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呼万唤‘屎’出来!

 fncsg 2018-09-16

便秘的现状和误区

  此系列文章,主要是受尊镜团队天蓬兄弟之托,把笔者自己在便秘方面里的一些体会和心得写出来。希望能给基层医院的老师们一点点收获。本文主要是对目前便秘的现状及误区进行表述,如有不足之处,还望同行老师指导纠正。 

   便秘,是非常普遍的症状,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明显增加。此外,便秘还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农村患病率高于城市。笔者认为也正是由于便秘太过于普遍,所以才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误区。


患者因素

“忍、挺”:中国人在看病方面,绝大多数都存在“忍、挺”的心态,不到“忍”不住,或者“挺”不住,是不会去医院看病的。由于便秘的普遍性,所以老百姓在便秘这个症状上就显得更能“忍”/“挺”,因为大家都有。尤其是老年人,觉得年纪大了便秘,是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实在不行,自己整点泻药或开塞露就解决问题了。要他们自己因为便秘这点事情花钱去医院详细检查一下,简直是太难了。


害羞心理:拉屎费劲,在国人眼中,是非常不好意思跟家人、朋友说出来的,尤其是年轻人,觉得会被笑话。他们往往会选择泻药或减肥药或者开塞露自行解决问题。让他们去医院看看,也是非常害羞的事情,而且由于工作繁忙,喜欢吃肉,不爱吃蔬菜,缺乏运动等等理由自圆其说的就这么过去了。


自我误导:有些患者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去医院看看便秘,但却因为医院的医生对于便秘的了解不够专业,而被医生开一些泻药就此简单打发了,觉得医生的水平不过如此,找医生看和不找医生看好像没啥大区别,尤其是找张三医生,开点泻药,找李四医生,也是开点泻药,找王五医生,还是开的泻药,那就更容易产生这样的误区。还有些患者,被医生建议做肠镜检查,检查后被内镜医生告知有肠息肉,需要切肠息肉为了预防息肉癌变。然后患者就开始担心肠息肉了,因为谈癌色变啊。完全忘记了他原本便秘的事情。然后是切完了,病理结果出来了,被告知不是肠癌,只是息肉而已,需要定期复查。之后病人大多数就处于“惶恐”的心理状态下,天天想着什么时候得去医院复查了,否则息肉又长了,长了就可能癌变了……当然,也有一些患者肠镜检查后没有息肉,他们拿着肠镜报告回到门诊,门诊医生看完之后,也就像前面说的那样,给病人开了些通便药物(泻药)就完事了。


外界误导:有些患者在广告作用或者道听途说的情况下,误认为正常情况就应该是一天一便,如果不是一天一便,那就是便秘,就得用泻药,否则体内会积存大量毒素,从而自行购买泻药服用。还有一些患者,在听信某些广告或者某某人说的,用某某泻药好使,就去购买某某泻药。长此以往,泻药用量越来越大,患者依赖性越来越强,结肠黑变病由此产生。



医生因素

主要就是对便秘没有专业的系统的去认识。针对便秘这一块的学习,还远远不够。当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便秘太普遍了,医生们自己都觉得,便秘,整点泻药不就完事了吗?尤其是老年性便秘,那就便秘呗,那能治好吗?

住院医师:自己对排便问题就不算很了解,更加不懂该如何正确、如何准确的去围绕排便问题展开问病史。大多数情况下,就是一个回合的问答。(医生:排便怎么样?患者:还行吧。)所以经常能够在病历上看到二便如常的字样。


门诊医生:三甲医院的门诊医生,每天的工作量都很大,大多数医生对于便秘问题都不感冒,加上工作繁忙,一般就是开些泻药就完事,没有耐心对便秘患者进行详细诊治。稍微好些的医生,担心有漏诊结肠癌的可能,也许会建议做个肠镜,如果肠镜报告回来没啥事,依旧是开些泻药完事。


非消化科医生:想当然的认为,便秘,就是消化科的问题,应该去找消化科看。能看就看,看不好,对症给些泻药完事。


肛肠科医生:便秘,是不是有痔疮?是不是有乙状结肠冗长?如果有,那就手术整痔疮,切乙状结肠!切完要是好了,你看看是不是,像我说的你的便秘切除就能好!如果切完不能好,那就没办法了,不过反正痔疮、乙状结肠冗长都应该去处理,要是还便秘,那你们再去找找消化科医生吧。


内镜医生:便秘,那肯定得先做个肠镜看看!那么多数情况下是:你肠道有息肉,得建议你切息肉预防癌变,你切不切?也有些时候是这样:你肠子没啥太大的问题。患者问:那我为什么便秘?回答是:你去消化科再看看吧。我这里就是做镜子,来,下一个……如果是无痛麻醉肠镜,那就更省事了,患者都无法再问问题,已经被推走了。


消化科医生:如果是搞胃肠动力方面的医生,他们会给患者正确的诊治。如果不是搞胃肠动力方面的医生,依然是草草了事,因为便秘的患者,大多数合并一定程度的焦虑和抑郁,医生们不愿意和他们磨叽,所以就会开一些泻药对症处理把他们打发走。



广告因素

  当今社会,关于泻药、减肥药物的广告铺天盖地,它们只是强调了便秘之后毒素大量沉积以及这些药物的导泻作用,而没有去说明药物的副作用和依赖性。比如:肠清茶,给肠道洗洗澡;芦荟,纯绿色食品,安全无副作用……从而导致老百姓非常片面的非常盲目的,然后走入了误区。

   综上所述,我们很容易可以想象的到,便秘患者在一系列的诊治过程中,加上自身的一些问题,就不知不觉进入了恶性循环,所以就有了便秘的诊治不规范问题,就有了便秘的误诊误治问题,从而使得便秘,在整个患者诊治满意率上是最差的!

   其实,便秘的规范化诊治,在消化病诊治指南中有明确的规范,但现实情况下,在三甲医院,真正搞胃肠动力的医生却是非常少的,更何况是在基层医院,绝大多数医生是不懂的,甚至连主任级别的医生也是不懂这一块的,所以现实是差强人意的。为了提高医生,尤其是基层医生对于便秘的认识,我们的医学教材已经较前提高了对便秘的重视程度,特地将便秘写入了8版《内科学》教科书但笔者认为,对于基层医院的医生们要想比较深刻的去理解便秘的一些理论或者是正确的去解读便秘指南,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所以笔者希望通过用一些比较通俗易懂的话,深入浅出的去把那些高大上的理论转化成广大基层医生所能理解和接受的知识。其实这也是尊镜团队的初衷!


后记:本人曾经还是消化科年轻医生时,也犯过上面所说的很多错误。有幸能够到北京协和医院进修,才真正明白了很多医学的真谛。“作为一名内科医生,如果你没有去过协和,总感觉缺点什么”——这是我们进修时的一句笑谈。在此,笔者由衷感谢北京协和医院以柯美云教授、方秀才教授为首的胃肠动力组的所有成员对笔者的谆谆教诲。同时也感谢中国尊镜团队天蓬兄弟的委托。

云长

2017.08.1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