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男子自从在高铁上霸占别人的座位,而且不管别人如何劝说就是不起来之后,就开始走红网络。古语云:不能名垂千古、那就遗臭万年。出名对这位男子来说,当真是十分重要。于是,继高铁霸座之后,他又先后被爆出“拍视频调侃热点事件”、在海关的时候插队欺负女生两个热点。接二连三的恶行让网友们忍无可忍,于是爆出了他的手机号和身份证号,让他陷入了被无限骚扰的纠缠中。 网友们之所以这样,一方面是由于国家对他的处罚力度太轻,没有起到真正的威摄作用;另一方面,他本人也大放厥词,称处罚对他根本没影响。这才惹怒众网友,让他的手机天天处于被骚扰状态,即使更换新号都无济于事。而这位勇敢对抗全国网友的“霸道男”,也开始感觉到痛苦,并说自己已经有心理创伤。 这是由“伤害者”到“被害者”的典型案例。 ![]()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伤害者”与“被害者”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因素下,是可以相互转换的。霸道男开始是一名伤害者,但是,随着事件的发酵和网友的愤怒,他逐渐转变成为一名“被害者”。而也有一些人,开始是“被害者”,但却在不断受到伤害的过程中发生心理变化,而转变成一名“伤害者”。 其实,无论是“伤害者”还是“受害者”,在心理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伤害者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损人利己,二是损人不利己,三是被迫伤害。 损人利己者是为利而伤害,因此利得而害止,它是人性自私一面的具体表现,伤害者在实施伤害后并无罪恶感,内心感觉很快乐。多见于生活中只顾自己、从不考虑他人的人。 损人不利己者是因病而伤害,主要来自于个人心理状态的扭曲。这种人在伤害他人的同时,自己亦会感受到痛苦和纠结,因此并不快乐。多见于产生心理问题或患有心理疾病的人。 被迫伤害则是因情势而伤害,或者被他人胁迫,或者被环境所迫,再或者是无意或不小心造成伤害。这种人在伤害他人后会深感愧疚,无法原谅自己,成为他难以消除的心理阴影。前面所说的由“受害者”转变成的“伤害者”,多是此种类型。 对于受害者来说,要怎样保护自己,尽可能的避免伤害呢? ![]() 首先,要提升感受力,学会感受他人的心理状态。 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频率,当你不断提升自己的感受力并能够随时感受他人时,你就能够及时觉察到对方的心理状态,并根据自己的感受决定与对方之间应该保持怎样的距离。 其次,要提高应变能力,懂得在意外发生时如何处理。 意外随时都会发生,而在意外中受到伤害或遭受损失时,你的应变能力决定了你受伤害或受损失的程度。如果能够让自己保持一颗警觉心,随时洞察意外的产生,并在意外到来的时候能够做到准确判断、迅速处理,就能够把伤害或损失降到最低。 当然,还有一点至关重要,那就是尽可能保持好与周围人的关系,让自己无论在语言还是行为中,都能够做到不伤害他人,就能把自己成为被害者的系数降至最低点。 最后,愿人人都能够健康快乐,盼整个社会再无伤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