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谢晶:论一名社区社工的修养

 汐钰文艺范 2018-09-18

文/东莞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 谢晶


广东社工发展十年多,这个新型的行业从开始的试水到后面的大面积铺开,有一大批的人投身其中,也有一大批的人选择离开,流动率非常高。对于这个问题,行业内部一直在探讨。一方面在不断质疑社工的专业性,另外一方面又在为如何留住社工人才而发愁。对于一个新型的行业来说,有一定的流动率是一件正常的事情。而如何从个体层面去提升这个行业素质及专业性才是一个行业能发展长久的关键。作为一名工作了九年的社工,看过一定的人来人往,对于社区社工也有一定的思考。一名社区社工应该具备怎样的修养?


一、有着专业知识储备的大脑


社工之所以成为一个行业是因为它的专业性。然而在现实情况下,社工的专业性往往不被认可,或者不被社工所重视。社工的专业技能就像医生手上的手术刀,法官手上的法官锤,教授手上的授课教案一样,是具有可操作性的。然而,社工的专业手法及效果呈现又不能像其他职业那样有立竿见影的见效,而工作的场所基层,处理的事件又常常被人们认为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所以常常被人质疑其专业性。尤其是社区社工,做的复杂零碎基层的事情,却很难被人注意到。虽然社区社工工作不是为了让大家关注,但是所做工作也需要专业的积淀和累积。并且时时体现其专业性质。


作为个体,如何储备自己的大脑。光有所谓的个案活动小组三大方法的概念是行不通也做不了事情的。三大方法看起来简单,但是其中却处处体现着做事的手法和理论依据。虽然这三大方法从西方引进,但是如何与内陆结合却需要社区社工不断钻研。在跟服务对象打交道的同时,我们需要接触更多的其他的人员,例如社区的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往往这些会花费我们大量的时间,然而跟他们接触沟通也是专业层面的体现,如何用我们的专业让他们信服是关键所在。这样才能在给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缺少阻力,并且获得支持力。此外,除了三大方法的不断累积与专业琢磨。项目化的运作思维也需要具备,行业发展之快已经不是只是低头做事而不抬头思考问题的时代。每个社区社工都需要有项目运作的思维和技能,如果只是漫无目的的走访社区,搞零散的社区活动和小组,那社区社工只会越来越沉没。当我们用企业管理的思维,去管理我们的服务时,会有不同的效果产生。对上,我们有可以交代的成果,对服务对象我们依旧用专业的手法来对待。角度不同,思维转变,会有不同的效果。


二、善于挖掘资源的眼睛


资源,作为社工我们每天都在提。从上岗第一天开始,我们就不断在重申自己会整合资源。可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很多社工跟居委的关系都不见得好,哪里的勇气谈资源。什么是资源?哪些资源可以被我们用?如何维系资源?这些问题一直不断的围绕着我们。首先,我们需要一双发现资源的眼睛,有时候不是我们缺乏资源,是我们没有发现资源。此外,资源不会坐等上门,需要我们去挖掘。作为社区社工,定期的走访不仅让我们更加了解服务对象,也是我们发现以及联系资源的途径。社区内部的资源其实很多,如何利用起来则是关键。敢不敢开口跟人谈,如何谈,也是问题。当资源拉到后,如何做后续的维系则是关键,不然,会让人觉得我们社工只是在需要的时候才想到别人,而不懂得交往的往返。


三、扎根社区的心


有知识贮备,有专业素养,如果没有扎根社区的心也是白费。工作九年见过太多的同事离开,离开的时候或多或少带着对这个行业的无奈和吐槽。地位低,工资低,等等等。于是慢慢的,在这个行业里做了两年的都算长久的怪想象开始产生。流动率越高,服务一下一下的断层,越不被人认可和重视。形成了恶性循环。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沉淀和累积,一个新的行业不可能一下子得到别人的认可,而社工发展的并不成熟,在最基层的社区工作,如果不扎根下来,就想被人重视谈何容易。


行业在发展,人员在变动,作为一名社区社工。不忘初心,用发展的眼观去看问题,坚持社工价值理念,才能走的更远更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