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霸凌≠顽皮,关于校园霸凌要知道的事

 泊恩心理 2019-11-27


校园霸凌是什么?

  • 只有拳打脚踢才算校园霸凌吗?

  • 校园霸凌中只有霸凌者和被害者两种角色吗?

  • 校园霸凌只要停止,受害者就不会再受影响吗?

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校园霸凌。

什么是校园霸凌?

校园霸凌包含三个元素:

  • 有意给受害者造成伤害或困扰

  • 行为是重复性的

  • 霸凌者和受害者之间力量不平等,通常是一个或一群相对强大的人攻击一个相对弱势的人

校园霸凌是一个人或一群人,重复性的侮辱或伤害一个相对弱势的人的攻击性行为。

校园霸凌的形式有很多,并不只是躯体伤害才算校园霸凌,所造成的伤害通常分为三种形式:躯体伤害、言语伤害以及心理伤害。

校园霸凌的具体行为包括:

  • 取绰号、推搡、传播谣言、排挤、群体拒绝和受害者交谈;

  • 威胁、抢夺受害者的私人物品;

  • 揍或踢受害者;

  • 让受害者做他们不愿做的行为;

  • 调戏或胁迫受害人等。

产生霸凌者的因素

现有的研究总结出三点可能影响孩子成长为霸凌者的原因:

抚养因素

由于不当的抚养方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的关爱和温暖,父母没有成功与孩子产生链接,或者孩子没有感受到父母的爱,都可能影响孩子的成长。

父母或许会用一种以控制和胁迫为手段的方式教育孩子,用暴力的方式管教孩子,或是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具有攻击力的一面,可能会影响孩子对暴力的认知,从而诱使他们成为一名霸凌者。

潜在性格与行为

以下因素会诱发孩子出现行为问题,它们会提高孩子成为霸凌者的可能性,但并不是有这些因素的孩子一定会成为霸凌者:

  • 不擅长适应新环境

  • 不规律的饮食和睡眠习惯

  • 负面情绪、强烈的情绪

  • 无法预测的行为

环境因素

各类环境因素也可能造就霸凌者。例如,很多学校和家庭缺乏针对校园暴力的教育,甚至整个社会还没有对校园暴力问题产生足够多的认识。

就像新闻中校长所说的“小孩子玩闹而已”这种发言,正是对校园暴力不够了解,没有重视的表现。一位校长都是如此,更不用说其他人。

让小编尤为深刻的一句话就是“为什么他们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你应该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这样指责被害者的话,往往出自老师、家长,这些本应保护受害者、阻止校园暴力的人。

正是对校园霸凌的无知才造成周围的环境无视霸凌行为,把其当做无关紧要的事,从而产生更多霸凌者出现。

除此之外,现代媒体上有很多内容直接或隐晦的向孩子传达一种信息,鼓励了霸凌行为的产生。例如,现在很多电视剧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所谓揭露现实黑暗面的剧情,里面的角色通过背后捅刀、欺骗、背叛、把他人当踏板等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获得成功。

类似于这样的内容,会让没有足够判断力的孩子可能产生一种错误的认知,可能会让他们认为通过这种言语或躯体攻击欺压他人,可以让自己显得很“强大”,并得到很高的社会地位。这样的媒体内容,也会诱使孩子模仿,并成为霸凌者。

校园霸凌中的第三方

在校园霸凌中,除了霸凌者和受害者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旁观者。或许很多人认为旁观者和校园霸凌不相关。

事实上,现有的研究表明,旁观者的态度很大程度上会对校园霸凌产生起到改善作用。

旁观者通常分为四种:辅助霸凌者的人、鼓励施暴的人、不参与的人,以及维护受害者的人。

辅助者:是加入霸凌者参与到施暴行为的群体。

鼓励者:在旁观时给予霸凌者积极反馈(例如哄笑、助威等)。

不参与者:选择不干涉霸凌事件。

维护者:站在受害者的一边,给予他们安慰和支持。

这些旁观者的对施暴行为的反馈会影响到霸凌行为。

当旁观者加入霸凌行为或在言语、行为上对霸凌行为加以积极反馈(嘲笑)就会让霸凌者觉得加以鼓励,从而刺激霸凌者进一步进行霸凌行为

然而,当周围的人对此加以负面反馈,挑战霸凌者的权威,站在被害者那边时,也会对霸凌行为起到消极影响。

同时,维护者的存在也会相对减小校园霸凌对受害者的伤害,有一个或超过一个维护者存在时,受害者会相对来说减少恐惧、焦虑感,并保有相对较多的自尊 (Salmivalli, 2010)。

然而,尽管旁观者能很大程度减缓校园霸凌现象,甚至可以阻止霸凌行为,但大多数孩子并不会刻意对校园霸凌行为进行干预

据研究数据表明,大多数孩子对校园霸凌报以反对态度,并且表示在假定的场合下会支持维护受害者。

然而现实的数据则表明,其实维护受害者的行为极其少见。有一项研究,在六年级和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中调查,实验报告显示:

  • 维护受害者的学生占17-20%

  • 鼓励、辅助霸凌者的人数则高达20-29%,

  • 几乎30%的学生选择漠不关心

这样的局面导致校园霸凌得不到有效缓解,反而促进了校园霸凌的持续(Salmivalli, 2010)。

校园霸凌所造成的影响

受害者

据研究表明,遭受过校园霸凌的儿童与青少年会出现心理、躯体、以及学业方面的损伤。

心理影响

校园霸凌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自尊心、产生人际交往问题,严重的话会增加焦虑感、出现抑郁症状,甚至可能会出现自残行为(多为女性)、暴力或犯罪行为(多为男性)、物质滥用问题等。

网络暴力:网络暴力同样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和没有经历过网络暴力的儿童相比,有过网络暴力遭遇的儿童与青少年更容易出现抑郁、自杀倾向、情绪压力、叛逆心态以及违法犯罪倾向。

社会能力影响

经历过校园霸凌的受害者有很大概率会出现社交问题,并很难交朋友或是和他人建立关系。这种影响不仅仅存在于童年时期,即使成年步入工作场所,也仍然可能会出现社交问题。

研究表明,很多童年时期经历过校园霸凌的人表示自己有交往问题并且很难建立起社交关系。

在一项调查中,73%有过校园霸凌经历的人表示自己有社交困难的问题出现(Kidscape, 1999)。

躯体影响

校园霸凌造成的躯体影响通常会很直接且明显,例如,躯体创伤。

然而,因经历霸凌所导致的压力以及创伤也会给受害者带来更多躯体方面的问题。

经历过校园霸凌的儿童或青少年可能会出现睡眠障碍,例如无法正常入睡或维持睡眠状态。除此之外,受害者还可能会出现胃痛、头痛、心悸、晕眩、尿床、慢性疼痛以及一些躯体化症状(例如,身体出现长期疼痛但体检无法检查出身体问题)。

校园霸凌还有可能导致皮质醇水平升高,这是一种会在紧张的情况下产生的激素。在遭受校园霸凌的时候,受害者的消化系统以及激素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受害者的脑活动以及功能,所以一部分有过校园霸凌经历的受害者可能会出现行为问题。

学业影响

过去针对校园霸凌和学业表现的研究表明,校园霸凌会严重影响到儿童和青少年的学业表现,会对他们的成绩有消极影响,这种影响不分年级,从幼稚园到高中生都可能出现影响。

霸凌者与旁观者

收到校园霸凌影响的不仅仅是受害者,霸凌也会对霸凌者和旁观者产生消极影响。

目前针对校园霸凌对霸凌者和旁观者影响的研究仍然为数不多,现有的部分研究表明,见证了校园霸凌的人会增加焦虑感,在一项研究中75%的学生表示在见证了校园霸凌后他们为没有足够的勇气和能力阻止该行为而产生“羞耻感”,除此之外,他们还会因害怕被波及而产生很多其他消极情绪,例如恐惧、焦虑等(Garbarino, & deLara, 2002)。

有一部分儿童或青少年会同时担任霸凌者与受害者的角色,这类人受到校园霸凌影响的概率可能会远大于只担任一方角色的人。

他们会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消极的自我以及他人认知、社交能力低下、制造麻烦、并且会出现被同龄人排斥的现象。

同时担任霸凌者与被害者的儿童与青少年比没有参与过校园霸凌的人群更容易出现严重心理疾病,并且有较高的自杀风险,以及高攻击性。

校园霸凌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在一些情况下,甚至会结束一名孩子年轻的生命。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引起您对校园霸凌的重视。

不要再把校园霸凌当做小孩子的顽皮,当发现身边出现了校园霸凌现象,应及时采取措施干预、阻止校园霸凌的进一步发展,并根据情况向霸凌者和受害者提供适合他们的干预方案,尽量减少校园霸凌对他们产生的影响。

〓 泊恩声明 〓 

深圳泊恩临床心理专科门诊部对于该文章拥有著作权及其他相关权利,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改编、转载,该文章由北京海润天睿律师事务所担任法律顾问。医疗建议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人士或前往医疗机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