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年全国卷高考作文深度分析

 老刘tdrhg 2018-09-18

 欲说还休,别有滋味在心头

——2018年全国卷高考作文深度分析

     山东淄博市教研室         王玉强

 

 

仅仅从第一感觉看2018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好像并不太难,都是熟悉的词语,熟悉的事件,熟悉的成长经历,就是以当代18岁青年人的身份,写给2035年也是18岁青年人的文章。但仔细分析,却觉得这个作文题相当复杂,背景材料太多,提示语太多,各种概念交织,各种关系交织,似乎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感觉,似乎从哪一个角度入手去写,都有写不透、写不全的感觉。这些关系如国家与个人的关系,过去与未来的关系,追梦与圆梦的关系,挑战与机遇的关系,甚至记叙与议论表达方式的关系等等,都相当复杂。这些关系如何辨析,又如何表达?如何深度理解这些关联?我们又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呢?这展示了命题人怎样的布局与思维呢?本文试图深度挖掘这些关系,理清写作脉络。

一、     两条线索并行

这个作文题很明显,有两条基本线索,一条是国家线索,一条是个人线索。国家线索是——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公路“村村通”完成;精准扶贫开始;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些内容展示了国家的历史进程,展示了国家的进步与成长。这些内容分别从国家灾难、国家辉煌、国家科技实力、国家农村振兴、国家扶贫计划、网民数量等方面展示的。

而个人线索就是——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2018年世纪宝宝长大成人。主要展示了正在考场上的考生的成长经历。为何要特别突出“农历庚辰龙年”?主要展示了这些宝宝出生的历史节点,是龙的传人,明显带有中华文化的基因。

这个作文题其目的就是要展示考生自己的经历与民族发展的过程息息相关,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你一出生就步入了国家发展的行列。说明你是一个社会人,而不是单独一个个体,你是未来中国的希望与明天。为何突出“千万世纪宝宝”出生?这里展示的是一个群像,是一个共和国新生的群体,而不是指一个具体的人。所以,你可以确定观点:个人的责任使命要与国家的责任使命联系在一起;个人与共和国共命运、共成长等等。

二、     概念交叉映衬。

为何说提示语多而复杂?提示语是这样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我们说,作文有提示语是很好的,但提示语越多,给考生的审题立意的空间就越小,也越复杂。因为你的作文首先要照顾到这些表面的提示语,这恰恰是展开文章的范围与基本思路啊。我们说,提示语既是一种提示,也是一种限制。如上面的提示语,一看很明白,但如何下笔呢?这些不同的提示语,如何整合?如何侧重呢?这就要深度分析这些多元的、多重的概念。考生是要写“际遇和机缘”?还是要写“使命和挑战”?是写“同行与成长”?还是要写“追梦与圆梦”?如果都写能写过来吗?

这四组概念是复杂的,也是相互交织的。“际遇和机缘”强调的是遭遇与机遇,汶川地震是遭遇,是困境与艰辛,同时也是重建的机遇;而北京奥运则是展示国力的机遇。“使命和挑战”强调的是国家使命、历史责任与面临的各种困境、各种现实的挑战。精准扶贫是使命也是挑战,汶川地震是自然对人类的挑战。“同行与成长”强调的是与“新世纪”同行,自己如何得到身心的成长。可以写自己在抗震救灾中成长,可以写自己在奥运观赛中成长。“追梦与圆梦”,追梦,强调的是在“新时代”如何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考生如何感受或亲历扶贫,如何感受“村村通”,这方面农村考生也有发挥空间;圆梦,要说圆什么梦,怎样圆梦,圆梦时怎样的幸福;这强调的是即将实现20202035年远大的中国梦。这需要我们18岁的公民与国家一道努力奋斗,拼搏付出,勇敢担当。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这四组概念只是提供了写作范围,命题人并没有给你观点,所以观点还需要考生自己确定。观点如面对际遇,狠抓机遇;要勇于担当新时代使命;担当责任,迎接挑战;与共和国一起为使命而战;成长与使命;追梦路上勇于担当;追梦圆梦与使命担当;奋斗历程与担当责任;青年要走在时代的潮头;青年当立大志、成大事、敢担当;青年贵在担当与创造等等。

这就是说,审题立意时这四组概念是可以有所选择、相互映衬、互为联系的,你全部都写也是不可能的。要写出精彩来,必须在这些大话题的前提下,确定自己的思考与观点。在文体选择方面,这四组概念也是有侧重的。前两组概念,可以侧重议论层面;后两组概念,可以侧重记叙层面。因为这个作文题,记叙文、议论文都是可以写的,还可以写成夹叙夹议的散文。因为题目说“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联想”可以重点侧重记叙层面,而“思考”则可以从议论的层面写作。

三、     过去未来呼应。

    本作文题还涉及过去与未来的关系,准确地说,是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关系。这就涉及到这个任务驱动作文的要求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很明显这是写给未来人的一封信,或一篇文章。

    那么,我们说,过去、现在与未来是怎样的关系呢?就是过去是考生18年经历的过去,是考生追梦成长的过去,是使命与挑战并存的过去,我们要总结出什么?那就是思想的、精神的、富有价值的东西。如立大志,为大众,敢担当;不惧怕困难与挑战;为国力增强而奋斗;为民族振兴而拼搏;为千百年来的历史使命而不懈努力等等。而现在呢?我们这些世纪宝宝正长大成人,成为18岁的公民,担负着实现“中国梦”的使命与责任,这就是精准扶贫,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这就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就是科技创新等等。要总结什么?那就是要坚持“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要立壮志,有雄心,敢担当等等。未来呢?就是完成2020年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这是希望,也是美丽的中国梦。而面对2035年未来的18岁的青年人,我们要说什么呢?就是一代有一代的梦想,一代有一代的担当与使命,那就是寄希望于未来——勇于担当中国远大之梦,为更强大、更富饶、更美丽的未来中国而奋斗。

    可以说,过去是未来的基础,现在是未来的连接,未来充满了憧憬与希望。从写作重点看,应该重点写过去与现在,总结过去与现在的丰硕成果与成功经验,为未来奠基,为未来打好坚实的基础。那么,从整体看,文章一定要在开头、结尾点明写给2035年那一代青年人的意思。因为是写给未来人的,就要把自己18岁青春的思考,对过去的经验的总结与认识,把这一代人的奋斗、思想与精神写出来,来激励与泽润后人。

四、     材料内蕴多元。

    本作文题之材料,内蕴十分丰富,也十分复杂。尽管高考命题人点出了四组概念之大主题引领,但真正仔细分析材料,你会发现有些材料是有联系的,而有些材料却很难联系;有些材料是可以概括思想观点的,而有些材料却很难一句话概括其本质。最难的是,你很难用一句话概括所有材料,你很难用一种观点统领全部材料。当然,这也是命题人的出发点,就是给你多样的材料,复杂的材料,多元的材料,辩证的材料,让你学会整合,学会分析,学会虚实结合,详略并用。

本题说“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这恰恰是难点之所在。以上材料那么多,触发你怎样的思考?就点明了你可以从以上材料中有所取舍,有所选择,关键是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所以在这里,尽管命题人没有直接说你可以有所选择,但 “你的”肯定有所选择。因为这么多材料,你根本无法全部使用,选择与抽取相关材料至关重要。但如果不用这些材料,也是明显不合适的,这也不符合“以上材料触发了你”的要求。这些材料能概括出怎样的思考与观点呢?

汶川大地震——观点:面对困难不惧怕;面对挑战敢担当;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面对困境,众志成城;困难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前进路上永远充满荆棘;要自信,敢应对等等。

北京奥运会——观点:团结起来才能办大事;中国要勇于走向世界;国家实力与民族精神的体现;振兴国家为荣;要立大志,办大事;国运之责与国际担当等等。

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观点:让学生爱上科学;科技创新在于核心技术;人人爱科技,国家有前途;创新是科技的命脉;核心技术,国之重器;成功、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天宫一号是集体力量的结晶;这是民族自信、国力增强的体现等等。

公路“村村通”建设——观点:现代化也包括农村现代化;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民富,则国家富;要有大抱负,大胸襟,大担当;勇于担当历史使命;以人民为中心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等等。

精准扶贫开始推动——观点:承担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使命;扶贫是挑战,也是机遇;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精准扶贫奔小康,实现中国梦;心里真正装着人民;人民幸福,国运亨通等等。

网民规模达7.72亿——观点:发展网络,惠及民生;凸显民族自信与综合国力;网络是机遇,也是挑战;珍视网络,又要增强网络安全;网络革命与网络经济;网络发展利大于弊等等。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观点: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中国梦不是等来的;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甩开袖子加油干;明确责任与勇于担当等。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观点:有梦想,才有未来;青年强则国强,青年进步则国进步;青年有梦想,国家才有希望;未来是青年人创造的;蓝图绘就,只有奋斗;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要有大志向,大抱负,大担当;要胸怀世界,脚踏实地;放飞梦想,使命担当等等。

当然,这只是从每个材料出发,引发的思考与思索,是微观角度的立意,而还需要宏观角度的更深层次的思考与联系。一方面是几个材料的融汇与链接,来集中概括;另一方面,还可以从更宏观角度把握与引领,可以站在国家、民族、世界的高度认识。如从国际担当、国家富强、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层面立意;从国家振兴、人民团结、民族自信层面立意;从年青人立大志、成大事、敢担当方面立意;从青年人有理想、有本领、能担当的角度立意;从青年之责任使命与时代诉求、国力振兴角度立意等等,都是可以的。

五、读者意识增强。

国家考试命题中心张开说:“‘心中要有读者’是写作的重要原则,这往往为当前的中学生所忽视。”所以从2015年起,全国卷高考作文在命题上明显增强了“读者意识”的命题。如2015年给小陈、老陈一封信;2017年给外国青年写一篇文章,让他们读懂中国,而今年也是如此。就是为203518岁青年的一篇文章。读者意识,实际上是写作要考虑对象。因读者对象之转变,文章的语言表述形式与思维方式、写作方式相应会随之改变。可以说,读者意识,就是对象意识,就是强调了写作的针对性与情境化。

读者意识,其根本还是语言得体问题。读者意识就是文章要符合语境、语体的需要。语境分内部语境与外部语境。“内部语境”指上下文;“外部语境”指语言交际的社会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场合、对象、话题、表达方式,乃至使用语言的人流露出的思想感情等。而本作文题,就是规定了外部语境,所以要根据文章的需要,语言上一定注意心中有对象,注意语言的亲切度、和缓度、接受度。如本作文题,可以在文章开头,文章中间,或文章结尾,凸显出是写给2035年未来青年人的内容,注意语言的柔和与亲切度,来呼应与突出这个作文的对象、读者意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