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泉州日报
40多岁的谢大妈,老是口干甚至常有涩感,连说话都要先喝口水才能讲话,喝水喝到肚皮涨都无法解渴。谢大妈想着应该是上火所致,去药店开了点滋阴泻火的药方。喝了几个疗程之后,不但不管事,反而越治越厉害,喝水也是越喝越渴。
洪如龙说,这是痰湿阻滞了脾的阳气,造成脾阳不振,脾的运化功能变差了,津液无法输布全身,痰湿抑制住了脾阳,脾的功能发挥不出来,就会引发口渴。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此病患者要用温药来治,用泻火的药反受其害。洪如龙打了个形象比方说,就像烧一锅水,锅盖是干的,怎么让锅盖变湿呢,就是点火,水烧开了,锅盖自己也湿了。谢大妈并不是缺水,而是有着一肚子的凉水,你给她滋阴泻火,就会适得其反。她本身就有一肚子的凉水,应该配食温药,以点火方式煮水,寒湿一化,脾阳则升,蒸汽上来,嘴就不干了。吃上两周的温药基本上可以缓解口干顽疾。
为什么痰湿会在脾出现呢?王奕珊说,“脾为生痰之源”,脾担当着运化水湿、谷物的重任,精微(营养部分)由脾的输布功能运送到全身,糟粕部分由二便排出体外。脾的运化功能失调,寒湿则困脾,就会水湿不化,凝聚成痰湿。痰湿困脾常见的症状表现有口甜、口黏、口干、痰多、不想吃东西、闹肚子、浑身困倦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