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不呼救、不逃跑、不反抗?心理分析:性侵当事者的主体感受

 思明居士 2021-03-29

人的内心,既求生,也求死。我们既追逐光明,也追逐黑暗。我们既渴望爱,有时候却又近乎自毁地浪掷手中的爱,人的心中好像—只有一片荒芜的夜地,留给那个幽暗又寂寞的自我。

为什么不呼救、不逃跑、不反抗?心理分析:性侵当事者的主体感受

前言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发展,社会上很多不为人知的事也迅速地曝光在公众面前,“性侵犯”这一话题也成为了社会关注度最高的事件之一。正是因为社会的高度关注与替被害者伸张正义的举动,对于被性侵受害者或者已遭遇过的人群来说,网络也早已成为他们这类弱势群体的重要发声地。

尽管“性侵犯”这种恶劣事件在网上被广大网友一直讨伐,让这些被害者有了援助之地,但还是有很多受害者很难维权。这是因为在网上总有那么一群,看热闹不嫌事大的键盘侠,他们并不会去顾忌人情世故的感同身受,而是在网络上用恶言恶语来抨击这些被害者,说:“为什么就她受害了,而其他的人就没事,还不是因为她穿的暴露?”、“一看她的穿衣打扮就知道她也不是什么好人,她不被性侵谁被性侵?”等等类似话语。

为什么不呼救、不逃跑、不反抗?心理分析:性侵当事者的主体感受

而这种言论在网上是大有存在,我们也把他们这种对受害者抽丝剥茧分析的话语称为“受害者有罪论”。总会带着一些质疑去看待被害者,他们认为受害者之所以能受到伤害,完全是因为他们自身就存在问题:是不是她们穿衣问题,或者是她们行为举止问题,又或者说她们在被害时怎么不知道呼救、逃跑、反抗?甚至还有人认为她们并没有被害,都无法去证明自己是被害者。

其实大部分人还是本着想去帮助受害者、替受害者讨回公道的的态度发言,他们却不曾想在提出合理质疑的同时,也是在给被害者带来的二次伤害。难道这些被害者在受到危险时真的就不想着呼救、反抗和逃跑吗?今天我们就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他们当事人的感受。

为什么不呼救、不逃跑、不反抗?心理分析:性侵当事者的主体感受

01

心理学家做过研究调查:很多人在面临性侵害时,大脑和身体是会陷入短暂麻痹状态的,这种状态也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就像我们在野外遇到野兽时身体僵硬,不知如何保护自己一样。这是因为人在面临危险时得知自己无法获得自身安全,得知逃跑与抵抗已经无效,恐惧就会传递给大脑从而使得自己全身进入,僵硬和麻痹的自我保护状态。

据受害者阿琳回忆,她在遭遇性侵犯时,身体虽然躺在地上,但是大脑里想着如何逃跑、呼救和反抗,她无论怎样去努力反抗,身体就是不受控制,况且对方还是用刀来威胁她的人身安全。这件事发生后,阿琳深深记着自己当时的极度恐惧和自己身体完全不受控制的场面,她本人对自己当时的做法十分不解。

为什么不呼救、不逃跑、不反抗?心理分析:性侵当事者的主体感受

02

其实这是因为有一少部分人在受到性侵犯时,还会进入一种叫“强制静止”的状态。这种状态下的持续时间是不一定的,但是受害者会出现瞳孔会涣散也或者固定凝视、全身肌肉颤抖、行动失灵、疼痛感迟钝等现象。这也是为何很多人在出事后,只记得天花板或者屋顶上吊灯的原因。

相比“强制静止”还有一种是“坍塌静止”的状态,受害者在受到侵害进入“坍塌静止”时会出现:全身软弱无力、说话发不出声、丧失行动能力,甚至还会在被侵害时陷入眩晕和睡眠状态,并且是反复持续在清醒和睡眠之间。

为什么不呼救、不逃跑、不反抗?心理分析:性侵当事者的主体感受

03

其实最可怕的还要属被害人进入“定格”状态,因为“定格”状态是一种处于睡眠,但意识清醒状况。它就如同我们平时所说的“鬼压床”一样,眼睛虽看不见,但意识和感官十分清楚我们自身在干什么,就如同一场噩梦给被害者带来巨大的心理阴影。这也是很多被害人事后回忆起来的线索断断续续,就如同在说梦一样的原因。

正是这些被忽略的性侵认知,造成很多外界人士的质疑和难以理解,原本在他们眼中本是出自好意地去提问“为何不反抗、逃跑、呼救”等问题,实则却是进一步增加了受害者内心的伤痛,对他们的身心造成了二次伤害。

为什么不呼救、不逃跑、不反抗?心理分析:性侵当事者的主体感受

04

对于很多受害者来说面对“自己的不呼救、不反抗、不逃跑”是很羞愧的,因为她们不愿直视那段不堪的往事,他们自身也想呼救、反抗和逃跑;但是当自己真正面对性侵时,自己的身体不受控制。所以她们自己也感觉无能为力,面对外界质疑的时候她们甚至无法组织语言去面对,只能选择逃避他人的疑问。

而一部分的受害者敢于面对疑问,能得到家人、朋友以及社会群众的理解,但是大部分的受害者并没有那么幸运,她们会陷入无尽的噩梦中。这是因为遭受过性侵害的人,大多数会出现失眠、抑郁、内心焦虑等负面情况,由于性侵给她们的身心都遭成了巨大的伤害,每天情绪与心理状态都很糟糕,长期积压在一块,不仅没能随着时间的过去释怀,反而是痛苦日益增加,更有人会出现轻生的想法来解脱这种生活。

为什么不呼救、不逃跑、不反抗?心理分析:性侵当事者的主体感受

此外,我国计划生育协会2017年发布的《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调查报告》,其中超过35%的调查对象都曾遭遇过性侵犯和性骚扰。而在对整个社会调查中发现,调查人群中曾遭遇过性侵犯和性骚扰的女性多致65%,这些数据也表明,性侵犯并不是他人的经历,很有可能自己一个不注意就会变成受害者,因此不要再去质疑那些被害者。

为什么不呼救、不逃跑、不反抗?心理分析:性侵当事者的主体感受

05

不反抗不逃跑,并不代表他人同意性行为”这句话说出了多少性侵受害者的心声。相信没有人愿意和陌生人发生关系,正常的性行为并不会给人带来反抗心理,更不会造成身心创伤。但是在性侵中很多当事人,不仅因为陌生人的威胁失去了自主选择能力,本该享受的快乐,反而变成了承受双份的悲痛。这些精神和心理上的伤害仅靠心理医生和药物,是根本治不了的。受害者很难做到自我治愈,从阴影中走出来。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说我们自己是受害者,希望你能理解在被性侵时,并不是自己不想反抗和呼救,而是上述所说人在面对恐惧时对自己的一种自我保护意识,你自身没有任何错。所以在案发后要鼓励那些受害者从黑暗中走出来,给予她们更多的包容和理解,在她们需要人倾诉或者陪伴时,要配合她们的需求,给她们提供一个值得信赖的空间。

为什么不呼救、不逃跑、不反抗?心理分析:性侵当事者的主体感受

结语

我们也大致了解了受害者群体的心理反应,她们并非不想反抗,只是没法反抗。所以我们就不要再用“受害者有罪论”去给她们遭成二次伤害了,而是一起去消灭这些社会上的“害虫”,让女性可以放心地走夜路,夏天放心穿裙子。对于那些被害者来说,当在我们的合法权益被他人侵犯时,我们一定要通过正当的手段去捍卫自己的利益,不能让那些坏人逍遥法外再去侵犯他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