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星驰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北大教授:我们时代的象征之一!

 视频转换软件 2018-09-17

周星驰被称为中国的查理·卓别林,但很多人却只看到了问题的表象,而对于周星驰为何会被称为中国的卓别林,根本没有深究过,只是跟风而称。周星驰爆红时间没有刘德华、周润发、梁朝伟等人早,可是周星驰却缔造了影视圈当之无愧的一个时代,并产生了一种现象即“周星驰现象”。

周星驰虽然是中国影视圈标识性人物之一,可是其早年却是在香港贫民区长大,自小吃了不少的苦头,以周星驰的出身在娱乐圈的众多明星中绝对是最低的之一。同时周星驰在早年读书时候,学习上也不是学霸,不过周星驰身上却有普通人没有的韧性,小时候就对未来充满了各种梦想。

周星驰现在的成功以及其在电影上的表现,其实很大的原因都是跟其经历有关系,因父母亲离异较早,所以在周星驰的内心其实很自卑的一个人,这也是为什么不同年龄段看周星驰电影所产生的不同感想,若是你足够细心的话,看周星驰早年的无厘头电影,周星驰在笑的同时眼睛里是带有伤感的。

当90后、80后长大之后,基本再看周星驰电影的时候,几乎都会被周星驰再度感染,而周星驰这一切的表现并不是未卜先知,而是与周星驰儿时的成长以及早期影坛发展不顺所自然流露出来的。查理·卓别林虽然是世界级的喜剧大师,可是全全肢体,只有笑,没有深入感。

而在周星驰早年一些电影出来之后,会发现周星驰通过荧屏很渴望表现自己,这也是香港著名导演刘镇伟说周星驰是一个自卑少言的原因。周星驰因为不喜人际,因此周星驰面对当年被向太质疑的时候,几乎很少有人站队力挺周星驰,以至于很多的香港影帝直接表态,与周星驰不熟。

那么“周星驰现象”又是什么呢?即在周星驰电影影响下的几代人中出现的一种模仿周星驰言谈举止,研究周星驰电影反映的社会意义的一种文化现象。以至于那个时候周星驰一系列的口头禅都被网友纷纷模仿,“你走先“、“放开那个女孩“、“就好像浮云一样“、“靠“、“躺着也中枪“、“你快点回火星吧“、“地球是很危险滴“、“空虚寂寞冷““不明觉厉“等等句子依然历历在目。

或许身在内陆的我们已经对周星驰产生了真切的喜欢,其实内陆网友对周星驰的喜欢完全比不上台湾地区网友对周星驰的喜欢,在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周星驰先生”最严重且最先发起的地区就是台湾地区,而台湾地区对此现象表现的人群多为一些知名知识分子、文化精英、甚至政界名人,可见“周星驰现象”是多么的“泛滥”。

其中最值得一说的就是,台湾中央大学文学教授何春蕤说:“周星驰现象”是很有生产力的文化实践,那些挪用、改写周星驰经典名句的人,并不只是在模仿抄袭而已,而是把台词挪移到完全预料不到的脉络中,对周星驰的创意进行举一反三的创意响应。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则认为“周星驰现象”,其实显示了在一个物质开始丰裕起来的社会里的当代人的趣味。而周星驰的语言正好让当代人寄居其间,享受快感和兴奋。于是周星驰经久不衰,成为我们时代的象征之一。由此可见,周星驰对于中国的影响远远不止影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