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夏初音|贾湖骨笛

 晨光me 2018-09-17

      贾湖骨笛出土于距今7800年~9000年的同时期最为丰富的史前聚落遗址河南贾湖遗址,1986年至1987年,这里先后出土了20多支骨笛。笛孔有5、6、7、8之别,大多数仍为7孔。贾湖骨笛是我国目前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对当下所有中国人而言,最早认识“羌”字,几乎都是从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开始的,对汉、唐之后所有中国人而言,“笛”就是“羌笛”、“胡笛”,它是胡人、也就是西域羌人的发明创造,并非华夏族原有的乐器。 

     但1984年-2001年,30多支截取仙鹤的尺骨制成的骨笛,相继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破土而出,贾湖遗址,却是距今7800年-9000年的、华夏族先民聚居的史前聚落遗址!

来自远古的笛声

贾湖骨笛对中国音乐发展史的意义

       磨制精细,在第六孔与第七孔之间有一小孔,经测音可以发两变音,应为调整第七孔发音而钻的调音孔。它有两个八度的音域,并且音域内半音阶齐全。这意味着贾湖骨笛不仅能够演奏中原传统的五声或七声调式的乐曲,而且能够演奏富含变化音的少数民族或外国的乐曲。贾湖骨笛已经具备七音阶甚至变化音级,而与之同时期的其他旋律乐器却处于三声以内的音域范围,而七音阶的产生,无疑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而我们的实践,强烈冲击了曾经认定的传统音乐以五声为主干的观点,也让我们感叹于史前先民那不可思议的创造力!

专家根据对M282-20骨笛的测音所排出的音阶

鹤类股骨制成

该骨笛是用鹤类尺骨管制成。传说中仙鹤是沟通阴阳两界的使者,是凡人羽化升仙的坐骑——贾湖先民以仙鹤尺骨创制骨笛神器,说到底,奠定的是中国文化的原初之基。

穿越九千年的笛声

音乐的语言,相互交流。它的产生到流传,团结了民族,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基础。

贾湖骨笛,是我们的民族乐器,也是我们民族音乐的载体。它的出土,向世界证明了在八千八百多年前新旧石器时代交替的时间,中华民族就已掌握了七阶音符,也符合了世界标准音的A6音。

我们所处的时代,被摇滚、说唱等等来自西方的音乐所包围。大剧院里,似乎总是西洋乐团的演奏。但是,民乐的声音里浸入的是华夏之魂,始终无可替代。

贾湖骨笛,发出了八千多年的声音,聆听这古老的声音,我们发现--原来远古的声音,不止上下五千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