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官媒终于发声了:书法美丑有标准!丑书别拿艺术忽悠人!

 仲秋馆里 2018-09-15

《书法》杂志2018年第九期发了一篇振奋人心的《卷首语》,关于书法美丑的论述,可谓正本清源,掷地有声。对于当下书坛“丑书”乱象当头棒喝,及时而且精彩。

官媒终于发声了:书法美丑有标准!丑书别拿艺术忽悠人!

图为 某小学生书法比赛场面

文章从书写内容、书写形式和书写方法三个层面进行论述:

内容上,积极向上用词文雅的为美雅,言词粗鄙的归于丑俗。

书写形式上,点画精到笔力劲健结体端正章法和谐的为美雅,点画破败笔力松弱结体无骨章法无序的为丑俗。

书写方法上,姿势庄重自然为美雅,行为怪诞、做作归于丑俗。

强调要以历代碑帖为准绳,写甲骨文的要“整饬劲利”、金文要“朴茂雄秀”、秦篆“修颀匀净”、汉隶“端正稳健”......。

那些生搬硬造,胡乱造字的“书法家”、书法大师”可以休矣!

文章特别提到一个“正”字,什么是“正”?从点画、结体到章法,无论你多么变化多端,都要以“正”为基础,有渊源有流传,还要有气象。“正”,端正、正大、传统。不能乱来,乱写一气。

那些故意做作、装逼卖弄、不符合书写规律的所谓“先锋”、“前卫”的涂鸦“大师们”可以休矣!

端正的书写态度


附《书法》杂志2108-9期 《卷首语》

卷首语

书法的美丑、雅俗之争既是书法艺术鉴赏水平的分野,也是书法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特殊现象。

在书法所包含的书写的内容、书写的形式、书写的方法诸层面,相应都出现了美丑、雅俗之辨。内容积极向上,用词文雅的被认为美、雅,相反,言词粗鄙的归于丑、俗;书写形式上,点画精到,笔力劲健,结体端正,章法和谐的被认为美、雅,而点画破败,笔力松弱,结体无骨,章法无序的被认为丑、俗;在书写方法上姿势庄重自然的被认为美、雅,行为怪诞、做作的归于丑、俗。

内容方面的美丑、雅俗,反映的是书写者的知识文化素养差别,喜欢书写什么样的诗词、文句,也可见书写者趣味格调。如喜书陶渊明者,见其淡泊高远;喜写李白、苏轼者,见其豪迈超拔;喜写岳飞、文天祥者,见其忠贞刚烈;喜写柳永、李清照、李煜者,见其婉约曲折。喜好反映出的是书写者的心理趋向。

书写形式方面的美丑、雅俗,表现的是书写者对“书法语言”的理解、实践程度不同。书法有自己独特且完整的语言系统,历代大家的传世法帖名碑即是杰出代表。虽各时代风尚不同,如我们从如今可见之迹,知甲骨时代多整饬劲利、金文时代多朴茂雄秀、秦篆多修颀匀净、汉隶多端正稳健,以至历来人们称道的晋尚约、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都是对一时期书法形式风尚的整体概括。其间无论哪一成熟的形式风尚,似乎都隐隐有“正”存焉其间,从点画到结体、章法,无论变化多丰富,皆多以“正”出之。傅山说“正极奇生,归于大巧若拙已矣”,深刻道出了这“正”之上的正奇之变。

书写方法上,端正自然、气静神闲是文雅,“情随事迁”、行笔如风驰电掣是豪迈奔

放,都给人以美感。这些都和“做作”相去甚远。因而,书写方法上美丑、雅俗之辨别,唯在一个“做作”上,凡是做作卖弄不符合书写规律者,皆可归于丑俗一路。

历史上,大凡一个积极向上的大时代,书风多趋于美而雅,如西周、唐、北宋,观其时代作品,多气象大、有“正”存其间且凸显。但每个书法大时代的形成都经历过一个“整合”的过程,如唐初诸家都不是以雄厚称,而是多雅健工稳,这雅健工稳是对六朝丰富却纷杂的书体去粗取精及再改造于历史上的法书如王羲之等后的结果。随着唐代进入昌盛,书体便转向颜真卿等雄厚古朴一路,契合了时代风尚。

每个时代都有惊人耳目型的书写。虽然,其间有书写技法高超到极致境界的“忘我”,如书史上记载张旭喜饮酒,往往大醉后挥毫作书,或以头发濡墨作书,如醉如痴,世人称之为“张颠”,然正如《宣和书谱》之评说:“其名本以颠草,而至于小楷行草又复不减草字之妙,其草字虽奇怪百出,而其源流无一点不该规矩者。或谓张颠不颠者是也。”可知,张旭之颠实乃“正”后颠,是颠中含正。但是,那些书法技法基本素养外的胡涂乱抹者,就属既缺书写内容、书写形式之美,更无书写方法之美了。当下书坛,“美丑”“雅俗”之争有愈烈之势。这是书法从内容实用到艺术实用转型期出现的现象。只要厘清书写内容、形式及方法在书法本体中的位置,不错乱其间关系,如不以一层面之“庸俗”攻击另一层面之“恶俗”做道外之论,便易辨清何为美雅,何为丑俗了。

  • 卷首语来源于书法杂志公众号,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