀子认为“涂之人可以为禹”。只要努力向学,人人皆可成为圣贤。

英国哲学家、经验主义的开创人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生来就是一张白纸,从来没有什么天赋,而是一块等待定义的白板,就看你怎么做。古今中外圣贤思想相通,均将人生看成一个可塑性的过程。

学习离不开老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尤其是汉代学者,均重师法,不敢越雷池半步。而“师法”一词,是由荀子首先提出。

《荀子·儒效》:“故有师法者,人之大宝也;无师法者,人之大殃也。”毫无疑问,荀子对于后世“师法”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今天,我们也应该发掘“师法”的正面价值,让其成为尊师重教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学无常师,给后人树立了“择善而从”的好榜样。

荀子的学生中既有儒家人物,也产生了韩非与李斯这样两位法家人物。这正是荀子的教化不拘泥于师法的最好证据。

道之所在,师之所存。继承师法,而又不拘泥师法,在继承中要有创新,而创新源自继承。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儒家经典中有很多让人解读不尽箴言名句。“气有浩然,学无止境”只是其中的两句。细细品读,慢慢体会,你会发现更多让人受益无穷的佳句。


近 期 热 文


《诫子歆书》:敬事有善功 骄奢则祸至 | 原创

古之学者必有师:教书是其次 重要在育人 | 原创

白露:相思黄叶落 白露湿青苔 | 原创

 

 版权声明:本文为腾讯儒学独家原创稿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