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税法论

 猪王小屋 2018-09-16

        大唐建中元年庚申,公元七八零年春,正月,丁卯朔,改元。群臣上尊号曰圣神文武皇帝;赦天下。始用杨炎议,命黜陟使与观察使、刺史“约百姓丁产,定等级,作两税法。比来新旧征科色目,一切罢之;二税外辄率一钱者,以枉法论。”两税制之起皆源于至德兵起后,藩镇割据,厚自奉养,王赋所入无几,而基于均田和版籍的租庸调制度也因为土地的兼并,农户逃亡流离,人户凋耗,版图空虚,接近崩溃。后世时有褒两税法者,皆因其可以解决财政困局又可收取平民百姓之心,以为有裒多益寡之功。然其裒多者见也,益寡者未必也。杨炎推两税,乃危局救困之法,后世沿之以为盛世裒民之术,以人民的名义打击了地主资本家罢了,其国且富,而人民又犹何益?国以民有,民何曾有之?国从来都是君子所有,惟愿君子好德,能多多益寡,已是佛天善佑了。王夫之云:“盖后世赋役虐民之祸,杨炎两税实为之作俑矣。”信夫!

《唐书·杨炎传》载两税法云:“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入之,俗有不便者三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收之。夏税尽六月,秋税尽十一月,岁终以户赋增失进退长吏,而尚书度支总焉。”可见其实际上的意义便是资产征税的起源。褒赞者言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而“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使古代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征税以贫富有差,减轻了贫农的负担,缓和了社会矛盾。舍人税地之法春秋便有,鲁国在宣公十五年便实行初税亩。然初税亩怎么说其实还是营业税,加税在农人经营的田亩上。而两税所以言其扩大了税源,便是按户按资产交税,按资产贫富划等,相当于现在取浮动递进税率。表面上是减轻贫农负担,实际上是贫农未见有益而有产家庭的财产被合法掠夺了。其中对商户的打击尤其大。因掠夺而返贫,贫农数量实际上是增加了。而另一方面巨富豪强或者依附割据抗税,或者加大兼并以获取更大额外利益以平衡资产税的损失。从这个方面讲,实际上根本达不到抑富的作用,事实上更是导致更大规模的兼并以对抗中央政府。德宗建中三年(782),都城长安工商户集体罢市,次年,镇守西北重镇的泾原兵将发动叛乱,冲进京城,闯入内廷,不仅疯狂掠夺大内财物,还对因惧怕而四处奔逃的居民喊话:不要害怕,我们不会征商。皆是德宗税改失去民心的标志。其后藩镇割据,尾大不掉,终成大患,两税制不得不说是起了至少推波助澜的作用。有言财聚人散,非言两税者何?其不闻汉时告缗之弊吗?

两税之法还有一个创新便是以钱为赋。以钱为赋,自古有之,周有九赋,汉有口算,然不出田亩。两税法税田亩为钱,以钱为惟正之供自此始也。褒之者以为促进了货币经济的发展,思想先进。然于其时却是弊端丛生。《白氏长庆集策》云:“夫赋敛之本者,量桑地以出租,计夫家以出庸。祖庸者谷帛而已。今则谷帛之外又责之以钱。钱者,桑地不生铜,私家不敢铸。业于农者,何从得之?至乃吏胥追征,宦限迫蹙,则易其所有,以赴公程。当丰岁,则贱籴半价不足以充缗钱。遇凶年,则息利倍称不足以偿逋债。丰凶既如此,为农者何所望焉?是以商贾大族,乘时射利者,日以富豪,田垄罢人望岁勤力者,日以贫困。”其有诗云:“私家无钱炉,平地无铜山。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贱粜粟与麦,贱贸丝与绵。 岁暮衣食尽,焉得无饥寒。吾闻国之初,有制垂不刊。庸必算丁口,租必计桑田。不求土所无,不强人所难。量入以为出,上足下亦安。兵兴一变法,兵息遂不还。 使我农桑人,憔悴畎亩间。谁能革此弊,待君秉利权。复彼租庸法,令如贞观年。”可见两税时弊。

两税之法更有一个创新便是量出为入。褒赞者以为是后世预算管理的先祖。正如香山居士所言,量入以为出,上足下亦安,其本就是自古常法。今反之,按今天的话说,一有财政赤字便要加税百姓,民力何堪?继两税法之后,德宗又陆续出台了借商、僦质、税间架、 算除陌等一系列财税征收新举措。无非就是量出为入,出大入小,所以政府只能加强举债和征税。借商、僦质其实就是强行举债,却不能认为是现国家发债的金融行为,实际情况倒类似强行摊派捐献。

德宗初登大宝,罢贡献、罢梨园、纵宠养、出宫女,中外皆悦,以为明主出也。强明自任,坚持信用文武百官,严禁宦官干政,一度天下以为太平之治,庶几可望。或其后政局变坏,以其任用卢杞故,实不知其兆源在杨炎。两税不过救急虎狼汤药,却终大行,涸泽而渔,不败其何?所以刘晏死天下冤之实也惜之。刘行平准之法以益民,榷盐以充军国之用,颇见管、萧之风,虽无罪却蒙冤,簿录其家,唯杂书两乘,米麦数斛。刘晏之亡故知德宗之政难行也。

礼云:“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殊为千载之叹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