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百人以下的学校就办不好吗?

 江山携手 2018-09-16

一百人以下的学校就办不好吗?

对于马云来说,作为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就只有仰幕的份,他不仅是具有家国情怀的有成就的大企业家,而且是一个极富教育和悲悯情结的大慈善家,他每年都要拿出那么多钱来设立“马云乡村教师奖”、“乡村校长计划”,奖励资助乡村教师和校长,可以说对推动中国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然而1月21日,他在三亚乡村教师颁奖会上提出的“从我的经验来讲,一百人以下的学校是办不好的”,因为“学校人数过少,一方面不能吸引优秀师资,另一方面学生也不能受到良好教学”,于是马云主张“学生规模在一百人以内的乡村学校,原则都应该裁撤合并”,而且号召“大家共同来推进中国的拆校并校机制”。对这样的观点,笔者却不敢苟同。

一百人以下的学校就怎么办不好呢?我以为,相对于那些超大规模学校和那些超大班级,对于小班小校,不管是校长还是教师,才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管理教学,管理学生,去做细备、讲、批、辅、差的每一个环节,去做精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去关注每一个学生,实行个性化教学,真正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小班小校应该是实现高质量教育的一种很好的常态,也是获取高质量教育的一种基本追求。

在阆中,这些年的教育实践,我们很有一些学生不足一百人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有的学校甚至只有几十个学生,但是这些学校除了日常课程教学,师生还一起动手创设校园文化,校园变得十分温馨,他们在校园里弄一些书壁、书橱、书架、流动式书车,把图书室里的书“请”出来,让校园飘逸着浓浓的书香,学生们一有时间就拿起书读,他们读书的倩影成了校园里最靓丽的一道道风景。而且这些学校都常规开展的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文学、剪纸、绘画、音乐、器乐、棋艺、球类、科技发明、手工制作,等等,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参加。这些学校还建有劳动实践基地,学生们分班参加劳动,种植生态农产品,饲养禽畜,并且开展劳动对歌、劳动比赛,他们在“开心农场”里既学到了劳动知识,又分享到了劳动的喜悦。就是在这样的不足百人的小规模学校里,校长们办出了学生们喜欢的学校,老师们做出了学生们向往而且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师生们可以说是过上了一种快乐而幸福的教育生活。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走进这些学校,看到我们师生的状态,评价这些学校是真正的“小而优”“小而美”,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朱小蔓看了这些学校,看了师生的精气神,说“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在当今的一个样板与示范”。

不仅在阆中,我所去的四川南江、黑龙江绥滨、贵州赤水、江西弋阳、重庆彭水等地,也有很多人数不足百人的小规模学校,其中有不少小规模学校同样办出了特色,办出了品位,校园不仅是学生们的学园,而且还成了他们的乐园、家园乃至美好的田园,师生们生活在里面其乐融融,无尚幸福。

当然,必须要承认的是,当下不少乡村小规模学校的确存在着许多问题,也面临着办好小规摸学校的诸多困境,其中就包括马云所谈到的。譬如乡村小规模学校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难以吸引和留住好老师;再譬如小规模学校布局分散、规模过小,难以产生规模效益和开发出丰富课程,学生不能受到良好教育;还譬如小规模学校在组织教育教学上,往往容易停留于应试模式,最终带来校园死气沉沉,缺乏生机。

但我以为出现这些问题和困境,与学校的大小,人数的多少没有关系,绝不是马云所说的那样“学校人数过少,一方面不能吸引优秀师资,另一方面学生也不能受到良好教学”,乡村小规模学校有可能有这些问题,那些乡村人数多的学校包括乡镇中心校、乡镇寄宿制学校,同样也可能存在这样的问题。其实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怎样在投入上增加,怎样在政策上倾斜,怎样在待遇上落实,怎样让我们的校长和老师有着好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从而让乡村学校发展得更好,让乡村教师能够体面而又有尊严地活着,他们能够在乡村扎下根,愿意为师,乐于从教,让乡村孩子一个都不被落下,都能接受到好的教育。

如果对乡村教育,我们不能找准症结,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只一味从学校大小和学生人数上去归因,以致于拿乡村小规模学校来说事,在乡村小规模学校上动刀,像马云所给出的方子“学生规模在一百人以内的乡村学校,原则都应该裁撤合并”,那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只会为乡村教育的持续发展带来更大的问题甚至是灾难。

众所周知,乡村学校不仅是乡村孩子的未来,乡村教育的希望,更是整个乡村的梦想。试想,在那一片青山环抱之中,能够有一面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在那一片鸡犬相闻、炊烟缭绕的地方,能够在每天清晨清晰地传来朗朗书声,在那阡陌交错的田间地头,能够邂逅一队队背着书包、戴着红领巾的活蹦乱跳的学童,整个乡村或许一下子就活了,就有生机了,就有梦想了。我以为,现实中存在的乡村学校,哪怕只有一个学生,依然可以有它存在的价值,依然可以成为点亮乡村的“庠序灯光”。

时下正热映的李军林导演的电影《一个人的课堂》,通过对一个老师和一个学生的课堂的轻描淡写的展示,却给我们揭示了一个宏大的主题,那就是,乡村的美丽,不能没有村小,乡村的未来更不能没有村小,村小里哪怕只有一个学生存在,这个村小就是活的,就是充满着无限生机与希望的。

如果我们因乡村小规模学校人数不足一百人,就人为地裁撤合并,更会以抽空乡村作为一种沉重代价,让本来已经荒芜的乡村雪上加霜,更加没落凋敝,这无论对于新农村建设,还是推进精准扶贫,乃至做有根有魂的乡村教育,都是一个很大的败笔和影响。

除此之外,如果盲目裁撤合并乡村小规模学校,农村学生即或有学上,但却会面临上学远、上学难、上学贵、上学不安全等问题。学生的厌学辍学,更多“冰花男孩”的出现、交通事故的频发、孩子情感的疏远、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便是必然。

鉴于此,针对从上世纪90年代末,所采取的由政府主导的、带有运动色彩的撤并乡村小学校而引发出的一系列问题,201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意见》提出“坚决制止盲目撤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叫停“撤点并校”。

至于马云所希望的让中国乡村的孩子们都能够读上条件完善的寄宿制学校,当然这应该是教育努力的方向。然而现在有的乡村学校虽然实行了完全的寄宿制,但是差不多学校条件简陋,设施简单,卫生环境差,学校没有专职生活教师,寄宿生的管理只能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兼任,既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又不利于对寄宿生的有效管理。

对于这样的现实,真正实现中国乡村孩子们都能够读上条件完善的寄宿制学校,靠国家财力,这么大的盘子绝不可能一步到位,或许会假以时日,如果全靠马云等具有公益情怀的企业家来给予解决,那也是杯水车薪,有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学校的小规模化又是一种必然趋势。现在三五百人的乡村学校包括乡镇中心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有可能不久的将来也会成为人数少于一百人的小规模学校。

当务之急,我以为,科学而有效之举,那就是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坚持实施小规模学校公用经费保底,对越是乡村小规模学校,越是在项目、资金、师资上高看一眼,厚爱三分,通过办好小规模学校,以提高小规模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坚持在政府加大投入的基础上,整合各方面力量和资源,建设和完善寄宿制学校,以充分应对接纳个别小规模学校的正常消减和缓冲城镇化进程对乡村教育的冲击。

那种一味靠裁撤合并小规模学校来成就寄宿制学校的发展的做法,则不足以借鉴和推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