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湖骨笛,源远流长

 天宇楼33 2020-04-24

笛子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乐器,悠扬婉转的笛声不仅令人难忘,也已经升华为世界东方的文化象征。在著名的贾湖遗址,考古专家们曾出土过一种骨笛,不仅认定它是中国最早的乐器实物,甚至有可能是全世界最早的可吹奏乐器。一个小小的骨笛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奥妙呢?请大家和小编一起来了解!

骨笛介绍

贾湖遗址位于河南漯河舞阳镇。自1961年以来,贾湖遗址陆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石器、以及房屋遗址和墓葬群。专家根据文物鉴定,贾湖遗址的年代距今约7800年-9000年。

1986年至1987年,考古专家们陆续发现20多支骨笛,其中大多都是随葬品。骨笛的长度大小不一,短的十几厘米,长的二十多厘米,另外骨笛的开孔,从5孔到8孔都有,但最多的还是7孔骨笛。

骨笛背后的故事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最早认识“羌”字,几乎都是从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开始的。“笛”就是“羌笛”、“胡笛”,它是胡人、也就是西域羌人的发明创造,并非华夏族原有的乐器。

但是贾湖遗址大批骨笛的出现,却打破了这一固定认知。我们的先民早在史前华夏族阶段就已经拥有了这一吹奏乐器!

根据生物科学家的鉴定,这些贾湖骨笛全部都是由仙鹤的尺骨制成。那么问题来了,贾湖先民为什么要用仙鹤骨而不是用其他动物骨头做笛子呢?

要回答这一问题,就不得不先说仙鹤为什么叫仙鹤。从鹤的生物属性来说,仙鹤其实就是丹顶鹤,之所以在中国把丹顶鹤被称之为仙鹤,是因为它代表着祥瑞和长寿,正如在《尔雅翼》中,古人还将丹顶鹤称之为“仙禽”。

所以在贾湖先民的心中“仙鹤”的地位可是非同一般,仙鹤就是当时的一种“神鸟”。而用仙鹤的尺骨制作骨笛,也超越了物质层面的意义,更多的是一种“通灵”的文化象征或者是社会权利地位的体现。

专家们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又发现了一个很奇特的现象,两支开孔一样,长短类似的骨笛,吹奏出来的音调竟然有很大的差异,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经过北京音乐专家的一番深入研究,最终发现了几个规律:骨径粗的比细的音调低,笛孔为单数的比双数的音调低,还有一般长的比短的音调低。对于这几个规律,专家们认为不是偶然,其中一定还隐藏着奥妙。为此,音乐专家们得出了一个大胆的推测,即贾湖骨笛也有雌雄之分!

专家们为了验证推断,就对骨笛进行了生物科学鉴定,结果发现音调高的全部是雌性仙鹤的尺骨,而音调低的则是雄性仙鹤的尺骨。鉴定的结果,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

对于绝大多数鹤类来说,成年雌鹤叫声的音调比雄鹤要高,而丹顶鹤自然也不例外,因此很多鸟类专家或者有生活经验的人,就能轻松的通过鹤的鸣叫声判断雌雄。另外,从鹤的体型上来说,雌性一般都略小于雄性,因此其尺骨的长短和粗细也略有差异,因而雄鹤尺骨做的骨笛粗(长),而雌鹤尺骨做的骨笛细(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