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竹编思考|时下,精品手工竹编,薄利多销是否可行?

 书山居士 2018-09-15

图文:黔源竹韵艺记

有道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这是对奢侈品的一种价值认可,也是形容一种暴利的诙谐幽默的说法。手工竹编,很多人质疑其中的精品价格太高了,建议薄利多销,利润虽然薄了,但是销售量起来啦!理论可通,但却忽略了最根本的现状,手工竹编的产量问题。手工竹编时下在宣传领域有所回升,人们的健康理念也重拾,于潜在市场而言,消费群体增加了,但是留下的,仍然坚持的竹编艺人却是不多了。加上手工的生产效率限制问题,产量很有限。之前有一人问我,让我找竹编艺人编制竹编鱼篓,要量是10万个,出价是3元以内,我真怀疑他是来玩我的,或者他对竹的认知太少了,少到有些荒诞。

竹编思考|时下,精品手工竹编,薄利多销是否可行?

现有从事编制的艺人的数量非常有限,就注定了竹编编制数量的上限,而存在的一批不多的竹编艺人能够编制优质精品的却也只能占据其中的极少部分,精工,细琢,产量就更少了,加入全职编制,月产3000,那是最低级的编织品,月产300,那是常规的农用品,月产30,那是优质品,月产3个,那是精品。而一些大型细腻的竹编制品,少则半年,多则三年五载。

竹编思考|时下,精品手工竹编,薄利多销是否可行?

有人会质疑,你就吹吧,现如今能用机器加工的竹制品太多了,我不怪你,竹编行业内的人都不会这样认为,追寻之后,还是还原到一把篾刀,一支锯子的古老型工具上来。唯有不了解的才会认为全套竹编编制的机器已经成型,机器这边放竹材进去,机器那边就出成品,只能说,理想很丰满,要真实现,就不知道何等年月了!

竹编思考|时下,精品手工竹编,薄利多销是否可行?

精品,就必要要做出精品的样子,价值也必须保持与之相符,贱卖还不如赠送,竹送有缘人,如若遇到喜爱,尊重,理解的竹爱好者,赠送也未尝不可。既然要在商业中寻求价值回报,那就必须有利润。有人会说充满铜臭味的手艺品有玷污艺术品之嫌,但这一切都要在能填报肚子这一最基本的前提下来说。而对于中国现有的民俗手工竹编编制艺人而言,更多的依然是在生存而编制。

竹编思考|时下,精品手工竹编,薄利多销是否可行?

既然没有太多的憧憬能吸引住艺人回归,那么就用最直接的方式——市场价值回报,要回归需要钱的吸引,要发展离不开钱的应用,那又没有相应的补助(不过靠补助维系的行业注定是无根之水,随时都有覆灭的可能),那就只有问市场要利润。

竹编思考|时下,精品手工竹编,薄利多销是否可行?

产量非常有限,还要薄利,生产量不允许,那是不是就是另一个极端——暴利呢?其实也不允许,绝大多数的竹编还没有到达奢侈品的行列,甚至还在生死存亡的“温饱”线上游斗。薄利自损价值,奢侈南柯一梦,那就选取适当的,恰如其分,买卖双方都能接受的合理利润。合理是多少,就是喜欢竹艺的人能够欣然接受的,这注定只是一部分人。竹器没必要也不可能满足全部的人,就犹如有人说竹器是垃圾,那我们不可能为这一部分人的观点放弃竹器,而是该放弃这一类人,既然轻贱竹编手艺,那何必要为他们浪费时间,绕过他们,后面风景更美。

竹编思考|时下,精品手工竹编,薄利多销是否可行?

薄利的后果会怎么样?举个例子,有同行说:“他们大多采用批发的模式,但同行很多,我赚2元的差价,其它人就赚1元,然后另外的赚5毛,最后尽然做到持平甚至亏本,目的就是抢客户。结果有的人做不下去了,改行了。于是剩下的人独揽当地竹制品批发市场,然后狠狠的压低竹编编制艺人的价格,结果是产量越来越少。我想很多竹编编制产区最后消失的原因,也不排出这种恶性竞争的原因。

长久,可持续,就得有合理的价格,并是成走高趋势,这符合时下发展的需要,竹编手工制品不适合一般不是压低价格,而是直接放弃不做,这也是竹编会出现一些只存留在书籍文物中的原因。

竹编思考|时下,精品手工竹编,薄利多销是否可行?

竹编切忌和塑料比规模,竹编也不可能满足全部的人群,结合自身的特点,只做适合一群人的竹制品,并在此基础上做精做细,做更合理,以此来维系合理的利润。薄利多销吸引不了竹编艺人们的回归,顶多只是在“啃老”,当这代老人不做了,随之消失的也还有他们编制的竹制品,精品不在,匠人不存,竹编这门民间艺术,也就注定会失去魅力的底蕴,可能会沦为和塑料制品拼价格的竹代产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