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论家庭教育中引导孩子的辩证

 木香草堂 2018-09-17
试论家庭教育中引导孩子的辩证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艺术二(3)班徐涵家长 93

试论家庭教育中引导孩子的辩证艺术;[内容摘要]: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两者有巨大差;[关键词]:家庭教育、引导艺术、辩证引导;家庭教育不仅是整个教育的开端,而且在整个教育中占;一、家庭教育的主体关系与学校教育的主体关系不同;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比学校教育中教师与;比如有这么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农村的家长和城市的;这是两个比较极端的误区,都是对家庭教


试论家庭教育中引导孩子的辩证艺术

[内容摘要]: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两者有巨大差别。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主体关系、主体内容和主体理论上都存在基础性的不同。家庭教育的主要教育手法是引导,家庭教育的引导方法具有多样性和广泛性,渗透在家庭的角角落落,渗透在家庭的时时刻刻。引导孩子是一种辩证的艺术,主要包括心灵的引导、语言的引导和行为的引导三个方面。

[关键词]:家庭教育、引导艺术、辩证引导

家庭教育不仅是整个教育的开端,而且在整个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孩子素养的提高上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通过创造民主的氛围培养孩子的素养,但是家庭教育并不是学校教育,两者有巨大差别。

一、家庭教育的主体关系与学校教育的主体关系不同。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比学校教育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复杂。在家庭中,家长与孩子首先是血缘上感情上的家庭关系,而后才是教育上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也就是说,教育在家庭关系中是占非主导地位的,其他的社会关系才是主导的。家庭教育的非主导的特点决定了家庭教育必然受到家庭其他主导因素的巨大影响和制约,如家庭经济状况,家长个人文化水平,甚至家庭成员健康状况等等,都会严重影响家庭教育的教育效果。只有对家庭教育主体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对家庭教育的方向有一个正确的把握。

比如有这么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农村的家长和城市的家长在知识、文化、观念都具有巨大差异,而这种差异往往决定着两个家庭在家庭教育上的内容、方向以及方法的巨大差异。农村的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更多地采用“放手”,城市的家长会抓得比较紧一些。但这种巨大的差异实质上只是家长的教育引导方法的不同,农村的家长和城市的家长同样渴望孩子的成长。这种引导方式的差别有一些比较普遍的表现,如农村家长更喜欢用“你要认真”、“要听老师的话”这些口头语言进行原始性质的引导。而城市的家长有一个相对良好的“社会教育氛围”——各种培训和家教的机构和多样化的社会教育,所以更喜欢花钱给孩子上培训班,甚至把培训班当成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形式。

这是两个比较极端的误区,都是对家庭教育主体关系认识不清的结果。农村的家长完全将家庭教育当成学校教育的延伸,认为教育应该是老师的事,在家里只要做好作业就行了,有的甚至对孩子的作业都不顾不问。而培训班实际上是社会教育的一种形式之一,是对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但绝不属于家庭教育。

只有对家庭教育的主体关系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正确认识什么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更重要的是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家庭教育也没有那么神秘和复杂,就渗透一日三餐中,就渗透在一言一行中。

二、家庭教育的主体内容与学校教育的主体内容不同。

家庭教育绝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家庭教育的内涵与

外延比学校教育的内涵与外延更加广阔。正因如此,家庭教育的表象更具有复杂性和迷惑性的特点,只有“引导”和“辩证地引导”才能走出家庭教育的雾区,抓住家庭教育的本质。

家庭教育中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并不是主体内容,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内容。家庭教育的主体内容是人的吃穿住行、兴趣爱好、生活习惯、个性品质等,家庭教育的主体内容更具有社会性和人文性。

很多家长往往把家庭教育的主体内容等同于学校教育的主体内容,就会使家庭教育的方向发生根本性的偏离。

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这些家长往往在语言上、行为上、神态上都告诉孩子成绩是最重要的,并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围绕提高学习成绩上,家庭教育完全是为学习成绩服务的。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孩子会认为学习成绩比自己更重要——成绩比命重要。这种认识背后的结果是可怕的。可家长往往会认为,孩子这么聪明,成绩这么好,怎么会发生这种最简单的认识上的错误呢?恰恰是因为长期的家庭教育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对孩子思想、性格、意志等家庭教育的主体内容的教育缺失所导致的。

正确认识家庭教育的主体内容,是引导孩子走上正确人生道路健康成长的保证。

三、家庭教育的主体理念与学校教育的主体理念不同。

虽然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都追求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但家庭教育中的这种理念比学校教育更有现实基础。在家庭中,孩子的教育更受家长主观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影响,家长的主导地位更要突出,个人习惯很容易变成家庭教育的习惯。家长的观念一旦发生错误,往往会使家庭教育走入误区。这不像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没有各种政策和理念来经常性地影响家长的教学行为。家长的教学行为和家长的生活习惯是一体的,没有分开的。在这种状态下,家长更需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作为家庭教育的指导。

家长必须牢记的一些观点,有助于怎么理解以人为本、以孩子为本的教育理念:孩子首先是生活上的未成年人,然后才是学习者和被教育者;孩子首先是需要保护的对象,然后才是教育的对象;孩子首先是未知的,然后才能教育孩子走向已知??

四、家庭教育是一种辩证的引导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引导不仅是一种辩证的艺术,更是生活的一部分。

擅用心灵引导,以感情为经,以意识为纬,编织一张完美的心灵的网络。

1、辩证处理爱与严的关系

家庭教育最核心的“爱”,有了爱才有一切。爱是家庭教育的基础,爱是家庭教育的出发点,爱是家庭教育的本质。但教育是理性的,爱是感性的。所以家庭教育的爱不是单独的感性,而是拥有理性的爱,这部分理性叫作“严”。

很多时候当家长严的时候,孩子就会下意识地以为,爸爸妈

妈不爱他(她)了,这是很正常的儿童心理。所以,家长要经常性地告诉孩子,“我爱你”或“我们爱你”。千万别吝啬爱的语言,这是最直接的引导方法。一句我爱你可以让孩子一天心里充满了爱,一辈子的我爱你可以让孩子一辈子生活中充满爱。在这种爱中,孩子的语言、行为、思想都会轻易地接受家长的引导。

“严”不是指严格、严厉的意思,也不是指责、批评,而是理性的引导。尤其是家长认为需要纠正孩子的时候,通过爱的语言、感性的方法再加理性的坚持,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我的孩子在坐的时候经常会弯腰驼背,我也有过大声指责“你的背又不直了”,我也有过生气的时候“怎么老是坐不端正”,但我更多的是轻轻用手把孩子的背护正,更多地是轻声地说一声“咦,宝贝,你的背又弯了”。每一次我指责的时候,孩子也会有情绪,纠正起来也很不情愿;但每次我轻声细语之际,他总是高兴地坐端正了。孩子过一些时间又会放松,这时候家长的理性就显得更重要了。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也不是靠指责和批评养成的,而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训练中养成的。而这种训练是理性的、长期的、枯燥的,一定要穿上感性的外衣。

2.辩证处理生活与学习的关系

家庭教育的主题是生活教育,学习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在前,学习在后;生活是全部,学习是局部。生活是目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正确认识生活与学习的关系,是辩证引导孩子成长的关键之一。

 试论家庭教育中引导孩子的辩证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文章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