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成福教授医案整理(二) 月经先期 病案六 黄某,女,28岁,1998年5月5日初诊。 自述月经每月提前10余天,经量多,色鲜红带血块,经期伴有面部痤疮增多,口渴喜冷饮。素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便秘,小便黄,舌红苔薄黄脉数。 辨证:阳盛实热证。 治则:清热凉血调经。 方药:清经散加减。 地骨皮25、丹皮12、白芍15、黄柏15、首乌25、瓜蒌25、车前草25、白茅根25、金银花25、白术15、茯苓14。七剂,日一剂,水煎温服。 按:该案患者月经提前,经血量多色暗红,有血块,肠燥便秘,面发痤疮,乃阳盛实热证的表现。方用清经散清热凉血调经为主,加首乌、瓜蒌润肠通便,白茅根、车前草清热利尿,金银花加强清热祛痘的功效,白术、茯苓顾护胃气,以防伤胃。纵观全方,热去则血安,冲任调达而经血安和。 病案七 张某,女,46岁,2002年12月3日初诊。 两年来月经提前,周期21~23天,色鲜红,量逐渐减少,近期仅行经一天即无,伴心烦,失眠,耳鸣腰酸,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绛,苔少,脉细数。查B超提示:子宫体积增大(110×51×67mm)。 辨证:阴虚血热、水亏火旺。 治则:滋阴清热,调经止血。 方药:熟地25g、生白芍15g、当归15g、麦冬25g、枸杞子15g、茜草12g、阿胶珠10g(烊化)、益母草30g、丹参25g、川断25g、炒枣仁25g、节菖蒲12g 二诊:12月16日,服上药十剂,昨日月经来潮,经期衍至26天,量仍偏少,但基本在正常范围,心烦,咽干已除,睡眠明显好转,惟腰酸耳鸣时作,此乃久损及肾,真阴不足所致。故继守原意,加入补肾填精之品:山茱萸15g,制首乌25g,生山药30g,二十剂,服五剂停一日,服十剂后改为隔日一剂。嘱病人若无其它不适可停药观察,此后可于每次月经前一周续服上药巩固疗效。 按:《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患者年近5旬,精亏血少,阴虚内热,热扰血海,迫血妄行,故月经先期而至。水亏火旺,则量少色红,口干咽燥。虚火扰心,则心烦失眠。腰为肾府,肾开窍于耳,肾精亏乏,则腰酸耳鸣。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证。如《傅青主女科》所说:“先期而来少者,火热而水不足也”。故治以养阴清热,固冲调经。方中熟地、白芍、当归滋阴清热,养血和营,麦冬滋阴壮水,阿胶滋阴补血,山茱萸、枸杞子、山药、首乌、川断补肾养肝,益血填精,丹参、益母草、茜草,活血调冲任固经,炒枣仁、节菖蒲宁心安神,在大量滋阴壮水清热剂中加入少量活血调经之品,补而不滞,更有利于经血的排出。 病案八 郭某,女,34岁,1985年4月7日初诊。 经行提前,经量少,色赤质稠。形瘦面赤,咽干口燥,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虚细数。 辨证:阴虚血热型。 治则:滋阴养血调经。 方药:两地汤加减。 生地25g、地骨皮25g、玄参15g、白芍10g、阿胶(烊化)10g、茜草15g,三剂,日一剂,水煎服。 二诊:血量减少,仍有手心燥热,上方加首乌15g,龟板10g,三剂,日一剂,水煎服。 三诊:经期已过,服二至丸善后。 按:该妇人月经提前,经量少,五心烦热,口渴喜饮,一派阴虚血热之象,阴虚不能制阳,阴阳失衡,耗血伤血,冲任不固,经血超前,属阴虚血热之证,方用两地汤滋阴清热,加茜草15g以凉血祛瘀,该药量大以凉血,量少以止血,生用以凉血祛瘀,炒用以止血,用药之妙,不可不识。本案用药精而少,切中病因病机,效果甚好。 病案九 刘某,女,30岁,已婚,2007年9月21日初诊。 自诉近半年来月经提前7-10天,末次月经9月6至,量多,色淡质稀,行经7天,面色无华,少气懒言,白带量多,色白,有异味,腹痛,眠差,大便干,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弱。 辨证:气血两虚。 治则:补气养血调经。 方药:圣愈汤加减。 党参25g、黄芪25g、熟地黄25g、当归15g、白芍15g、乌贼骨15g、阿胶珠15g、茜草12g、黑荆芥6g、川断25g、杜仲15g、酒军12g、茯苓15g、薏米25g、败酱草25g。十四剂,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温服。 二诊:10月5日,月经于今日来潮,量正常,色红,无血块,自觉乏力症状较前好转,舌红,苔薄白,脉缓细。给予加参生化汤调理七剂,嘱其平素以丸药调理1疗程,以观后效。 按:该患者月经前错,量多,面色无华,少气懒言均是气血虚弱,不能固摄经血之故。方中党参、黄芪、茯苓健脾益气;熟地黄、阿胶珠、当归、白芍养血柔肝;乌贼骨、茜草、黑荆芥调补冲任;川断、杜仲补肾,加强调理冲任之功;酒军化瘀止血,又能活血推陈致新;薏米、败酱草清热利湿止带。通过1个周期的调理,月经正常。正所谓:辩证精准,药到病除。 病案十 郭某,女,38岁,2001年8月初诊。 自述近一年来月经每次提前约8天,经量多,色淡质稀。全身乏力,气短懒言,喜卧喜坐,纳差腹胀,大便一日二行不成形,小腹绵绵空坠不安。舌淡红,苔薄白,脉弱无力。 辨证:中气不足,统摄无权,冲任不固而月经先期、量多,气血不足,无以化血而色淡,小腹空坠。 治则:升提中气,益气生血。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党参25g、黄芪25g、白术15g、陈皮10g、升麻10g、荆芥炭6g、地榆炭25g、炒薏米25g,三剂,日一剂,水煎服。 二诊:经血量减少,食欲增加,守上方三剂,经期过,嘱服八珍益母丸善后。 按:该例月经先期,量多,伴有气虚神疲,乏力懒言,小腹空坠,多为中气不足,摄血无权,冲任不固。当以补中益气,固摄精血。方中补中益气汤大补中气,加荆芥炭、地榆炭以止血,增薏米以健脾,在明显收效后,改八珍益母丸善后,气血双补,以图缓效。 病案连载中, 关注待续。。 本文为门成福教授医案整理,仅供中医妇科同仁学习交流使用,勿用于它途。 |
|
来自: 意净nheqa1eu3m > 《伤寒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