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朝是中国的镜子,吸取教训就能重回巅峰,迟早是世界主宰

 昵称QAb6ICvc 2018-09-16

近年来,各种质疑宋朝是否真的积贫积弱的文章层出不穷,其口吻俨然以看透了历史的智者自居。有的甚至将宋朝吹捧为远迈汉唐的最强朝代。都说读史使人明智,但是这些文章却并没有公正看待历史。不仅有失偏颇,甚至还有护短掩饰的嫌疑,而其动机仅仅只是因为他个人对宋朝有好感,无语了。


首先宋朝确实不贫,不过宋朝确实相对于其他大一统王朝来说比较弱。但是有些人喜欢夸大宋朝面对的困难,以此证明宋朝的某些失败不能怪宋朝,只能怪敌人太强了。呵呵。。。


有人说宋朝屡屡挨打是因为没有幽云十六州,步兵无法在平原抵御骑兵云云。首先秦汉明这三个汉族大一统王朝表示有话说,老子刚开国时也没有燕云之地,老子虚了吗?还不是靠自己打下来了。


秦汉宋明开国时的版图,图片来自B站up主幻想浅绿


宋太宗的“高超”指挥导致北伐失败,还想把责任推到敌人太强上去?后周世宗柴荣国力、版图均不如宋太宗时期,却能在与契丹的对抗中不落下风,这又怎么解释?有人说步兵无法在平原抵御骑兵?刘裕、李绩、李嗣源等人表示不服。古往今来,步兵打败骑兵的战例并不少,步兵打败骑兵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么难,战争的成败更主要是在主帅的用兵是否得当,是否能够灵活指挥。至少岳飞、刘锜等人的表现,让我相信,宋军在正常情况下,在没有皇帝和文官干预的情况下,即使没有强大的骑兵,也是可以在野战中打败敌人的。


宋朝没有足够的马?汉朝一开始也受困于这个问题,汉高祖想找四匹毛色一样的马拉车都找不到,可以说情况比宋朝还严峻。但是汉朝能好好搞马政,宋朝呢?有些人用一句内陆养不了马敷衍了事,王安石改革弄个保马法最后也随着吏治的腐败而不了了之。后来元朝倒是在宋朝故地上搞了不少马场,虽然马匹的数量和质量还是比不上草原的马,但百年之后就是这些相对于元朝骑兵来说规模很小的骑兵部队帮助朱元璋成功复国。


当然,这些规模不大的骑兵是在以徐达、常遇春为代表的天才骑兵将领们的指挥之下,这在宋朝是不可能的。在宋朝,只要有能打的将领出现,很快就会被宋朝自己的文官和皇帝贬黜或者处死,或者被各种束缚掣肘,总之就是不能充分施展才能,北宋的例子就是狄青,南宋的例子就是岳飞。


至于卧薪尝胆这个词,谁都可以用,唯独宋朝不能用,甚至很讽刺。君不见北宋“卧薪尝胆”想收复燕云,却从没有真正认真解决自己的问题,弥补自己的短处,国境线却从河北卧薪尝胆到了淮河。君不见南宋“卧薪尝胆”想恢复北方,却依旧没有正视自己的问题,反而沉迷江南直把杭州作汴州了,国境线也从淮河卧薪尝胆到了南海崖山海面。


两宋版图(图片来自B站up主幻想浅绿)

有人辩解说宋朝拿钱稳住敌人为自己争取时间。但现实是,宋朝发现钱可以换和平以后,就放弃了武力保护自己,武力收复故土的想法,甚至连尊严都不要了。所以我们发现,澶渊之盟以后,河北宋军更加没有战斗力了,以至于到靖康之变时,金军长驱直入,轻易渡过了黄河。而此时宋朝唯一有战斗力的野战部队是在陕西常年与西夏交战的西军。为什么?反正用钱就能搞定了,还练兵干什么?练兵不要钱啊?不如拿去作岁币更能保障和平!这种心态一直延续下去,直到后来遇到了不要钱只要你命的蒙古。于是,崖山跳海。



因为宋廷满足于钱换和平,忘了一个道理,花钱能买和平的前提是敌人吞不掉你。所以你给点好处,他见好就收。如果你没有自保的武力,那敌人灭了你就可以得到你的一切,为什么要满足于这区区一点岁币呢?可能我的语言太尖锐了,但是作为后人,真的是非常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啊。汉朝,那才是真正的卧薪尝胆!不甘心,先服软,和亲悄悄壮大自己。汉军骑兵有一天把失去的全部拿回来。


“封狼居胥”就是汉朝受后人尊崇的原因之一


生活中这样的人也同样受人尊敬。而宋朝发现钱能换和平以后就满足于此了,只做到了第一步,放弃了对强大的武力的追求,沉迷于歌舞升平,一直屈辱,直到灭亡。现实中你会看得起这种人吗?总的来说,宋朝确实富裕,是中国古代唯一一个重商的朝代,商品经济发达,城市繁华(虽然由于冗官冗兵等体制问题,宋朝政府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样特别有钱,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富的),市民生活丰富多彩,文化繁荣。但这样的宋朝只是一只肥羊,富而不强,周边政权想打就打,想抢就抢。原因有几个:


  1. 重文轻武。好男不当兵的思想导致招募不到优质兵员。士兵地位不高,被人看不起,这样的社会氛围下,有几个兵会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大部分人当然就是当兵吃粮混日子,这样子士兵战斗力怎么能提高?所以宋朝军队规模庞大但是战斗力始终低下。但这不是致命问题。

  2. 宋朝内部的文官和皇帝对将领的束缚与掣肘,这才是最致命的,很多本来能赢的战役,就因为这个输掉了。不过这也是表面原因。

  3. 宋廷满足于拿钱和尊严换和平,所以从来没有正视自己,从来没有认真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导致以上几个问题始终存在,军队战斗力一直上不去。所以最后遇到了不要你钱只要你命的蒙古人,就彻底灭亡了。


现在有人提出的一种新奇观点越来越盛行,那就是:南宋抵抗了蒙古五十年已经很强了。


嗤之以鼻!从什么时候开始,挨了更多打才死,更耐揍,成为一种强大的标准了??这只能说明你还不是特别弱,不是一推就倒,得多推几下。不被灭亡都不能说很强,那只是能自保。去灭别人才是强!比如汉唐。


有人又要说了,宋朝战争胜率比汉唐都高,所以宋朝就是强!那么,请教一下,一场歼敌数万的大胜,和十场歼敌数百的小胜,哪个更有实际意义?主动打上门去失败了,和被动防守守城成功,郊区被烧光抢光,哪个更有利于自己?宋朝所谓的胜率高,无非是有些人为宋朝找的遮羞布罢了。


什么敌人太强都是扯淡,强弱从来都是相对的,只是你自己不够强罢了。就像那些不学无术的学生抱怨试卷太难一样。至于为什么同一个种族在不同朝代所表现出的战斗力如此悬殊,宋廷绝对脱不了干系。以上奇葩观点的提出之人,他们的心态很像当年宋廷满足于现状,安慰自己的心态。这种心态绝不能在当代流行开来,现在要学习的是汉唐,而不是宋!如果人人都是这种心态,那第二次崖山跳海就不远了。历史是拿来借鉴警示的,不是茶余饭后闲得蛋疼拿来撕X对喷的,希望读史之人能引以为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