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旅行,一次邂逅,让疲惫的心灵得到片刻休憩,一抹翠绿,一股清泉,在粗犷的北方遇见南方独有的秀丽柔和。 一个村庄就有一个灵魂,总说物以稀为贵,在干燥又粗犷的北方,小桥流水的婉约总是隔着南方遥远的距离,而这里却凭借满眼的娉婷翠竹,泉水流觞赢得了“北方江南”的美誉。 ![]() 今天,跟随敢拉君,一起走进沂南县百年古村--竹泉村。 ![]() 竹泉村原不叫竹泉村,名为'泉上庄',相传是村中高姓望族于明朝末年立村所建。 ![]() 据老人们说,将'泉上庄'改名叫'竹泉村'的,是当时在这里鼎鼎大名的督堂大人高名衡。他曾经在泉上庄避过暑,竹泉的名字就是他起的。当时,他还曾在泉眼的北面修建了'避暑山庄',并且沿着泉水修建了水榭凉亭。 ![]() 清朝雍正初年,高氏的后人在安徽六安做知县,他千里迢迢带回来了竹子,栽在了族长的院内。 ![]() 南竹北移,居然落地生根,高氏族人认为这是兴旺的征兆,便精心呵护,每年各家移栽新竹。发展到今天,竹子无处不有,郁郁葱葱,终成户户流水处处竹的好景致。 ![]()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这是桃花源记中与世外桃源初相遇的情景,但如果你来竹泉古村走一遭,定可体验同样的感觉。 ![]() 从第二停车场走进古村,需要走过一段坡度陡峭的小路,两边是茂密的竹林,枝叶围绕着小路,约50米。你还以为要继续穿行竹海,却突然来到村子门前的广场。 ![]() ![]() 广场前见证了这个村子百年沧桑的老树下错落有致的石碑荣誉,村子入口没有过分的修饰,竹质的入口一副小巧秀美的感觉,入口一侧有一处瀑布景观虽不磅礴却也大气,还没有进入古村已经是一副江南水乡的场景。 ![]() ![]() 入村不多远,走过矮矮的小石桥,一座牌坊静静的迎接着你,一步踏进极具仪式感,自后便是古村落的景象。 ![]() ![]() 绿竹夹道的村中小路弯弯曲曲,路中的流水随坡势而下,安静的时候,甚至能听见流水潺潺,就仿佛跌进了一个神秘而幽静的世界,曲折的竹间磨盘石路,或抚琴、或听风,不管何时都让人心动不已。 ![]() ![]() ![]() 苏东坡曾有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在这里,你可以终日与竹林为伴,那一份宁静,那一份幽深,那一份闲适,让人不觉迷醉其中。 ![]() 竹泉竹泉,有竹亦有泉。 在村子中央,这个名为“竹泉”的泉池守护这整个村子,一名泉眼命名一个村庄,其灵性可探一二。 ![]()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在竹泉村,不需要你亲自伐竹取道,踏上竹间的磨盘石路,循着水声便能轻易看到竹泉所在。 ![]() 被人工建筑修葺了一番,夹在一堵平房和一圈砖墙之内,形成一眼泉水滚涌的井。池内水质清澈,锦鲤游弋其中条条可数,通过开孔,激荡的泉水喷涌而出,蜿蜒而下,沿途便有了这些靠水而居的人家。 ![]() ![]() 常年流淌的清泉潺潺不息,夏日赤脚踏入清泉平添几分清凉,冬日水面薄薄轻雾更多几分神秘;泉水滋养了这方山水,古村内植被得以茂盛,野生竹林得以繁衍;房前屋后泉水环绕而过,那看似木纳的石头房也多了几分灵性。 ![]() 泉与石的相互滋生,相互浸润,使得石不至于过硬,泉不至于过柔,村庄不至于过躁,安静祥和才能养活一片村庄。 ![]() 在这里,不论是青石小路,还是苍翠竹林,或者茅屋小舍都在顷刻间与这泉水融为一体,就在你细细品鉴的那一刹那让你醉倒在这古村,也会让你产生“此间乐,不思蜀”的念头。 ![]() ![]() ![]() 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呆的久了,你是否也渴望着回归自然,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 竹林泉水处,石阶农舍,传统的石头茅舍,看着翠竹、听着泉声,就像一副有声影像,恍惚间穿越时空,看到当初人们惬意悠闲的生活。 ![]() 石砌的茅草房,石砌的院墙,在村子里错落有致,园内墙外的竹子伸将出来互为呼应,竹林掩映着院门,一个转角就是一个惊喜。 一步一景,浓淡相宜。 ![]() ![]() ![]() 推门而入,屋内布置充满了心思,看上去格外雅致。让你返璞归真,完全间隔开城市里的烦心事。 ![]() ![]() ![]() 在这里,你需要做的便是日出而起,日落而息,听风看竹、赏泉品茶,那些让我们忧心的愁绪,暂且搁置一边不去理会。 ![]() ![]() 大概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逃离的圣地,敢拉君作为一个地道的北方人,看惯了粗犷与豪迈,格外喜欢南方的精致与婉约,只是路途遥遥,不能随时前往。 ![]() 自从与竹泉村结识,晨起出发,左不过两个小时,敢拉君就置身于竹海清泉的世界,沉静心神,看着竹叶随风摆动,或听泉水从青石板上流过,一转眼就是一天。 ![]() 起身离开,步履轻盈,那些执着不放的心事悄然间早已放下,只剩豁然开朗的心境。 本 文 福 利: 最近的你是否生活在重压之下,越来越感受不到生活的乐趣?给你一次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机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 |
|
来自: 自强不息在等你 > 《古建、亭台楼阁、修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