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山文化中的虎图腾崇拜(之三)

 爱拍北京 2018-09-16

探析红山文化中的虎图腾崇拜观念的形成

文:辛学飞

可以说,对苦难的承受越为沉重,红山人对天地自然之物和人格意识的觉醒和反思便会越加深刻,同时,他们对精神上的需求也会显得更加强烈,由此才会产生符合当时各种状况的、纷繁复杂的图腾崇拜和宗教形式。

红山文化中的虎图腾崇拜(之三)

渔猎为生的红山人

(一)、虎图腾观念的形成应该与当时的生存环境有关

据记载,过去除了在宁夏、台湾和海南岛没有发现过猛虎外,在全国各地都曾发现过虎的踪迹。而从遗存下来红山文化中的“虎”可见,在红山文化区域内,是具有广泛的虎图腾崇拜现象。而这应该与当时红山人所居住的环境和气候条件是有直接关系的。据孢粉分析,距今5000-8000年,辽西地区是针叶林和阔叶林混交的森林地带,这与东北地区的自然生态是相同的,活动于这里的先人也同东北地区一样,主要从事采集和渔猎。由此可以判断出,红山人当时应该主要是以狩猎为主的一种生活方式。

红山文化中的虎图腾崇拜(之三)

翁牛特旗白庙子山这幅红山岩画也是双圈圆眼呲牙状

看来,红山人在选择哪一种自然之物作为本氏族部落的图腾标志并且无条件的崇拜时,那是基于当时的生存环境和生活内容所定的,也是多元的。比如说,当时那些以渔猎为生存手段的部族,他们往往会以蟒、蛇和鱼或者水生动物作为图腾;而以狩猎为生存方式的那些氏族部落,则很自然地以凶猛无比的猛兽熊、豹和老虎作为其部族的图腾,因为他们在狩猎的过程中更畏惧老虎,更崇拜虎的勇猛与神力;或者他们也可能会以能解决温饱问题的牛、猪和鹿为图腾。从这点来看,他们当时完全是以感性的生存需要为基准来确定图腾崇拜对象的,还缺乏明确的创造意识,而且还没有上升到复杂的精神层面上,尚且还不是一种人格的崇拜,完全是一种被动的、简单的物质崇拜现象。

(二)、虎图腾崇拜是为了获取一种安全感

红山文化中的虎图腾崇拜(之三)

朝阳德辅博物馆的蚌虎

生存的原则是红山人的黄金法则,也是红山人最直接的第一原则,都应该是为了实现生存而服务的,是为了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获得安全感而服务的。

红山文化中的虎图腾崇拜(之三)

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玉雕龙

红山人在最初为了生存而不停地同自然和猛兽的斗争活动中,他们开始总结和积累了无数的经验。他们从钻木取火,到使用石斧砍伐树木,再利用木材的韧性和弹性发明了弓箭。每一次危险的狩猎活动也随着工具的改进而在大大的降低。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浅尝辄止停滞不前,恰恰相反,每一次新奇的发明并伴随着使用成功的乐趣反而更激发了红山人人性锐气的萌生。

红山文化中的虎图腾崇拜(之三)

那日斯台遗址1980年出土的玉雕龙

当人与动物处于平等的地位接受大自然选择的时候,那种恐怖的情景是现代人怎么也无法想象得到的。他们每天都生活在一个丛林密布,深草如渊的环境中,毒蛇、野猪和熊对人的攻击是最大的,他们面对大批的部族成员随时都会送掉生命而感到束手无策。我们从遗存下来的这些图腾中就可以分析出,远古的红山文化早期应该是一个处在充满着悲剧色彩的时代,可以说他们每天都要面对着生生死死,随时随地都要面对各种威胁到生命安全的突发事件,特别是在强大的自然灾害面前,他们突然发现自己又是多么的无助与渺小,但是,红山人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无数的进化与生存的经验和技巧,这些生存的经验会潜藏在红山先民的潜意识中,他们世世代代都在传递着一个根深蒂固的真理:只有自强不息;只有勇敢顽强;只有利用人类独有的智慧;只有懂得怎样与自然万物相处,自己才会有生存的可能与希望。所以,红山人更懂得如何依靠大自然中最强大的动物来作为自己精神上的依托,最强大的“虎”成为自己的保护神,这样族人们就会获得了内心的安全感,在当时非常愚昧的状态下,这种是一种非常自然的心理反应。

红山文化中的虎图腾崇拜(之三)

辽宁建平县征集的双圈大眼呲牙状玉雕龙

宋朝的苏轼在他《东坡志林》里面就对一种叫做“蜡祭”的场面做了大致的阐述,而这种祭祀场景都是从远古时期就传承下来的一种祭祀方式。当时有巫觋装扮成古君子,驱使禽兽,迎来装猫的巫师是为了捉老鼠,迎来装虎的巫师则是为了吃野猪。而在整个的祭祀活动中巫觋装虎其实就起到了利用虎的威势去驱除野兽的作用,这种“蜡祭”活动正好反映出远古时期祭祀的主题与当时的现实生活以及生存情况有关联的。有关虎文化的资料我们从很多流传下来的古老习俗和祭祀活动中,就可以发现其中源远流长的原始宗教文化的积淀。

(三)、虎图腾崇拜观念形成于一种“顺应”心理

红山文化中的虎图腾崇拜(之三)

台湾震旦博物馆兽首神面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败、自然淘汰”,这些达尔文的进化论对于深受唯物主义影响的中国人来讲是非常熟悉的,当红山人面对着现实的丛林法则,却又无法用自己的智慧将它们征服时,“天命以和顺而为命,万物以和顺而为性。”于是他们对征服不了的自然现象或者具有神力的猛兽则变成了一种顺应形式,学会了怎样与对方达到求同共处的一种状态,于是,对征服不了的猛兽便将它们纳入到自己的部落信仰中,不是去征服了,而是去顺应和供奉,和谐本来就是天地万物的本质,使其成为自己部落的保护神和“亲戚”,在当时丛林繁茂,野兽成群出没的环境里,蟒、蛇、虎和熊转身一变成为部落的姻亲嫡系,红山人最终还是在无奈与恐惧的情绪中选择了求同的顺应方式去解决问题,这也是红山人的宗教观中从浪漫主义的夸张走向了现实主义的写实的一个过程。由此,图腾崇拜的宗教观念在红山文化的宗教中出现了种类繁多的现象,并且在红山文化早期已经开始非常盛行了。

红山文化中的虎图腾崇拜(之三)

红山文化玉琮

看来,畏强凌弱不仅是动物界的,而且是一切物种的天性。而人类由于活力和思维的存在,顺强用弱成了他们作为万物主宰以后的一种普遍心理。红山人在那些温顺弱小的动物身上,找到了更能证明和体现人性那种主导力量的存在。于是,山羊,野鹿,山鸡一类逐渐成了不断繁殖,可以做为不虞之需的活的食物储备库;鹰和犬一类没有骨气的物种则被训练成为人类助纣为虐的奴才。而对于那些力量超出自己的能力而又不得不去面对的物种,图腾崇拜便成了红山人精神领域中正常的观念,而在当时恶劣的生存环境中,这也是人类聪明和智慧的另一种体现,特别是对虎这样的巨兽和猛兽的崇拜,更反映了人类本性的的科学还原。

(四)、虎图腾崇拜形成于一种“造势”的思想

红山文化中的虎图腾崇拜(之三)

呲牙状的猛虎

虎是自然界的王者,是最强大的自然之王,所以部族的首领或者巫觋将其视为自己部落的宗亲,摇身一变把自己变成是虎的传人,与虎有着“血缘”宗亲关系,是虎的化身,具有虎的威猛,从而成为令周围部族都感到畏惧的虎族,无非是要把自己装扮成为一个如猛虎一样强大的部族形象,希望自己也能成为部落之间的王者,在采集狩猎的过程中同样能成为丛林之王,并试图佩戴这种虎牌饰而证明和达到这种目的,其实这也是红山人“造势”的一种智慧的体现。而在极其愚昧的远古时代,能依靠这种借用超人的动物来塑造自己部族的强大形象,在当时的生存环境下,也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很不错的方法。看来,这是一种绝妙的从远古时期就开始的中国传统式的智慧和幽默,这种传统的心理是一种在敬畏和戏弄之间,人们才会获得和达到的、微妙的一种心理平衡和求同关系。

红山文化中的虎图腾崇拜(之三)

巴林右旗博物馆的兽神面

如此看来,红山人同世界上所有的原始人群一样,他们先是崇拜大自然的神力,崇拜风雨雷电和日月星辰,这些自然的主宰最初都曾经是他们顶礼膜拜的对象,但是,当很多自然现象逐渐熟悉以后,他们慢慢地接受并且开始适应,对一种事物或者现象了解了、熟悉了便不再神秘了,便不再是他们崇拜的对象。而那些具有神奇力量的凶猛动物或者神奇的植物又被他们选中并视为新的神灵,受到推崇和崇拜。可以说,从出生以后就开始在恐慌中艰难生存的红山人最希望的,就是希望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一种能够超越自己和超越自然的力量来庇护自己。而虎向来以百兽之王而著称,其勇猛、雄健和权威性被人类所认可,并素有“百兽之王”和“山兽之君”的美誉。于是,像猛虎这样的目标自然就被红山人锁定了,整个部族开始将其视为神物,并成为部落群体共同的信仰和精神依托,而这,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红山文化中的虎图腾崇拜(之三)

非常感谢您的关注

红山文化中的虎图腾崇拜(之三)

购书请加微信:xxfgyzs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