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尊重每个学生差异,静待花开

 江山携手 2018-09-16

尊重每个学生差异,静待花开

发布时间:2017-09-06作者:高晓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孩子是上帝播撒到人间的种子,一群沉睡中的花的种子。教育者的责任是给予他适宜的土壤和水分,悄悄唤醒他、静静等待他的绽放。

教师就像一个个专业的“花匠”,在耐心经营自己的“花园”。学生就是花园中那待放的千姿百态的花种。有一天,我走进了两位教师的“花园”,看到她们与自己的“花种”的故事。

故事一:迟开的花朵

那天,大概是2014年5月的一个下午,我作为课文测试的主考官走进了一年级的一个班级。孩子们按顺序抽取题目,或朗读或背诵,一切都在有序地进行着。但有一个孩子,他始终低头不语,题目换了一个又一个,问什么他都不回答。正当我束手无策时,进来一位30多岁的妇女,那个男孩一头扑在她怀里,怎么叫都不起来。事后才知道孩子患有严重的孤独症,需要妈妈陪伴上学,那天妈妈去了一趟洗手间。自那以后,我有意无意地注意这对母子。孩子与妈妈形影不离,上课、下课、玩耍。似乎这个世界只有他和妈妈,他从不理会其他人,有的只是自顾自地发出一些奇怪的声音。时间在悄无声息地过去,繁重的工作使我慢慢淡忘了这件事,这对母子也渐渐离开了我的视线。去年的一次公开课上,上课的学生正好是那位男孩子的班级。我突然想起了那位患孤独症的男孩子了,我在教室里寻找他妈妈的身影,没有找到。这时,一名男孩站起来回答问题,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他的身上,这不就是那位患孤独症的孩子吗?虽然他说得结结巴巴,整个表述还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的,但看到他能勇敢地站起来,我们都很开心。那一节课他举了好几次手。之后在校园里,我有好几次看到他:独自去洗手间,和同学们开心地玩耍,见面向老师问好。

就是他,三年前还是一位需要妈妈陪伴上学、封闭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害怕与人接触的孩子。三年后,一直陪伴他的妈妈终于可以放心地松开了孩子的手,不用陪伴课堂了。因为,孩子已经能够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了。男孩这朵花绽放了,虽然迟开了,但在凄风苦雨的洗礼中却也平平静静地美丽着。

从男孩走进教室的那一刻起,从孩子妈妈含泪跟老师说出孩子的问题起,孩子的班主任就认定他与其他孩子没什么两样,也是一朵待放的花,只不过他的花期比较长,需要的土壤和水分要多一些。三年的陪伴,三年的等待,老师们唤醒了孩子尘封已久的心,唤醒了孩子的童真,唤醒了孩子生命中渴望成长的动力。

故事二:慢飞的仙子

这又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五月是学校繁忙的日子,也是学生们最开心的时候。先是运动会,继而就是大家盼望已久的戏剧节。但一年级的刘老师这几天却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她在为运动会的入场式发愁啊!说起运动会的入场式,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总是整齐的队伍、响亮的口号。但这对于刘老师的班级来说可成了一个大难题。且不说一年级的小豆包们从整体上在动作、声音方面比不上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更重要的是班里的小羽是一位动作缓慢的孩子,在训练中,她即使是连跑带颠也跟不上队伍。排练之初,小羽妈妈特意找到刘老师,不让小羽参加五月份的活动了,害怕拖累了班级。面对一个母亲的心酸和无奈,刘老师跟小羽妈妈说:“这是锻炼孩子的好机会,他们一个都不能少,都要上台展示,我也一定会给小羽设计一个适合她的角色的。”刘老师思考了好长时间,她想其实不必拘泥于整齐划一的队形,我们就是要展现一年级小豆包们的天真烂漫、活泼俏皮以及第一次参加运动会入场式的新奇与兴奋。所以她决定来一个大胆的创新。她设计了“大马戏团巡游”的方式,孩子们头戴花环,手里挥舞着各种动物的道具,悠闲地走在入场的跑道上。那天当这支不整齐的队伍走过主席台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走在队伍前面的是刘老师和小羽,刘老师手牵着打扮成天使的小羽,小羽依偎在老师身边,自豪与娇羞洋溢在脸上。这是一支开心好奇的队伍、这是一支自信无忧的队伍、这是一支活泼俏皮的队伍。看着这一群可爱的孩子走过眼前,那美丽的花环,那天真的笑容,在我眼前晃动着。我仿佛看到了一群五彩的仙子在自由自在地飞舞,在这群花仙子中,有一只含苞的花蕾正缓缓地张开。

尊重个体差异和成长节奏

刘老师和那位耐心的班主任正在悄悄唤醒她们的“花种”,就像慈爱的母亲一样在悄悄唤醒沉睡中的宝宝。在她们眼里,孩子就像玫瑰花的种子,迟早都要绽放的。

作为唤醒的教育,需要我们怀有这样一种理念: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一粒待发芽的花种,等待他们向世界开出的不同的花。面对他们从种子到幼苗到开花的生命成长,我们要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正确看待他们的错误存在,帮助他,启发他,脸上带着微笑,内心充满柔情,以耐心和从容的姿态静静等候他的绽放。“为唤醒的教育”还需要我们给与孩子快乐的输出,孩子收获的是快乐的转化。在和谐温馨的教育环境中,我们要读懂每一位学生的现有状态和发展前景。给予他们所需要的,教授他们所缺失的。“为唤醒的教育”是为个性的教育,是为学生的一生幸福生活奠基的教育。

我们要做唤醒灵魂种子的教育者,为这些即将苏醒的生命个体调配适宜的土壤、水分和营养。

(作者:高晓,单位:北京教育学院附属海淀实验小学)

《中国教育报》2017年09月06日第11版 版名:课程周刊·教师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