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斑驳在记忆中的老马车

 刘沟村图书馆 2018-09-15



斑 驳 在 记 忆 中 的 老 马 车


落花染指

编 辑:麻  小  雀







   那是一次偶然,开车去龙头山的路上。对面一位老爷子驾着一辆装满废木的马车缓缓而行。瞬间感觉到心灵被冲击了,儿时的记忆全部涌了出来。即使是在农村老家,马车也已然不多见了,何况县城如此之近。



   小的时候,虽说拖拉机、三轮农用车早不是新奇之物。可价格毕竟略高,马车依旧是农村运输主力。尤其秋收,好多作物都是要靠马车运回家里。孩童时总是追逐着叔叔伯伯,趁空车的时候坐上去享受一下那颠簸之感。


 

   那时的马车大多是简易的,车身直接架在车轴上。没什么减震可言。乡下土路不平,坐上去颠颠簸簸属于常态。若轮子轧到沟沟坎坎又或石头上,更是能把整个人颠起来。手抓着车帮,屁股离开车厢又落下来,整个人都不好了。



   除了坐车,还有叔叔伯伯的马鞭,着实让人喜欢,常趁大人不注意偷来得意一下。现在想来那马鞭的做工,绝对算得上工艺品。三根细竹子螺旋缠绕而上,底部用铜丝又或粗线一匝一匝缠出一个把手。顶部用铁丝箍紧,连上略短于鞭杆的鞭绳。鞭绳大多是牛皮编成的,长而不易断。一开始鞭子拿在手里是抽不响的,胡乱抽打不得要领。到后来学着大人的样子,把鞭子向后甩,猛的再向前一抽,鞭稍击打在半空,就能发出啪、啪、啪的声音了呢!只是竹子鞭杆弹性很好,鞭子甩起来就会随着力道弯曲,掌握不好常常抽到自己。再后来大人们开始弄一些用三角带直接绑在木棍上的简易鞭子,就没什么趣味了。



   马车的车辕上一般都有一个十余公分左右的铁管,用来插马鞭。一说到这个位置,就想到了马车的制动系统。那有长长的铁条和边上的齿条,铁条往后拉,通过杠杆力拉紧下面的铁锁链,铁锁链拉动滑子木,滑子木同车轮毂摩擦,产生阻力,发出资咛、资咛的声音。停车时也是同样的操作,滑子木同轮毂亲密接触后放下齿条。齿条卡住车辕,使铁条成刹车状态,好先进的行车制动和停车制动!




   马车装车也是很需要技术含量的。这里面有两个专用名词,辕轻辕沉。什么意思呢?辕轻大概就是车后面太沉了,辕沉大概就是车前面太沉了。想弄个明白的可以咨询一下家里老人。




   现在想想真的好想再坐一次大马车,感受一下那种久违的颠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