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期延长2

 学中医书馆 2013-02-05

经期延长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行时间持续7天以上,甚或淋漓半月始净,连续出现两个月经期以上者,称经期延长。又称“经事延长”、“月水不绝”、“月水不断”。
  经期延长,《诸病源候论》认为其发病机理为“劳伤经脉,冲任之气虚损,故不能制其经血”。《校注妇人良方》指出其病因主要为“调养元气,病邪自愈,攻其邪则元气反伤。”《女科经纶》指出本病有内伤不足和外感有余之分。有余不足当参以人之强弱。黄体萎缩不全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多表现为经期延长。子宫肌瘤、慢性子宫内膜炎、某些血液病患者亦可见经期延长,临证应认真辨别。
  [病因病机]
  外感内伤引起脏腑经脉气血功能失调,阳气不充,冲任不能制约经血;或热邪内扰,血海不宁;或瘀血阻滞胞宫胞络,瘀血不去,新血难安,皆可导致经期延长。西医学认为黄体萎缩不全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因黄体未能及时全面萎缩,孕酮分泌量不足,但分泌时间延长,子宫内膜不规则剥脱且剥脱时间延长而致经期延长。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病皆可因影响子宫收缩,内膜剥脱不规则而致经期延长。某些血液病、肝病或长期罹患慢性疾病,凝血机制障碍,皆可导致经期延长。此外,滥用性激素也可造成本病。
  经期延长往往与月经过多并见,若失治或误治,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形成崩漏。
  [诊断与鉴别]
  一、诊断要点
  1.病史 详细询问月经史及经期延长的原因、起病年龄、环境改变、内外环境的变化,精神和情绪因素、营养和工作(劳动强度)、疾病等。还要询问既往治疗过程,特别要注明曾用激素的种类、剂量、用药时间、近期效果、停药后的变化及末次服药日期。
  2.临床表现 常发生于育龄妇女,月经周期正常而行经时间延长,出血量正常或稍多,有时可在经前或经后有淋漓不断出血。
  3.妇科检查 内外生殖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无妊娠并发症。
  4.辅助检查 测定基础体温呈不典型双向型,体温下降延迟或逐渐下降。阴道脱. 落细胞涂片或子宫颈粘液结晶无特殊变化。于月经第5天作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往往呈混合型。
  二、鉴别
  必须排除全身性疾病、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与妊娠有关的情况或药物作用等。
  1.全身性疾患 血液病、其他内分泌腺(肾上腺、甲状腺)疾患,营养不良及,心力衰竭等。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也可影响性激素的代谢而引起子宫异常出血。
  2.生殖系统病变 急慢性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结核、宫颈糜烂、宫颈息肉、子宫内膜息肉以及子宫肌瘤和卵巢多囊性变。此外,尚有绒癌、宫颈癌、宫体癌和功能性卵巢肿瘤等。
  3.与妊娠有关的情况 流产、早期宫外孕、葡萄胎、产后子宫复旧不全或胎盘胎膜残留、胎盘息肉等。
  4.药物影响 激素类药物,如口服避孕药和抗凝药应用不当或过量,均可引起子宫出血。
  5.放置宫内节育器后,短期内可有月经过多或(和)经期延长。
  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结合妇科检查及辅助检查,排除鉴别诊断中所列各项,本病的诊断即可确立。
  [辨病论治]
  本病属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范畴,其辨病论治参见有关章节,此处从略。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本病的辨证以月经的量、色、质变化为主,结合全身证候综合分析。一般经血量多,色淡质稀,倦怠乏力,气短面白,舌淡脉细,多属气虚或脾肾阳虚。经血量少,色鲜红,质粘稠,形瘦颧红,口干心烦,舌红少苔,脉细数,多属阴虚内热。若经血色黯如败酱,夹杂粘液,阴中灼热,兼见平素带下量多臭秽,舌红苔黄腻,脉濡数,又多属湿热蕴结。经血块多而色黯,伴小腹疼痛拒按,舌紫黯,脉沉弦,多属气滞血瘀证。
  二、治疗原则
  本病之本在冲任,病位在胞宫,病机为气虚、血热、湿热、血瘀等导致冲任失约,经血失制。因此,治疗原则重在消除病因,调理冲任。经期尚须注意相应止血药的合理使用,以达缩短经期之目的。
  三、分证论治
  1.气虚证
  (1)临床见证:经行逾期7天以上,血色淡,质清稀,疲倦乏力,动则头晕目眩,腹满食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气虚下陷,冲任不固,经血失约,不能按期而止,故经期延长;脾气虚弱,化源不足,则经血色淡,质清稀;余症、舌脉均为气虚弱之征。
  (2)辨证依据:
  ①经期持续7天以上,色淡,质清稀。
  ②头晕乏力,腹满食少。
  ③舌质淡,脉细弱。
  (3)治法与方药:
  治法:补气固冲,止血调经。
  ①归脾汤(《校注妇人良方》)
  组成: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木香、酸枣仁、人参、甘草、当归、远志。
  归脾汤始载于《济生方》,主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既载明了原方所治诸证,又增补了脾不统血妄行之吐血、下血。明代薛己《校注妇人良方》,在原方中增加了当归、远志二味。从此沿用至今。全方心脾同治,气
血双补,脾气充则统血复,月经自调。
  伴月经量多,加乌贼骨、棕榈炭、茜草。血少淋漓而腹痛者,乃虚中夹瘀,加炒蒲黄、五灵脂。
  ②经验方(《全国名医妇科验方集锦》)
  组成:熟地18g,杭芍12g,龟甲15g,黄柏lOg,椿根皮lOg,芡实lOg,阿胶12g(烊化)。
  主治:月经潮期延长,甚至淋漓不断,色淡或紫黑;经间期出血亦可用,宜加女贞子12g、旱莲草lOg。
  用法:月经畅后2—3天开始服用2—4剂。
  血寒者去黄柏,加姜炭8g、荆芥炭8g。
  ③补中益气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功能: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久泻,脱肛,子宫脱垂。
  用法:口服,1次6g,l日2—3次。
  2.脾肾阳虚证
  (1)临床见证:经行持续7天以上,色黯淡而质清稀,下腹冷痛,神疲体倦,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膝酸冷,大便溏薄,小便数。舌质淡胖,脉象沉细,或沉缓。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中土失煦则脾阳不振,统摄失权,经血失约,则经期延长;经血失却阳气温化故色黯淡而清稀;余症、舌脉亦为脾肾阳虚之候。

  (2)辨证依据:
  ①经期延长7天以上。
  ②腰膝酸冷,脉沉细或沉缓。
  (3)治法与方药:
  治法:温肾健脾,摄血调经。
  ①健固汤(《傅青主女科》)加补骨脂、乌贼骨。
  组成:党参、白术、茯苓、薏苡仁、巴戟天、补骨脂、乌贼骨。
  方中党、术、苓、苡益气健脾,巴戟天、补骨脂温肾扶阳,乌贼骨固涩止血,使脾气健运,肾气温固,自能制约经血。
  腰冷痛者,加杜仲、菟丝子。小便频数,夜间尿多者,加益智仁、覆盆子、桑螵蛸。气短懒言者,加黄芪。浮肿便溏者,加泽泻。
  ②益气固冲汤(《中医妇科验方选》)
  组成:党参24g,黄芪25g,白术12g,升麻lOg,枳壳lOg,补骨脂lOg,贯众lOg,艾叶6g。
  肾为元气之根,益气补肾乃治本之道。全方益气温阳,止血固冲,适用于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崩漏等。出血期应连用4—6剂。
  3.阴虚内热证
  (1)临床见证:经行延长,量不多,色鲜红,质稠,形体消瘦,潮热颧红,心烦,口干。舌红而干,少苔或无苔,脉象细数。
  阴虚内热,冲任受扰,血海不宁,则经血过期不止;火热灼血津亏,则经量不多色鲜红,形瘦颧红,潮热口干,舌红少苔,脉见细数。
  (2)辨证依据:
  ①经期延长,量少色鲜质稠。
  ②心烦潮热,口干颧红,舌红而干,脉细数。
  ③素体阴虚,或有亡血伤精病史。
  (3)治法与方药:
  治法:滋阴清热,调经止血。
  ①两地汤(《傅青主女科》)加女贞子、旱莲草、乌贼骨、茜草。
  组成:生地、地骨皮、玄参、麦冬、阿胶、白芍、女贞子、旱莲草、乌贼骨、茜草。
  方中两地汤滋阴壮水,平抑虚火。女贞子、旱莲草乃二至丸,有滋养肝肾兼止血之功。乌贼骨与茜草乃四乌贼骨一芦茹丸,既能止血又可化瘀。全方滋阴壮水,虚火自平。化瘀止血而不留滞。
  ②顾小痴经验方(《全国名医妇科验方集锦》)
  组成:当归lOg,细生地15g,丹皮lOg,地骨皮log,白芍12g,川芎3g,炒蒲黄lOg,太子参15g。
  适用于月经先期或经期延长,量少淋漓,色紫黯兼夹瘀块。
  用法:经期第一天开始服,连服5—7剂,血止停服,改服养血益气之剂。
.  ③固经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功效:滋阴清热,固经止带。

  主治:用于阴虚血热,月经先期、量多、色紫黑,赤白带下。于虚热所致经期延长亦颇相宜。
  用法:口服,1次6g,1日2次。
  4.气滞血瘀证
  (1)临床见证:经来淋漓,延期十余日始净,量少,色黯有块,小腹疼痛拒按,精神抑郁,面色晦黯,唇舌紫黯,有瘀斑,脉沉弦,或沉涩。瘀血内阻冲任,新血难安,不得归经,则妄行而经期延长,色黯有瘀块。气血运行不畅,则小腹疼痛拒按。余症、舌脉亦为气滞血瘀之症。
  (2)辨证依据:
  ①经行时间延长,经色紫黯,有块。
  ②小腹疼痛拒按。
  ③舌紫黯,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
  ④有气滞血瘀病史,伴抑郁不乐或嗳气叹息。
  (3)治法与方药:
  治法:行气化瘀,止血调经。
  ①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加柴胡、枳壳
  组成: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白芍、熟地、柴胡、枳壳。
  瘀阻冲任乃本证之机要,方以四物养血活血,桃、红逐瘀行血。瘀血行而经血得以归经,则经行如期而腹痛亦消。但行血之剂,攻破力较强,应得效即止,不宜多服久服,以防破血逐瘀过度而致经血过多。加柴胡、枳壳意在疏肝解郁、理气行滞。血量多,加乌贼骨、茜草。腹痛不止者,加失笑散。血少淋漓者,加茜草、生蒲黄,以助化瘀止血之力。经行之初血少,侧重于温补调经,加艾叶、香附炭、益母草。
  ②徐志华经验方(《全国名医妇科验方集锦》)
  组成:桃仁、红花、丹皮、丹参、当归、白芍、生地、益母草、炒蒲黄各lOg,白及、血余炭各5g。
  主治:经期延长,漏下淋漓不净。
  ③女宝(《新中成药便览》)
  功效:调经止血,温宫止带,逐瘀生新。
  主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闭经、带下、宫寒不孕、产后腹痛、症瘕等病证。
 [预防与调护]
  参见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等节。
  [疗效判定]
  治愈:月经经期、经量恢复正常,其他症状消失,停药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
  显效:月经周期、经量基本正常,经期恢复到7天以内,其他症状消失或减轻,停药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
  有效:月经周期、经量基本正常,经期较前有所缩短,其他症状减轻。
  无效:治疗后月经周期、经量、经期五改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